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知己知彼的故事
知己知彼的故事1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着书《兵法》,认为使敌人举国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个国家就要差一些。要善于运用计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战百胜还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过战斗而使敌人屈服才高明。
【典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谋攻》
【释义】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军事、商业等
【近义词】了如指掌、明察秋毫、自知之明
【相反词】心中无数、不得要领、雾里看花
知己知彼的故事2
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出自《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成语故事:
这个典故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的军事家。他曾携兵法十三篇献吴王阖庐,得到了吴王的信任,被授为将军,并在吴国伐楚、威逼齐、鲁等重要军事活动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故有“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之美誉。其所著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集我国古代兵学理论之大成,流传甚广,享誉中外,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齐长城齐长城位于山东省境内,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修筑的军事防护体系,也是我国现存于地面上修建最早、历史最长的冷冰器时代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历史。春秋中晚期,齐国首先修筑齐长城西段;战国初,齐国又修建了齐长城东段;战国中期,齐国修建了齐长城中段。齐长城起点在今济南市长清县孝里镇广里村东北500米处的“岭子头”,在今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全长643。89公里。
《谋攻篇》中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法则,论述了用兵的策略和方法,论述了国君可能不利于军队的三种情况,列举出了预知胜利的五个方面,最后得出结论: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利和失败各占一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要每战必败。
战国曾三戈铜戟。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戟的顶端装铜矛头和内铜戈,往下依次等距装两个铜戈。一矛三戈的兵器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发现。
当时,吴国最大的敌人是楚国,吴王想攻打楚国,孙武阻止吴王说:“现在打不行,因为吴国连年战争,军队没得到休整,财力也不足,而楚国国土大、人口多,财富充足,兵力强大,攻打楚国条件还不成熟。”吴王听从了孙武的话,先努力发展生产,加强军队训练,吴国很快强大起来。吴王破楚心切,又催促孙武攻打楚国。孙武还是说:“不行,现在我们对楚国的情况还没完全了解清楚,一定打赢还没有把握。”接着,孙武派人到楚国暗地里详细察看了地形,绘制了地图。又派人到楚国侦探楚国的经济政治情况,知道楚国已经政治腐败,国力衰落。孙武对楚国的情况了如指掌后,认为时机完全成熟,于是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作战方案,便建议吴王马上发兵。
吴王亲自率领三万大军,让孙武担任将军,浩浩荡荡从淮河西边进发,利用蔡国和唐地作掩护,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一千多里,直奔汉水,与楚国军队在柏举(今湖北麻城附近)摆开了战场。只听战鼓雷鸣,杀声震天,吴军所向披靡,锐不可挡,楚军大败,向西逃窜。吴军乘胜追击,五战五捷,直捣楚国郢都,楚王也吓得逃到随国去了。
秦汉时期铠甲
孙武在“西破强楚”中,为什么能料事如神,五战五捷,最主要的原因是孙武做到了对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都十分了解,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与敌人作战,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与敌人作战,采取什么战法才能打败敌人。可见,“知己知彼”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典故,流传甚广,对后世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诸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关知识
《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孟氏注:“审知彼己强弱利害之势,虽百战实无危殆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郭仲晦云,用兵以持重为贵,盖知彼知己,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此百战百胜之术也。”毛泽东《论持久战》八一:“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亦作“知己知彼”。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鲁迅《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上)》:“我是主张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国主义者’的作品的,这就是古语的所谓‘知己知彼’。”
举例:对付敌人,一定要~,才能百战百胜。(曲波《林海雪原》十一)
文言文:《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
小贴士:知己知彼是一个计策,更是一个方式,看见一个东西,很自然地想要了解它,这就是学习的能力。
知己知彼的故事3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知己”与“知彼”相比较,“知彼”就更为重要。而对生死相敌的对手,这一条则更为重要。伟大的斗士都是不会随便轻视他的对手的。要做到“知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失败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从来都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创建了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人们交往之间,总有许多分歧。松下幸之助总希望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提高会谈的效率,但却一直因为双方存在不同意见、说不到一块儿而浪费掉大量时间。他知道,对方也是善良的生意人,彼此并不想坑害对方。在23岁那年,有人给他讲了一则故事——犯人的权利。他终于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学。凭借这条哲学,他与合作伙伴的谈判突飞猛进,人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也愿意做他的朋友。
松下电器公司能在一个小学没读完的农村少年手上,迅速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就与这条人生哲学有很大关系。
这条哲学很简单: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故事是这样的:
某个犯人被单独监禁。有关当局已经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他们不想让他伤害自己(他们要留着他,以后有用)。这个不幸的人用左手提着裤子,在单人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他提着裤子,不仅是因为他失去了腰带,而且因为他失去了15磅的'体重。从铁门下面塞进来的食物是些残羹剩饭,他拒绝吃。但是现在,当他用手摸着自己的肋骨的时候,他嗅到了一种万宝路香烟的香味。他喜欢万宝路这种牌子。
通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门廊里那个孤独的卫兵深深地吸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
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关节客气地敲了敲门。
卫兵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哼道:“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就是你抽的那种:万宝路。”
卫兵错误地认为囚犯是没有权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
这个囚犯却不这么看待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有选择权,他愿意冒险检验一下他的判断,所以他又用右手指关节敲了敲门。这一次,他的态度是威严的。
那个卫兵吐出一口烟雾,恼怒地扭过头,问道:“你又想要什么?”
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否则,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决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会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劣质的万宝路!就一支烟,我保证不再给你添麻烦了。”
卫兵会从小窗里塞给他一支烟吗?当然给了。他替囚犯点了烟了吗?当然点上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卫兵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
这个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场和禁忌,或者叫弱点,因此满足了自己的要求——获得一支香烟。
松下幸之助先生立刻联想到自己:如果我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不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吗?
仅仅是转变了一下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松下先生立刻获得了一种快乐——发现一项真理的快乐。()后来,他把这条经验教给松下的每一个员工。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你变成了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进入你视线中。在各种交往中,你都可以从容应对,要么伸出理解的援手,要么防范对方的恶招。对于围棋高手来讲:对方好点就是我方好点,一旦知道对方出什么招,大概就胜券在握了。
当然,有太多的人不懂得如何运用这条规则,这是导致他们人生失败的一大原因。可是,也许他们至死都不知道,由于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他们丧失了许多可以成功的机会,因为没有人教他们。おおお
人生箴言:
实际上,我们很明白: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就是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现代运用。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有助于我们“知彼”,也大大有益于我们“知己”。
【知己知彼的故事】相关文章:
知己知彼之痘痘解析篇04-18
育儿故事胎教故事06-02
德育故事:我的德育故事02-08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懒蜜蜂肥肥的故事少儿故事08-25
龙舟的故事03-09
熟能生巧的故事03-09
母亲的故事03-09
象棋的故事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