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的传说的故事

时间:2025-07-06 08:40:5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仙山的传说的故事

仙山的传说的故事1

  女娲补天后,天地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原貌。据说从那以后,西北的天空就开始略有倾斜,从此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都不自觉地要朝倾斜的那边跑,落向倾斜的西天;而东南的大地陷下一个巨大的深坑,所以大川、小河里的水,也都身不由己地朝东南大地上奔流,将水源源不断地灌注到那里,就成了海洋。人们或许会发愁:大川小河的水就这么每天向海洋灌注,难道海洋之水就没有涨满的一天吗?如果涨满了,海水漫出来,又将怎么办呢?人类岂不因此就要遭殃了吗?先不要发愁,据说在地球渤海的东边,不知道几亿万里的地方,有这么一个大壑,这个大壑之深简直无法预测,名叫“归墟”。百川海洋里的水,通通往这儿流。归墟里面的水,总保持平常的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仙山的传说的故事

  归墟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舆、员峤、方丈、瀛洲、蓬莱。每座神山高三万里,周围也是三万里。山和山的距离是七万里。山上有黄金打造的宫殿,白玉筑成的栏杆,是神仙们安乐的`家。那上面所有的飞禽走兽都是白色的。到处都生长着珍珠和美玉的树,这些树也开花结果,结的果子就是美玉和珍珠,味道非常甜美,吃了能够长生不老。仙人们都穿着纯白的衣裳,背上生有小小的翅膀。经常可以看到这些小仙人,在大海的上面、在碧蓝的高空中,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往还于五座神山之间,探望他们的亲戚朋友。仙人们的生活是自由、快乐而幸福的。

  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中,唯有一件事情不妙:原来这五座神山都是漂浮在大海上的,下面没有生根,一遇风波,便会漂流不定。这对于神仙们彼此往来,颇有些不便。有了这样的困难,他们就派代表到天帝那里去诉苦。天帝知道了这种情由,也担心这几座神山会漂流到天边去,诸神无家可住。因而便叫海神禺强,派十五只大乌龟,去把五座神山用背驮起来。一只驮着,其余的两只便在下面守候着,六万年交换一次,轮流负担。这样一来,神山果然稳定了,住在山上的神仙们,都快乐、平安地过了许多年。

  不料有一年,龙伯国的一个大人来到这里,做了一次无心的捣乱。

  他闲来无事,有些发闷,带了一根钓竿,到大洋中去钓鱼。走了没有几步,这几座神山便给他周游遍了。举起钓竿来一钓,六只大乌龟接二连三地被他钓上来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背着这几只乌龟,就回家去了。可怜岱舆和员峤两座神山,却因此漂流到北极去,沉没在大海里。住在这两座神山上的神仙们,都慌慌忙忙地搬家,带着箱笼帐被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累得大汗淋漓。天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便把龙伯国的土地削小,把龙伯国人的身量缩短,以免他们再出去到处惹是生非。到伏羲神农时候,这一国人的身量虽然已经缩短到无法再短的程度了,但据当时一般人看来,他们依然有好几十丈长。

  归墟里的五座神山,沉没了两座,还剩三座,就是蓬莱、方丈和瀛洲,还叫那些大乌龟好好地用它们的背背负着,直到以后若干万年,再没听说出过什么乱子。

仙山的传说的故事2

  蓬莱三仙山传说:蓬莱传说:自古就被誉为“人间仙境”。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天地即开,盘古力竭,乃死。又生二神,阴阳所化,男曰伏羲,女唤女娲,兄妹也,皆为人首蛇身。

  开天辟地,然天地无色,杳无生机,伏羲女娲居其中,甚闲,伏羲怒,劈手于大地之上划沟壑,乃成江河,奔流向东,成东海。堆沟壑之土成五岳七山,天地之间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山川即成,却无生息,女娲甚聊,遂搏,黄土作之。后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生。天地之间遂有五仙五虫,天,仙者,黄土为之也;人鬼妖者,引绳为之也。此乃乾坤肇始,万物之由来。仙者自清,独人鬼妖者不平,亦欲成仙,乃有天劫。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岁万载,尘世间人鬼妖甚嚣,不平,言:吾等皆女娲所造,为何独仙者居于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却要饱受轮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沦者,枉为仙,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蓬莱,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语既出,在人间便引起轩然大波,人、鬼、妖无不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证大道。正所谓是:人间有仙境,得道在蓬莱。是也。

  成为传说中的山:出现在昆仑之后,纯属于秦汉以后兴起的神仙信仰的产物,人为色彩已经很浓,是形成道教的先声。神仙思想的核心是不老和不死,它源于神话思维,正式形成仙人、仙话却是在阶级社会。纵观两千年的仙话史,它与神话既相联系,后来又有区分。

  神界最早的神是动物,非人。仙的原型是人。仙是人的理想化,仙境是人生的理想阶段,中心围绕着人的活动和欲求。动物不能直接成仙,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先成精,后成人,最后才有成仙的可能。中间若碰到意外的挫折,还有可能前功尽弃。

  那么,为什么秦汉时期会兴起成仙之风。这与先秦的战乱有关。战国时期,都想统一中国,战事不停,人们生命没有保障,渴望有一个超尘脱俗的仙境,既能远离战火之害,又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便在神话幻想的启发下,想象出一个仙界。秦、汉统一以后,最高统治者为了能永远享受舒适的生活,更希望长命,最好是不死,于是从上至下掀起了狂热的神仙信仰。由巫士转变而来的方士们,其中一部分当时对文化很有贡献的知识分子,也有一部分为了一己的名利,不惜去迎合最高统治者,大肆宣传传闻中的海上蓬莱、方丈、瀛洲,这便是东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说”,总称为东方的蓬莱仙境。战国末的齐威王、齐宣王与燕昭王,以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劳民伤财地派人去寻找蓬莱仙境,但没有一个人真正到达过,不是三神山隐于水下,便是因大风所阻,半途而返。可见所谓仙山,实在很虚无缭纱,是那部分方士们的瞎编。

  其中有一方士徐福,齐人,曾向秦始皇上书,入海求仙。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带了数千童男童女,花了很多钱,没有结果,后干脆一去不返。徐福究竟到哪里去了?中国和日本的民间都说他去了日本,有的传说还把徐福描绘成因为逃避秦始皇的暴政而远渡重洋。到日本以后,他用带去的种子和农具,在日本传播中国的农耕技术,被日本民间尊称为“司民耕神”和“司药神”。传说日本有三个地方叫蓬莱,即富士山、尾张国热田宫与熊野。熊野有徐一叫福的墓。日语“富士”的原意,含有“不死”之意。徐福东渡的传说在日本和东南亚都有广泛的影响。当然,徐福是不是真的东渡了,东渡能否有条件带领数千童男童女,这属于学术问题。中外学者正在探讨。

  东方仙境兴起之后,逐渐取代了西方昆仑,成为长盛不衰的仙人家乡。民间一提仙境,多知蓬莱,鲜提昆仑。汉代帝王中的仙迷武帝,专门在皇宫的甘泉宫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传闻的蓬莱等仙山,耗资甚巨。

  蓬莱:传说是神山仙府收藏秘录、典籍的地方,东汉的学者也称藏书的东观为蓬莱山。

【仙山的传说的故事】相关文章:

李时珍的传说故事06-30

赵州桥的经典传说故事03-28

炎帝的经典传说故事03-25

赵州桥的故事传说03-14

黄山的传说故事03-15

泰山的传说故事03-26

华山传说故事03-25

马良的传说故事03-25

青龙传说的故事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