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

时间:2025-07-09 18:31:48 好文 我要投稿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

  ◇师生问好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

  ◆生:(坐下)

  ◇师:同学们多有精神哪!还记得吗?昨天我们预习了第四单元和13课,请小朋友们看看导读,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给了我们些什么学习提示呢?打开书,自己读读导读吧

  ◆生:自由读

  ◆生:这个单元的导读给我们的提示是动手和动脑

  ◇师:哦,这些课文的内容都和动手、动脑有关。你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啊。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13、动手做做看》。下面,请把你的右手食指高高举起,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13、动手做做看》。

  (师生书写课题)

  ◇师:(边板书边说)这个“做”字是左中右结构,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横”缩短,把“竖”拉长;还有“反文旁”写的时候第二笔“横”和第三笔“撇”一定要分开,要不然就写成“折文旁”了,大家要用心哦!再跟着老师写一遍“做”。

  ◇师:谁愿意教大家读课题?

  ◆生:(领读)

  ◆生:(齐读)

  ◇师:昨天,你在预习13课的时候,都做了哪些事?

  ◆生:我在预习的时候,读课文读了5遍,才把课文读熟。

  ◆生:我预习的时候,给要认识的生字都组了词语

  ◇师:就是我们经常做的“一字开花”游戏。

  ◆生:我预习时,把生字的字形分析了一下

  ◆生:我还查了资料,结果什么也没有查到

  ◇师:没有关系,不一定每课都能查到资料的,你很棒的。

  ◆生:我在预习时,还看了爱因斯坦的故事

  ◆生:我在预习时,看了阿基米德的故事

  ◇师:真了不起!你们都喜欢科学家的故事吗?

  ◆生:(齐)是

  ◆生:我还标了小节序号

  ◆生:我在课文中做了批注

  ◇师:你们真会预习啊!想不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啊?

  ◆生:齐说想

  (课件:生字)这写生字你都会读吗?都会组词吗?

  ◆生纷纷举手

  ◇师:那我找一组同学来开火车读吧

  (生开火车读字并组词,每人教一个生字)

  朗:朗读、朗诵、晴朗

  志:同志、志气、志向、志同道合

  漫:浪漫、漫画、漫长、漫山遍野

  鳞:鱼鳞、鳞片、遍体鳞伤

  伊:伊朗、伊始、

  琳:伊琳娜、琳琅满目

  娜:伊琳娜、安娜

  唉:哎呀、哎哟

  哄:哄骗、乱哄哄

  骗:骗子、骗人

  ◇师:你想夸夸他们吗?

  ◆生:王冉,你的声音响亮多了

  ◆生:你们这两组同学吐字清晰

  ◇师:你的“吐字清晰”这个词用的真好,那我们在读书、读词、句子的时候就应该向这两组同学学习,吐字清晰,读音准确。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吧!

  (课件:词语)

  ◆生:(齐读词语两遍)晴朗 、哄骗 、哎呀、朗读 、 鱼鳞 、志向、

  浪漫、欺骗、漫画

  ◇师:大家预习得可真认真哪!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你想看看课文吗?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范读课文)

  ◆生:老师,你读得很有感情。

  ◇师:谢谢你的夸奖。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和你的小伙伴说说

  ◆生:(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

  ◇师:谁给大家说说?

  ◆生:这篇课文讲了朗志万提了应该奇怪的问题,伊琳娜做了实验,她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伊琳娜通过实验,知道了这个问题是错误的,伊琳娜还知道了朗志万为什么要提这个错误的问题。

  ◇师:你们真会概括。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

  ◆生:有伊琳娜、朗志万、伊琳娜的妈妈

  ◇师:(贴出三人头像图片)

  ◇师:(指伊琳娜生气的图片)咦~大家看,这个小女孩挺可爱的呀,可是今天她怎么这么不高兴啊?是谁惹她生气了?

  ◆生:是朗志万,因为朗志万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师:原来是朗志万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让我们可爱的伊琳娜这么生气,是什么问题呢?快看看第一段,用波浪线轻轻地画出这个奇怪的问题吧,再读一下

  ◆生:画、读

  ◇师:朗志万是谁?

  ◆生:朗志万是法国的科学家

  ◇师:你想见见他的样子吗?

  (课件)

  ◇师:这就是朗志万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朗志万是法国物理学家,他还来过中国呢,是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名名誉会员呢!

  ◇师:谁来学学朗志万,问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在模仿老师的语气,你的模仿力真强!

  ◇师: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呢?

  ◆生:因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可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多奇怪呀。

  ◇师:哦,关键就是“漫”,看老师做的动作哦!看谁看得仔细。

  (师: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往杯子里放入煮熟的鸡蛋,“哗”水漫出来,洒在地上)

  ◆生:啊~

  ◇师:什么现象?

  ◆生:(齐说)水漫出来了

  ◇师:杯子里水满了,鸡蛋放进去,水就会流出来,这就是“漫”。

  你还见过什么漫出来?

  ◆生:喝饮料的时候,把饮料倒到杯子里,杯子满了,饮料就会漫出来

  ◆生:喝牛奶的时候,杯子满了,牛奶漫出来

  ◇师:这两位同学都特别留心观察生活,真好。

  ◇师:“漫”和“流”、“洒”一样吗?

  ◆生:流就是水管里的水从水管里流出来

  ◆生:血在血管里流

  ◇师:洒呢?谁洒过水?请举手。怎么洒水的?做做洒水的动作

  ◆生:做洒水动作

  ◇师:水满了,往外流,就是漫。它和流、洒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字。

  ◇师:谁还想当当朗志万,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读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生:(评)左笑阳,我请你坐下,因为你的语气没有读好

  ◇师:什么语气?

  ◆生:句子后面有个问号

  ◇师:疑问的语气,还要读出什么语气?

  ◆生:奇怪的语气,我来挑战你,柳长青(读)

  ◆生:赵子棋,我请你坐下,你的声音不响亮

  ◆生:我有不同意见,柳长青,请你坐下,因为赵子棋的“漫”读的比你好

  ◇师:你听得真认真,请赵子棋同学领着大家一起来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真强,赵子棋刚教大家“漫”读重一些,大家就学会了

  ◇师:你听了这个奇怪的问题,是怎么想的?

  ◆生:这么有名的科学家,怎么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问题是错误的呢?

  ◆生:我预习时,做了实验

  ◇师:你很会学习,有问题时,会自己动手找答案。

  ◆生:这个科学家是不是假的呀?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

  ◆生:我也做实验了,知道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师:(指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放进金鱼,水却不会漫出来,为什么呀?

  ◆生:不可能,因为一个小石子放进水里,水就会漫,更何况金鱼比石子大多了,金鱼放进去,水一定会漫出来。

  ◇师:你拿金鱼和石子的大小做比较,真爱动脑

  ◆生:我同意丁子涵的意见,我看过阿基米德有关浮力的故事,我知道一个东西放进水里,水会漫,漫出来的水和东西的大小是一样的,科学家朗志万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呀!

  ◇师:濮恒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书虫啊,你读的书真多。刚才老师看到大家的表情了,都呆了,听不懂,没有关系的,下课以后,我们请濮恒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好吗?

  ◆生:(齐)好

  ◇师:书上的小朋友听了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同位之间读读

  一组同位读

  另一组挑战读

  ◆生:刘延君,我请你们俩坐下,因为殷孟良读错一个字“为”

  ◇师:板书 “为”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师:板书“因为”

  ◆生:(齐读)“因为”两遍

  ◇师:伊琳娜是不是和这两个小朋友想的一样呢?她怎么想?

  ◆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又想不出道理来。”

  ◇师: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

  ◆生:伊琳娜爱动脑筋

  ◇师:(板书“爱动脑”)伊琳娜不像其它两个小朋友那样轻信别人,她有主见;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像伊琳娜一样动脑筋,不要盲目地随从别人,“不盲从”(板书:不盲从)

  ◇师:伊琳娜有了问题,她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往下看

  ◆生:读句子“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师: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回到家里问妈妈。(板书:不懂就问)

  你在遇到问题时,有其它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生: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

  ◆生:问家长

  ◇师:这些人都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呢?我们可以问我们的“小老师”

  ◆生:字典

  ◇师:大家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少。那伊琳娜的妈妈告诉她答案了吗?

  ◆生:没有

  ◇师:妈妈是怎么说的?

  (课件: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生:齐读句子

  ◇师:你知道妈妈说的这句话数码意思吗?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

  ◆生:不能光靠脑子想,不动手,永远不知道答案

  ◆生:不能光想,一定要动手做做看

  ◆生:只靠脑子想,是不行的,还要动手做一做

  ◇师: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妈妈想让孩子学会动脑、动手

  ◆生:妈妈想,我要是把答案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动手自己找答案了

  ◇师:这位妈妈不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找答案,这种做法多有意义啊!你们想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吗?

  (课件)

  ◆生:哇~

  ◇师: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听说过她,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生:哇~

  ◇师:伊琳娜有没有动手做一做?读第五段,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生自由读

  ◇师:我们来看看伊琳娜做的实验

  (课件:实验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结果?

  ◆生: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一生带领大家齐读

  ◇师:如果你是伊琳娜,这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哎呀,我受骗了吧

  ◇师:瞧~(看板书图片)伊琳娜多么生气呀!谁能学着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读读她质问朗志万的话?

  ◆生:读“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一生评并挑战读

  又一生:我请王芙蓉坐下,你读得没有连文静读的生气。我来挑战你,连文静。“哼!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她读的和书上不一样,谁听出来了?

  ◆生:她加了一个“哼!”

  ◇师:还有吗?

  ◆生:丁子涵,你读错了,你把“您”读成了“你”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丁子涵:(低头)我太生气了,就读成了“你”

  ◇师:哦!所以就不尊重别人了,但作为一个老师,又是个科学家,我们应该尊重他,对不对?你还是应该用“您”的,伊琳娜多么有礼貌啊。但是老师很欣赏你,你敢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非常好!我们给她鼓鼓掌吧!

  ◆生鼓掌

  ◇师:你认为朗志万是在哄骗小朋友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自由读第七段

  ◇师:你什么时候听别人说过“哄骗”这个词?

  ◆生:我妈妈在买东西的时候,妈妈说“你的这个东西真的这么好吗?可别哄骗我啊。”

  ◆生:妈妈对我说“别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他们光哄骗你。”

  ◇师:朗志万真的哄骗小朋友了吗?

  ◆生:(齐)没有

  ◇师:他为什么这样做?

  (课件: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读“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一生挑战读

  ◆生:齐读

  ◇师:伊琳娜听懂了吗?她听懂了什么?

  ◆生:伊琳娜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伊琳娜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还生气吗?

  ◆生:不生气,她高兴地笑了

  ◇师:(把板书中伊琳娜的图片换成笑的)伊琳娜会笑着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生:先生,对不起,我误会您了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凡事要多动脑,多动手的道理。

  ◇师:你从朗志万的做法里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这样做是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师:朗志万先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追问为什么,就是想让孩子们动脑筋,发现问题,再自己动手实践,找到答案。他对孩子们的培养这么用心,这多么让人敬重啊!

  ◇师:正是由于朗志万的培养和妈妈的鼓励引导,让伊琳娜从小养成了“爱动脑,不盲从,动手做”的好习惯。伊琳娜长大以后,在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她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在科学界绽放。(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你们想认识这个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女孩吗?

  ◆生:齐说“想”

  (课件)

  ◇师:这就是伊琳娜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伊琳娜原名“伊伦居里”,法国物理学家,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奖 。(第二幅照片)这是她和妈妈居里夫人一起在做实验。

  ◆生:哇~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题,好吗?

  ◆生齐读课题

  ◇师:下面,我们完整地读一遍课文。

  (哨声响,下课了)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再分角色读课文,下面看看老师设计的作业吧

  (课件:作业套餐)

  ◇师读作业套餐

  (1、阅读《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说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听。

  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吧。)

  下课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实录06-09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03-09

《动手做做看》课堂实录03-13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大全[4篇]03-14

人教版《动手做做看》课堂实录03-12

《动手做做看》反思06-28

《动手做做看》课文03-04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课堂实录08-08

《动手做做看》课文大全(12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