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袋麦子》课堂实录
《三袋麦子》课堂实录1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文章写了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语言通俗,情节简单,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和小动物鲜明的个性要引导学生仔细感悟体味。教学中,我设计了“读”、“比”、“演”、“议”四个环节进行扎实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读
1.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2.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自学。
(2)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3.指名分节读课文,边读边交流字词的自学情况。
4.自读。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
5.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二、比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描述三个小动物不同处理方法的句子和土地爷爷对小动物们的不同态度的句子,进行比较。
1.比一比,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以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又是怎么想的?
(小猪只看到麦子的颜色“黄灿灿”,他想到了吃;小牛只看到麦子的颗粒很“饱满”,他想“保存起来慢慢吃”;小猴觉得这是“上等的麦种”,想到了“种”)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小猴想得全面、长远,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
①怎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颜色黄灿灿,颗粒很饱满等)
②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说明了什么?(a.看得很仔细,比小猪、小牛全面;b.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③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想呢?(从中体会小猴能认真动脑,考虑问题周到、长远)
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猪迅速做成食品“吃光”了;小牛把麦子好好地“保存”起来,“慢慢吃”,一年才吃了一半;小猴把麦子“全种下了地”,经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大丰收)
通过比较,不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清清楚楚,孰优孰劣也一目了然。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
(扣住“哈哈大笑”、“夸奖”、“兴奋”三个词,体会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一个比一个满意)
三、演
在充分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采用表演这一教学方法,既是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重新整合、加工,又是有创意的运用表达。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定好角色,认真熟悉课文,谈谈自己打算怎样来表演。教师指导: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当时的语言、表情,有些台词和动作要展开想像,自己设计。表演时,要进入角色,演出每个小动物的个性。
第二步:表演。先小组内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再选几组好的上台表演。
第三步:评价。师生共同点评。要求从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演员”。
四、议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透彻理解,引导学生感悟三个小动物的个性已是水到渠成了。
1.思考: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请说出理由。
2.同桌二人说说议议:
3.班内交流;
开始,大家只看到小猴的优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看到三个小动物各有所长,都很惹人喜欢。小猪:憨厚可爱,性格率直,而且是个出色的点心师(能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小牛:勤劳节俭,做事有打算,还是个很好的保管员(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透风、晒太阳)。小猴:聪明能干,观察仔细,爱动脑筋。至此,三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形象已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4.拓展延伸。
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三袋麦子》课堂实录2
(课前游戏)
师:我说你猜,我说一句台词,你来说说出自哪个童话剧!芝麻芝麻,快开门?
生:《芝麻开门》。
师: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生:《小兔乖乖》。
师:魔镜呀,魔镜呀,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
生:《白雪公主》。
上课
师:今天周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也是一个童话故事,一起读课题。
生:《三袋麦子》。
师:“麦子”的“麦”是本课的一个生字,看老师写。上面的“生”字头要写得大一点。下面的一起读。读书要细心读,每一遍都要有新的感受,你们想不想这样读书?
生:想!(大声齐说)
师:那就这样读吧!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
师:刚读了课文,看看下面的词语你能读准吗?
(出示生字词:捧起太棒了)这两个红色的字,我想请个同学单独来读读。
生:读词。
师:你读得真准!我还想请同学做个“捧”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看清了。谁还能用“棒”组个词?
生:棒子。
生:木棒。
师:“棒”与什么有关?
生:与木头有关。
师:对了,让我们做动作来记住这两个词。
(领着学生做“捧”)
师:课文中还有三个多音字,请同学们再来读。
生:“兴奋、能干、磨成面粉”。
师:字词读好了,课文就能学得更好了。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这次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还要再思考一下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事?
(生默读课文)
师:思考一下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事?
生:小猪、小牛……
师:土地爷爷把麦子送给了谁?
生:小猪、小牛、小猴。
师:它们眼中的麦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师:小猪看到的是什么麦子?
生:黄灿灿的。
师:多诱人呀!一齐读读“黄灿灿”。
(生齐读)
师:小牛看到什么样的麦子?
生:“饱满“
师:“饱满”是什么样的?怎么读?
生:饱饱的。
师:(齐读)小猴呢?
生:“上等的麦种”
师:什么样的是“上等的麦种”?
生:……
师: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三个小动物眼中的麦子都不同。再读读课文,他们拿到麦子是什么表现?先看小猪的。
生:他全吃完了
师:你们看看小猪
(出示小猪的图)
师:它看到麦子想到什么?
生:包子、饺子等。
师:多好的“等”,都是好吃的东西,难道它喊道——
(大声齐读)“太好了,我最爱吃”
师:它都等不及了,哪一个词看出来?
生:“迫不及待“
师:你能读出这种“迫不及待”的语气。
(生读得很着急)
师:孩子们,我们都应该像他这样,把自己当成小猪,读出这种语气。现在,请全班女同学一起读读第三小节,小牛的做法是什么呢?
(女生齐读)
师:小牛怎么做?
(指名一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不错,想听听老师读吗?边听边注意小牛动作的词语。
(加动作表演读)
师:谁愿意向老师这样一边读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
(生边读边做动作)
师:咱们一起读,边读边体会小牛准备先怎么做,后怎么做?
生:先吃杂粮再吃麦子。
师:小牛做事有条有理。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小牛到底是怎么做?请男同学来读读这个长句!
(相机出示:为了防止麦子发霉……)
(男生读)
出示课件:小猪磨成粉做食物、小牛全种下了地、小猴全种下了地。师:想想小猴做之前,想了些什么?
生:吃完了就没得吃了。
生:上等的麦子种下去,等没有麦子了我就把它卖出去。
师:三个小动物想法不同,做法也不同。一年后,土地爷爷来了,他们会对土地爷爷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同学们默读7、8、9三个小节,默默地读、静静地想。老师想知道,你会看到什么样的小猪,什么样的小牛,什么样的小猴?
生:默读。
师:你看到一只什么样的小猪?
生:憨厚可爱。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小猪:感谢您送给我的那袋麦子,那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师:还有什么样的小猪?
生:爱吃干粮的
师:从哪儿?
生:我从这里看出来“我已经把它们全吃光了!”
师: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就读出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憨厚可爱)
师:憨厚可爱的小猪,什么样的小牛?
生:有条理的小牛。
师:它会安排好先吃什么后吃什么,给大家一个词“精打细算”。什么样的小猴?
生:聪明“你真聪明!”
师:小猴与土地爷爷有两段对话,谁愿意与老师合作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师生合作读对话)
师:你能说说你在介绍麦子时是什么心情?
生:高兴!
生:兴奋!
生:欣慰!
师:为什么欣慰?
生:因为我可以吃到更多的麦子。
生:可以送给土地爷爷。
师:是啊,小猴多兴奋,激动!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再来读读这段话。
(师生合作表演读)
师:故事读到这儿,三个小动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小猴它聪明能干。
(相机板书:聪明能干的)
师:土地爷爷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是什么反应?
生:“哈哈大笑”
师:对精打细算的小牛呢?
生:“点点头”
师:面对小猴呢?他终于说话了!一起读——
生:(大声齐读)“你真是太聪明了!”
师:三种不同做法,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反应。现在我们再来读读三个不同的词。
生:(竖着大声齐读)
师:现在我们竖着来读。你们发现吗?一个小动物就一个生动的小故事。现在谁能看着屏幕,来讲一讲其中的一个小动物的故事?
生:(讲小猪的故事)
师:讲得真好,不仅有课文的语言,还有自己的创造力!
生:(讲小牛的故事)
师: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创造性地讲故事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等到我们下节课来交流。下课!
《三袋麦子》课堂实录3
[设计背景]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三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置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
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尤其是小猴,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那么,在土地爷爷心目中究竟谁是最优秀的?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本文教学中可以出彩的亮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资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教学中不只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更加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自我体验。
[设计过程]
一、读读议议————给小朋友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
1、自读第二小节,分组讨论。
①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示?(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强调阅读中的两个“!”)
②小猪是如何处置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和待”、“吃光”等词语)
2、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身的体会与理解。(引导体会小猪的高兴劲和迫不和待的样子)
3、默读第六小节后,讨论。
①当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怎么说了?(试着揣测小猪的语气)
②你以为小猪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③假如你是土地爷爷,你会怎样评价小猪呢?
4、对比读第二、六小节,同桌讨论。
①你喜欢小猪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儿。(可爱的麦子、充溢活力的麦子、憨厚的麦子等)
二、划划想想————给小朋友一袋“勤劳节俭”的麦子
1、划一划。
①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重点突出“保管”、“慢慢吃”等词语)
②小牛拿到麦子后,怎么做了?(重点突出“透风”、“晒晒太阳”等)此处可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他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②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把麦子保管起来后,他又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围绕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
3、小结提问。
①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小朋友,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邻居,你会怎么夸赞他呢?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②考虑:土地爷爷送给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勤劳的麦子、节俭的麦子、美好的麦子等)
三、说说演演————给小朋友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
1、说一说。
情境一:土地爷爷给小猴送了一袋麦子,小猴高兴地收下了这袋麦子。小猴就把麦子摆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好麦子,好麦子……”
情境二:土地爷爷看了小猴的粮仓,直夸小猴能干聪明。小猴非常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着小猴将自身种麦子的经过翔实地告诉了土地爷爷……
2、演一演。
①小猴子种麦的经过。(突出小猴的辛劳)
②土地爷爷来小猴家的前前后后。(突出土地爷爷的年龄、语气和心理活动等特征)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和聪明劲)
3、演后组织说话训练。
①你喜欢这聪明、能干的小猴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给这袋麦子取个什么名字?(聪明的麦子、能干的麦子、智慧的麦子、发明的麦子等)
四、悟悟写写————给小朋友一袋“永远”的麦子
1、悟一悟。
课文学完了,相信这三个人物在你心中一定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这三袋麦子也会带给你更多的启示。那么,在你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可爱憨厚的?勤劳节俭的?聪明能干的?还是?
2、写一写。
请同学们将自身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自身的真切感受。
3、教师总结:或许这是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或许这是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或许这袋麦子里有可爱,有节俭,也有聪明,或许这袋麦子就蕴涵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想,或许,或许……。但无论如何,他应当成为我们心灵的麦子,成为我们精神的麦子,成为我们一起的永远的麦子。
【《三袋麦子》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三袋麦子作文10-09
《三袋麦子》反思01-06
三袋麦子作文07-25
【精华】三袋麦子作文08-06
三袋麦子作文(优)09-01
[合集]三袋麦子作文09-02
三袋麦子作文【必备】09-06
《三袋麦子》教学实录03-13
听《三袋麦子》后的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