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咏华山》课堂实录
《咏华山》课堂实录1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
齐读课题。
师:昨天我们借助拼音读了课文,这些生字,还会读吗?
华间与齐称代岁
师:第一个字,在文中读什么?
生:华。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华”字。
师:把生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还能读准吗?谁来读,你来。
生读:
华山称赞宋代七岁
山腰间更无山与齐
师:能够坚持读完,这就是勇气,你再来读一遍。
生读。
师:也不错,也能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起读。
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课文,知道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字叫――
生:寇准。
师: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华山――
生:真高哇!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华山真高哇?听老师读课文,小朋友看一看,哪里地方看出华山真好啊。
师范读。
师:哪些句子看出华山很高?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
师:找准了,谁再来说。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
师:你们找的一样的。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找得不错,你又补充了一句。
师:同学们,课文就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华山很高,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接下来,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华山的美丽景色,好吗?请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生读。
师:华山真高哇,知道有多高吗?
师:老师告诉大家,华山有2200多米高,小朋友们抬头看看我们这个体育馆的礼堂,很高吧!告诉大家,华山大概有150个这么高。
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你一定好像看到了这么高的华山。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生读。
师:你让我看到了华山的高。
齐读。
师:这么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觉得怎样呢?
生:我会觉得其他山都在我脚下。
生:我会觉得华山很高,很有力量。
师:你能轻松地爬上去吗?
生:不能。
师:这句话中有个词告诉我们华山很难爬上去,是哪个词?
生:艰难。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练读。指读。
师:20xx多米能爬上去,很不容易,很艰难,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有进步,谁还想读?
师:老师好像看到你爬山时非常艰难的样子。
齐读。
师:华山很高,很难爬上,但爬上去,就会看到美丽的景色,那是怎样的呢?请女生读。
女生读。
师:这景色很美,我想来画一画远远近近的山。
师画图,先画些小的山。
师:那近处的山,该画在哪里呢?
生上黑板指出。
师画。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高啊,谁能读好这一句。
生读:远远近近的山。
师:这么多的山,怎么读,张老师读给你听,你的头脑里就想,这么多的山。
师范读“远远近近的山”
师:请你再读。
生:读。
师:头脑中已经出现了山。
生读。
师:山越来越多了。
生读。
师:我想这些山一定会出现在你的头脑中了。
生读。
师:这些山原来也很高,可到这儿为什么变得矮小了?
生:因为华山太高了。
师:哪里告诉我们华山比所有山都高?
生: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说明其他山都没有他高,除了蓝天,高高在上。
谁能用朗读,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生读。
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站在了高高的华山顶上。
生读。
师:你读得这么快,我们好像还没爬上去。
生读。
师:听老师读,爬山很难的,很慢。
师范读,生读。
师:小朋友们,现在他读得好吧?(鼓掌)这就是进步。
生读。
师:这些山,不但多,而且美呢!
生齐读。
师: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有什么景色?
男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景色太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画在哪?
画在这行不行?
画在这行不行?
画在这行不行?
师:那为什么要画在这呢?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能再近些吗?
生读。
师:更近了,好像就在我们头顶。
生读。
师:谁能让太阳更近些。
生读。
师: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
齐读。
师:我还想画白云,白云在哪?
生:山腰间。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腰,摸一摸。那山腰间在哪?
谁来指一指。
生指。
师:这就是山腰间,师画。
师:画一朵云行吗?两朵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书上怎么说的。
生:朵朵白云。
师:这儿有,那儿有,那就是朵朵,华山都在白云的上面了,它太高了!自己感受一下读一读。
生自读。
齐读。
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华山,红红的太阳。还有谁来读?
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你在读的时候,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生:很美的景色。
师: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
生读。
齐读。
师:书上有一幅画图,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
师:站在山顶上,抬眼望云,只见蓝蓝的天,红红的'太阳,低头望去,一切都在自己的脚下,都变得很小了,山腰间一朵朵白云轻轻飘荡。你觉得这景色怎样?
生:很美。
师:那就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不看文字,只看图画,谁能把景色说出来呢?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多美的白云,多高的华山,难怪小寇准要激动地赞叹――
生读:啊,华山真美哇!
师:看清楚再读。
生:啊,华山真高哇!
师:听出来了,你比刚才更激动了。
生读。
师:了不起,你把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
生读。
师: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我们一起读。
师:同学们,看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除了对华山的赞叹,你还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爬一爬这座山。
师:其他小朋友想做些什么?
生:我想夸一夸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你更是一位小诗人啊。古时候的诗人寇准看到这样的景色,吟诵了一首诗,就是这位小朋友吟诵的,我们自己读一读。
师:谁想吟诵?
生读。
师:字字正确,句句连贯。
生读。
师:又正确,又熟练。
师: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首诗吟诵了这么多遍,都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生:就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天高。
师:是吗?
生:是天比什么都高,没有山比过天。
师:更无山与齐,这些山都没有谁高?
生:没有华山高。
生:举头红日近的意思是他们抬头都能看见红日了,回首白云低是回头能看到白云。
师:这首诗讲的就是在山顶上看到的景色,我们读的句子你们都找得到吗?在课文中,谁找到了?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让我们再次欣赏美景。
生齐读: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读懂诗的内容。可张老师有些不太明白,你们会帮我吗?举头是什么意思?
生:把头抬起来。
师:那回首呢?
生:是低头的意思
师:这下我明白了,听我读。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鼓掌)
师:我吟诵得好吗?
生:好。
师:我为什么能吟诵得这么好?
生:因为你知道华山很高很高,所以你才读得很好。
师:是的,我在读的时候,心里想着一幅华山很高很高的画。你们能一边吟咏,一边想画面吗?
生:能。
齐读。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小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7岁,难怪先生要连连点头称赞呢!谁能学着先生,来夸一夸他。
生:好诗,好诗!
师:他读得时候翘起了大拇指。
生读,师:他读的时候,摇头晃脑。
师:两位同学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做出了动作,这就叫――
生:情不自禁。
师:我们一起学着诗人来夸夸他。
这首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美丽,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一起来读课题。
齐读课题。
师:学到这,我忍不住想和大家再一次来吟诵这首诗,好吗?
生:好。
师:吟诵的时候要边读边想画面好吗?
生:好
师:已经能背出来的,可以不看书。
生读诗。
师:好诗,好诗!
师:寇准这么小,就可以写出这么好的诗,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我来看一看,谁最会学习,这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生字。
出示“与”。
学生说笔顺。
师:你怎么知道它的笔顺?
生:我自己想的。
师:无师自通!
生:只要把“写”的宝盖头去掉。
师:利用熟字记,是个好办法。
一起书空。
师:“与”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生: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
师:老师也想提醒大家,第二笔的竖折折钩的折要比第一笔宽些。
师范写,并述: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比第一笔稍宽些。第三笔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写得外面一点,这样就写好了。
师:这个“齐”字,你准备怎么记呢?
生:我准备用部件法。上面是个文,下面是个撇和竖。
师:这个方法真科学。伸出手来,我们一起写。
一起书空。
师:要写好这个字,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我要提醒大家,三四笔要写得舒展些。
师:说得好!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生:下面两笔要注意位置。
师: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下面两笔第一笔是撇,不是竖。
老师范写。注意,撇和捺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师:请拿出习字册,先不急着写,要摆好姿势。
师:这个小朋友姿势很好。这个小男生也是好样的。
有没有摆好姿势了,姿势都正确了吗?
学生写字。
老师巡视。纠正姿势。
《咏华山》课堂实录2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齐读)
师:昨天,我们借助拼音学会了生字。这些生字,你还认识吗?(屏幕投影出示生字)谁来念一念?
生:华、华、齐、齐、......(每个生字读两遍)
师:第一个生字可以读“华”,想一想,在文中它念什么名字?
生:“华”
师:真聪明!还有谁也能够正确地朗读出来?只读一遍。
生:华、天、只、......
师:读得非常正确。(强调“非常”)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
生:“华、与、天、......”(齐读)。
师:把生字放到词语和句子中,还能够读吗?(出示词语)谁来读?
生:华山、称赞、......(生不会读)
师:谁来帮帮他。
生:圣诞、七岁、生在、山高、更无山与齐。
师:很好!能够一口气读完,声音响亮,这就是勇气。还有谁来读?
生:华山、称赞、生在、七岁、山腰间、更无山与齐(一气读完,正确)
师:也不错,也能正确地读出来。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上节课,我们还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
生:寇准!(齐答)
师: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板书课题)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他们觉得华山怎么样啊?
生:真高啊!(齐答)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华山高呢?想一想,听老师读课文。打开书,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找句子,好吗?教师范读。
生:(听教师朗读,画出有关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找到写华山高的句子了吗?
生:找到了!
师:你来说一说。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啊!”(读句子)[
师:找准了!还有谁想说?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啊!”(读的是和前一名学生统一个句子)
师:还有和他们不同的句子吗?(有生举手)你来说。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都在自己脚下。”(生读错了)
师:看清楚了,读正确好吗?再读一遍。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一句也是的,你也找准了。(还有学生举手)你还想说。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啊!除了蓝天,只看见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嗯,不错。你又帮他补充了一句。同学们,课文主要就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华山很高,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华山的美丽景色,好吗?
生:好!(齐答)
师:(出示句子)请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啊!华山真高啊!”(齐读)
师:华山有多高呢?有谁知道?(有生举手)你知道的?
生:就是很高很高的山。
师:不错。老师告诉你们,华山有两千两百多米高。小朋友们,抬头看看体育馆。高不高?
生:高!(齐答,声音较小)
师:华山比它高多了,大约有一百五十座这样的体育馆那么高。(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你们说,华山高不高?
生:高!(声音响亮地齐答)
师:谁来读读华山的高?(生举手)你来读。
生:“啊,华山真高啊!”
师:“真高”这两个字读得好。我想,你的头脑中一定出现了这高高的华山。是吗?
生:是。
师: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读书。谁也能这样读?(小手如林)你来读。
生:“啊,华山真高啊!”(强调读好‘真高’)
师:嗯,你让我看到了高高的华山。请坐。还有谁想读?你来。
生:“哇,华山真高啊!”(“啊”读成“哇”)
师:别着急,看清楚了再读好吗?
生:“啊,华山真高啊!“(读得准确)
师:我想,这华山肯定是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对吗?大家一起读。
生:“啊,华山真高啊!”(读得到位)
师:这样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怎样呢?你会觉得---
生:我会觉得华山真是太高了,白云都在山的脚下,太阳离我们很近。
师:别的小朋友,这么高的山让你去爬,两千多米,你会觉得---
生:我会觉得华山,它很高,很有力量。
师:你能轻松地爬上去吗?
生:不能。
师:对,这么高的山,很不容易爬。这句话中就有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个词?(学生纷纷举手)一起说。
生:艰难。(齐答)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举手较少)自己先读读试试看。
生:学生练读。(又有一些学生举手)
师:你来。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没有读出“艰难”)
师:两千多米的华山很不容易爬,能读得再“艰难”一些吗?你再来。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强调读出“艰难”)
师:有进步了。还有谁想读?(又有一些学生举手)你来。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比前名学生读得更好一些)
师:我仿佛看到了你爬山时艰难的情景了。大家一起读。
生:“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生齐读)
师:华山很高,也很难爬,但爬上山顶以后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是什么景色呢?(投影出示句子)女生来读一读。
生:女生齐读。
师:这景色很美,我想来画一画。远远近近的山,我先来画一座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山)。那么近处的山该画在那里呢?谁来指给老师看?(学生举手)好,你来指给我看。
生:是这座山。(生指一座远处的小山,未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师:这座山该画在哪里呢?听清楚老师的问题。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你再来试一试。你指给我看。
生:(生指在近处)
师:(师指在近处)近处的,同学们,在这儿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谁来帮帮他?(有生举手)你来帮帮他。
生:(该生所指在近处)
师:好,我就画在这儿。请回去。(师画好近处的高山)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啊。(投影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谁来?(生举手)你来。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不下去)
师:别着急,慢慢读。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得较快)[
师:这么多的山,这么快能把它看完吗?这样,张老师来读给你听。你的眼前,你的头脑里,就在想,啊,这么多的山。听!“远-远-近-近的山”有没有看到这些山啊?你再来试试看。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得有进步)
师:嗯,头脑中出现这些山了。谁还想读?你来。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得到位)
师:山,越来越多了。谁,还能读?你来。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得到位)
师:我想,这些山肯定出现在你们的头脑中了。一起读。
生:“远远近近的山”(读得到位)
师:学到这儿我有个问题,(指着黑板上远处的山)这些山原本也很高,可为什么到了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谁知道?(生举手)好,你来说。
生:因为华山比他们还要高。
师:对,华山太高了。所以这些山看上去就变矮了。这句话中,哪里告诉我们华山比所有的山都高?你来说。
生:是从“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对,“都在自己的脚下”就是说,这些山都没有华山高,华山是最高的,除了蓝天高高在上。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较少学生举手)自己先练习练习。
生:学生自己练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就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有谁想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读得较快)
师:啊,读得这么快,我都来不及爬上去了。你能读得慢一点吗?再来。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读得稍慢,但还显快点)
师:还是有点快,你听老师读,好吗?爬山很难的,很慢的。“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教师示范朗读)听清楚了吗?你再来读,好吗?预备,开始,读。
生:“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读得很好)
《咏华山》课堂实录3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读课题。
生:咏华山。
师: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小寇准和他的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完以后,老师要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
生: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看来你们都觉得华山很高!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师:读读看,再读一遍,读出华山的高来。
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师: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你在山顶上看到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
生:我在山顶上看到了蓝天和太阳。
生:我还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大山。
师:你们读了这两句话能看到蓝天、很多山、太阳和朵朵白云。你们真会读书。
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我们脚下了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华山很高很高。
师:(出示投影)说得真好,你们看,登上了山顶,我们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只有蓝天在头顶上,这是因为华山太高了,也正是因为华山太高了,所以太阳才会显得那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一朵朵白云都飘在山腰间。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华山非常高,(板书:高)
师: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两句话,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师:第一句谁想读。
生读。
师: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能感受到华山比较高了,谁能读得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非常高。
生读。
师:听了觉得怎么样。
生:听他这么读我觉得华山真高呀!
师:对,像他这样读得轻一点,这让人觉得华山非常高,一起像他这样来读。
师:第二句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真棒,一下子就把华山的高给读出来了,还有谁来。(指名读)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看投影)读了这两句,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就站在山顶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远远近近所有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华山多高多美呀!
师:小朋友们站在山顶上,看到这幅美景,一定会跟小寇准一样,会从心底发出惊叹:(出求小黑板。)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呀!
师:看到这么高的华山你们惊讶吗?这惊讶的声音是从心底发出的,怎么读?
生读。
师:你这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吗?再轻点。
生再读。
师:华山是这么的高,具体写华山高的这两句话写得多美,多好呀!我们把它们背下来,好吗?
生:好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师:自己先练习背背。
生练习背。
师:谁试着背一背。
生背。
师: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背得这么好,真了不起。还有谁会背?都会背了,一起来背好吗?
生齐背。
师:背得真棒,我们以后碰到像这样的好词好句就要把它背下来,好吗?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生:(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你知道吗?小朋友们联系前面学过的
【《咏华山》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咏华山》教学实录06-29
华山的作文06-17
游华山11-30
游览华山作文10-10
华山行作文12-06
奇险华山作文12-05
《游华山》原文11-25
奇险的华山作文11-11
华山游作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