《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7篇(精品)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1
一、朗读诗歌,引入课文。
师:童年的生活丰富美好,让人留恋,于是世上出现了许多反应儿童生活的诗歌。你知道哪些儿童诗?
生:朗读自己知道的儿童诗,或背诵其中一两句,或说出诗歌的名字。
师板书课题。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师: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的话,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师: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3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朗读第一首儿童诗,边读边感受,在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把最令你神往的愿望多读几遍,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在读的过程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
(2)我把脚丫接在柳树上,伸进土里,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后,可以干些什么?
(3)“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
(4) “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5)“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师:那文中的“我”又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师:在这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柳条吐絮,风筝飘扬的日子里,“我”坐在绿绿的草地上萌发了一连串的感想,那你能否把这种诗串起来读一读,通过朗读表达出诗歌的意境了,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
生:配乐朗读。
师:我被你的朗读陶醉了。“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生:和前句诗格格不入,表现“我”是怎样沉迷相像中的,把想象当现实增加诗的情趣。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生: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师:再来读读读文,感受一下诗歌的韵律、节奏。
三、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一首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再来读一读,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师:那你能否给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师:请你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生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师:“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四、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师:再来读读这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师: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生互相交流习作,相互评价、修改。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后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2
师: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天真单纯的孩子。
师: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吗?
生:他对做的梦很感兴趣,梦中的情景记得那样清楚。从梦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爱的,所以梦才是那样的富有幻想色彩。
生:做这样的梦,就以为自己有飞行的天赋,很为自己而自豪,也足以说明他的天真了。同时,他还把梦讲给同学听。
师:你怎么知道他把自己的梦讲给同学听呢?
生:因为课文中写着,“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终于”和“弄明白”说明他一定跟伙伴们说过自己的梦了。
师:你说得还真有道理!有时候,不起眼的一个字,一个词,就能给我们传递出一些信息,只有仔细品味语言的人才能感悟到,你的语感很好,我们就应该这样感悟语言!
生:我觉得他后来关于胎儿发育的想象,也是很天真的',只有孩子才会这样想。
师:恐怕从这里我们不光能感受到他的天真,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读。
生:我觉得他还是个爱探究的孩子。你们看,他想弄清楚人究竟是怎样来的,都想痴迷了,看到一条鱼,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生:我觉得他是个善于想象的孩子。他从地图联想到了人的变化过程,并且,都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折合成正好是九个月。
师:那么还从哪儿看出他爱探究呢?
生:从问老师关于为什么会飞翔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作者爱探究。
师:请大家练习读一读这个部分,看能不能把“我”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读后,请同学评议。
生:我觉得读出了“我”和小伙伴爱探究的特点,尤其是问老师的话,读出了追问的语气,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我”和小伙伴的好奇的表情。
生: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因为是追问,是不是问话读得急迫一点,这样就更能体现他们的特点了。
师: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分角色再读一读吧!
师:通过我们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难怪他有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了!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3
童年的发现教学实录,仅供参考:
[这堂课准备较充分,还准备了小黑板,所以虽然学生还是老样子,但我却从容多了,自信多了,而课堂的容量也得到了较明显的扩充]
一、导入
师:每个儿童都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与疑问。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一个孩子,三岁,他在“空间”里记下了孩子的许多问题:
充满好奇与疑问。我有一个同事,他有一个孩子,三岁,他在“空间”里记下了孩子的许多
1.我怎么看不到自己的眼睛?
2.刘翔为什么不跑了?
3.四川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4.人为什么必须吃饭?
5.车子饿了吃什么?
6.奥运会上,为什么都是女孩和女孩比赛,男孩和男孩比赛?
7.火车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轮子呀?火车为什么比汽车跑的快?
8.祖祖(曾祖父)为什么不长牙齿呀?
本书的作者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在他的童年时代又有着怎疑问和发现呢?
(出示小黑板,学生齐读作者的发现)
二、作者的发现
1,提出问题
师:既然有发现,就必定先有疑问。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人为什么总是在梦里飞行。
师:作者由这个问题引出了另一个重点探究的问题?
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师:第一个问题来自文中何处?
生:文中第三、四自然段。
师:(板书)齐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此段写得很美,在自学时有画记的同学举手?(16人)在边上写批注时有写到这段语言很美的同学举手?(2人,罗萦和苏婷)其中还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
生:排比
师:读了之后你觉得飞的感觉怎样?
生:奇妙
师:那请你带着“奇妙”的感受再读一读。
师:全体同学带着“奇妙”的`感受读。大家要圈记以下词语:青青的草地、澄澈的湖面、双臂舒展、双腿弹动。
2,探索答案
师:作者是怎样去探索答案的?
生:问老师 独立思考……(答不上来了)
师:老师提示你一下:第四自然段
生:问伙伴
师:第十二自然段,
生:观察动物
师:你从鱼概括到了动物,谁再概括一下
生:观察生物
生2:观察环境
生3:观察自然。
师:观察环境让我想到了三单元学到的一句名言。
生:从无字句处读书(师板书)
师:没错,从大自然中寻找知识。从作者探索答案的历程,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们要善于质疑。
生2:我们要学习作者寻根究底的求学精神
生3 :我们要善于向我们身边的同学学习
师:昨天老师去某同学家家访,就说了其中一个观点:要想提高成绩,一定要多问。
3,得出结论
师:答案找到没有
生:因为他在生长。
生2:从简单的生命进化而来的?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的
生:两次分别是11和14自然段
师:具体得出结论的过程,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了解,老师就不细讲了。请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齐读
生:读
师:这段话是本文的总写。老师读三遍,你听听,领悟这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分别重读“七八岁”“胚胎的规律”“独立思考”。
生:作者很小的时候就服自己的发现。
生2:作者的发现很了不起
生3 :作者靠独立思考有了发现,非常的自豪。
三、“发现”的风险
师: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受到了什么惩罚?是怎么回事?用自己的话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生:(略)
师:事情发生在哪些段落。
生:14-19
师:刘读
生:读
师:此处我们要重点学习作者的最后一句话,画记没有。
生:画记了
师:看了作者的经历以及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生: 我想到了爱迪生。他在火车上做实验,结果着火了,列车长便将他从列车上赶了下来,还给了他一耳光,将他的所有实验设备摔坏了。
师:还有没有
[没有学生回答了,他们课外知识很欠缺。老师补充事例:布鲁诺和司马迁的故事]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为什么总是在梦中飞行? 问伙伴 1,因为人在长身体
问老师
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观察自然 2.是由简单的生命进化来的
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4
《童年的发现》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解决了,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第二课时解决了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第一课时
一、课题入课
我: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写了谁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胚胎。
我:胚胎?
生:是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自认为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我:什么是胚胎?
生:就是小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
生:是受精卵还没有长大的时候。
我:看来大家还是基本上知道的,不够准确。胚胎是怀孕最初两个月内的幼体。动物体的宝宝最初的状态都叫胚胎。这篇课文就是写的费奥多罗夫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二、读文勾画,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
我:他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呢?我请几位小朋友读一读课文,其余的小朋友一边听一边在课文中勾画,看看费奥多罗夫是怎么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
小朋友轮读。在读的过程中提示,指导朗读。
1. 随心所欲
我:随心所欲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想干嘛就干嘛,就像萧红一样,不受拘束。
我:课文当中的随心所欲指的是什么呢?
生:他飞得很自由。
我:他怎么飞的?
生: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板书
(画图,上空,梢头,草地,湖面)
我:这个小家伙可不得了,在梦中他可是无所不能呢?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才能显示他的自由,他的随心所欲呢?
生读
2.对话
(练读)
3.名字
费奥多罗夫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
三、汇报交流
我:费奥多罗夫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呢,你找到了吗?
生:他先是做梦的时候梦到自己会飞,然后他就向老师提出了问题,后来他仔细思考,就得出了结论。
板书:做梦——提问——思考——发现
我:有自己的思考,没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有没有补充?
生:我觉得在他向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他还仔细进行了思考,比如他抓到了鱼就会反复观察和研究。所以,我觉得在提问和思考的中间,还有观察。
板书:做梦——提问——观察——思考——发现
生:我还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他在做梦之后,自己也在思考,然后才会向老师提问。你看,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除了他自己会做梦,别的人也会。说明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板书:做梦——思考——提问——观察——思考——发现
我:这样看起来,思考贯穿了他的'整个发现过程。要有伟大的发现,离不开
生:思考
我:你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说一说费奥多罗夫是怎么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抽小朋友说。
四、听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小朋友,他叫
生:费奥多罗夫
我:他有一项了不起的发现,他发现了
生:胚胎发育的规律
我: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他,走进他,看看你会增加一些对他的什么认识?
二、自读批注
自读课文,勾画给你印象深刻的语句,旁批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人?
交流
1.善于思考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
生:我觉得这个小朋友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人,从绞尽脑汁这个词就可以看出来,他可不是简单的想一想。他非常认真地在思考。
我:什么时候,你会绞尽脑汁地思考问题?
生:我做奥数题的时候,做不出来就绞尽脑汁。
生:我也是,想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我就会一直想,还会抓狂。
我:看起来费奥多罗夫和大家一样,都恨不得能找点找到答案。他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小家伙。除了绞尽脑汁,还有一些词语也能看出他善于思考呢,你能找到吗?
生:我觉得翻来覆去也可以。他观察鱼的时候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我也觉得他善于思考,善于观察。
生:我从想啊想啊,也可以看出他善于思考。
我:大家能读出他的善于思考吗?
读课文。
2.善于提问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生:我能从他一连串的问题中发现,他是一个求知若渴,善于提问的小朋友。或者换一个词就是爱刨根问底,一定要找到答案。
3.善于自嘲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生:从这里,我能发现,即使他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情,他也没有大发脾气,而是自我安慰。还说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会面临破坏,我觉得他的心态很好,很善于安慰自己。
我:恩,是的,不但善于安慰,还善于鼓励自己。问问大家,你知道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面临了收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呢?
生讲述了伽利略、布鲁诺、居里夫人、达尔文等人的事例。(写到这儿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每人提到中的收到驱逐和迫害的例子呢。)
我:他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说自己和伽利略、布鲁诺、居里夫人一样,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他为自己的发现骄傲。
生:他是一个自恋的人。
我:中国的词语很有意思,可不能乱用,这不叫自恋,叫
生:自信。
4.善于想象
(梦中飞行的一段)
生:他相信自己的梦,愿意以梦来进行思考,而且梦中的事情也记得很清楚,我觉得他很善于想象。
生:他自己也说,他善于想象,他有丰富的想象力。
5.善于坚持
生:从他开始思考,到他找到了答案,中间有很长的时间。所以我觉得他很善于坚持。
生:对,我也觉得,后来三四年才最终确定了他想的内容,所以,我觉得他很能坚持。
我:说得真好,现在大家能不能看着板书,先概括的说一说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再举例具体的说一说。
生交流,抽人汇报。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再次认识了费奥多罗夫,这个爱思考,爱观察,爱提问,能坚持的小朋友。他通过不断地追问,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即使遇到了不公的对待,也愿意坚持自己。这样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忆。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5
教学目标
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程导引:
一、导语
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
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谈谈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
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正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6
师:你们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我能举个例子来说吗?
师:可以。
生:就说哥白尼吧,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自己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生:我也想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播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生:伽利略也有这样的遭遇。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师:“太阳中心说”,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尽管它是正确的,但由于人们当时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看来,作者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生:这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了胎儿发育的规律,却被老师误解,轰出了教室。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迫害啊!
生:对,让他丢了面子,还受到身体上的惩罚。
师:虽然这种“风险”远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几位科学家那么严重,但这种“驱逐”,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对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它会让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这段让“我”颇引以为自豪的'、本来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许不愉快的记忆。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他对老师这种做法很不满。
生:他有点气愤。
生: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因为没有人理解他,老师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同学们嘲笑他。
师:是啊,无论如何,这个结果还是让人不愉快的。如果,这个老师不误解他的笑声,而是了解他笑的原因,对他的发现给予大力的赞扬,那结果该多么美好啊!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7
【片段一·读悟结合,体会人物的特点】
师: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小朋友?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很天真单纯的小朋友。
师:能具体说说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吗?
生:他对做的梦很感兴趣,梦中的情景记得那样清楚。从梦中的情景看,就能感受到他是天真可爱的,所以梦才是那样的富有幻想色彩。
生:做这样的梦,就以为自身有飞行的天赋,很为自身而自豪,也足以说明他的天真了。同时,他还把梦讲给同学听。
师:你怎么知道他把自身的梦讲给同学听呢?
生:因为课文中写着,“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终于”和“弄明白”说明他一定跟伙伴们说过自身的梦了。
师:你说得还真有道理!有时候,不起眼的一个字,一个词,就能给我们传送出一些信息,只有仔细品味语言的人才干感悟到,你的语感很好,我们就应该这样感悟语言!
生:我觉得他后来关于胎儿发育的想象,也是很天真的,只有小朋友才会这样想。
师:恐怕从这里我们不光能感受到他的天真,谁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读。
生:我觉得他还是个爱探究的小朋友。你们看,他想弄清楚人究竟是怎样来的,都想痴迷了,看到一条鱼,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
生:我觉得他是个善于想象的小朋友。他从地图联想到了人的变化过程,并且,都把每个阶段分了时间,折合成正好是九个月。
师:那么还从哪儿看出他爱探究呢?
生:从问老师关于为什么会飞翔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作者爱探究。
师:请大家练习读一读这个局部,看能不能把“我”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读后,请同学评议。
生:我觉得读出了“我”和小伙伴爱探究的特点,尤其是问老师的话,读出了追问的语气,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我”和小伙伴的好奇的表情。
生:我有个小小的建议,因为是追问,是不是问话读得急迫一点,这样就更能体现他们的特点了。
师: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分角色再读一读吧!
师:通过我们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小朋友,难怪他有那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了!
【片段二·理解句子的意思】
师:你们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我能举个例子来说吗?
师:可以。
生:就说哥白尼吧,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环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谁提出这个观点,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自身关于“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生:我也想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指出宇宙中有许许多多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而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由于热情传达这一新天文学说,他被教会推到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在监禁7年后被活活烧死。
生:伽利略也有这样的遭遇。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时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宣誓放弃自身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由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师:“太阳中心说”,一个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科学发现,尽管它是正确的,但由于人们当时认识有限,眼界狭小,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啊!看来,作者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想?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生:这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发现了胎儿发育的规律,却被老师误解,轰出了教室。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迫害啊!
生:对,让他丢了面子,还受到身体上的惩办。
师:虽然这种“风险”远没有刚才我们说的几位科学家那么严重,但这种“驱逐”,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对一个小朋友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它会让一个小朋友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使这段让“我”颇引以为自豪的、原本应该留下美好回忆的童年往事,多了些许不愉快的记忆。这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他对老师这种做法很不满。
生:他有点气愤。
生:他只能这样抚慰自身了。因为没有人理解他,老师认为他是个坏小朋友,同学们讪笑他。
师:是啊,无论如何,这个结果还是让人不愉快的。假如,这个老师不误解他的笑声,而是了解他笑的原因,对他的发现给予大力的赞扬,那结果该多么美好啊!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06-29
《童年的发现》课堂实录03-13
(经典)童年的发现作文12-21
童年的发现作文09-01
(优)童年的发现作文01-03
童年的发现作文【优秀】02-05
童年的发现作文(热门)02-02
童年的发现课堂反思06-04
【通用】童年的发现作文01-04
(经典)童年的发现作文1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