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的故事

时间:2025-07-22 19:00:5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居安思危的故事

居安思危的故事1

  【居安思危的故事】

居安思危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个诸侯国联合围攻郑国(国都在今郑州新郑),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诸侯国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晋国同意后,其他诸侯国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停止了进攻。

  为了感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礼物。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论功行赏,记大臣魏绛头功,把礼物的半数分赠给魏绛。

  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谢绝了赠礼,并劝晋悼公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昌盛,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

  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认为他言之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左传·襄公十一年》

  【居安思危的意思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难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居,处于;思,想。

  【居安思危造句

  有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应该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话说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对此,狐狸困惑不已:没有任何危险,为何要这么用劲磨牙?野狼停下来回答说: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野狼的思维与魏绛的理念可谓异曲同工。

  【近义】

  安不忘危

  【反义】

  高枕无忧

居安思危的故事2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

  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

  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居安思危的故事3

  【词目】居安思危

  【拼音】 jū ān sī wēi

  【释义】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安不忘忧、处安思危、居安虑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麻痹大意、出其不意、亡羊补牢

  【成语辨形】居,不能写作“据”。

  【成语故事】

  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的情况。人们用居安思危这个词用来比喻要提高警惕,以防祸患。与“有备无患”近义。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4]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的故事4

  成语释义:

  处在太平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居:处于。

  来源追溯: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故事链接:

  有一次,宋、齐、晋、卫等12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慌了,马上向12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晋国表示同意,其余11国因为惧怕晋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郑国为了答谢晋国,赠送给晋国许多兵车、乐器、乐师和歌女。晋悼公十分高兴,于是把歌女的一半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绎,并对他说:“你这几年中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很顺利,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们一同来享受享受吧!”

  然而,魏绎却不肯接受,劝晋悼公说:“现在您能团结和统率许多国家,这是您的'能耐,也是大臣齐心合力的结果,我并没有什么功劳,怎能无功受禄呢?不过, 我很愿意您在享受快乐的时候,能够想到国家以后的许多事情。听人说:‘安居的时候,应该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能够这样做事才会先有准备,有准备才可避免 失败和灾祸的到来。”

  学以致用:

  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同样应该居安思危,提倡勤俭节约。

居安思危的故事5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事不休。当时的郑国,一方面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一方面又担心晋楚这两个强国。公元前641年,郑国的国君听了大夫们的意见,想挑起晋、楚两国的矛盾和不和,便不断向邻近的宋国等进行军事挑衅。于是激起了各诸侯国的'愤慨,联合起来进攻郑国。郑国自知抵御不了包括晋、楚在内的各诸侯国的联合进攻,便派使者告诉楚国,说郑国准备归顺晋国,以挑起楚国与晋国的矛盾。但楚国没有上当。最后,晋国同意和郑国结盟,其他的诸侯国百年只好跟着停止了对郑国的进攻。

  为了表示对晋侯的感谢,郑国给晋侯送去了很多礼物。晋侯把一部分礼物分给了对晋国的富强作出重大贡献的魏绛,作为奖赏。魏绛推辞说:“这是由于国家的洪福和君王您的威灵,也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有多大力量?不过,我希望您在安逸快乐的时候,应该想到国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防备,就不至于酿成大患(原文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谨以此向您规劝。”

  后来,人们根据魏绛的话引出两句成语,用“居安思危”说明处在安逸快乐之中,要经常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难,用“有备无患”说明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居安思危的故事6

  成语居安思危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的例子

  1、秦朝末年,农民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后称王.富贵了的陈胜不仅忘记了少年时的承诺,而且变的贪图享乐,最终兵败被杀.

  2、唐玄宗李隆基为夺武后武则天的权,而时刻在忧患中积聚力量,终于一举成功!

  3、汉光武帝刘秀早年漂泊流浪,历尽辛苦,苦心诣志,终于推翻王莽政权!

  4.生于忧患张海迪,居里夫人,童第周(路灯下看书),邓小平(三起三落)

  5.死于安乐夏桀,秦二世(乐不思蜀)生于忧患: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李自成起义进北京的故事.唐王李存勖的`故事.司马迁编写海伦凯勒塞万提斯

  6、把青蛙放在锅炉温水之中,一开始它会十分享受并不会挣扎,当水温慢慢上升到了100度,足以让它死亡之时,当它反应过来水太烫了,危急到它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可是,你要一开始就把青蛙放到100度的水中,它一定会挣扎,并且可能会跳出危境之中~

  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居安思危基本资料

  【词目】 居安思危

  【拼音】 jū ān sī wēi

  【释义】 居:处于,处在。思:想,考虑。危:不安全。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出处】

  1,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3,宋·徐铉《颂德赋》:“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灾惧。”

  4,梁·沈约《宋书·文五王传》:“今虽先天不违,动干休庆,龙舟所幸,理必利涉,然居安思虑,不可不惧。”

  5,明·无名氏《白兔记·寇反》:“古人有言:‘得宠思辱,居安虑危。’”

  6,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7,《明史·郑本公传》:“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

居安思危的故事7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打消攻打的念头。其它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

  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的故事8

  居安思危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

  春秋时期,郑国发兵侵扰宋国,引起鲁、晋、曹、卫、滕、小邻、邻、营、齐、薛、祀等一十一个国家不满,这些国家派出了部队,围住郑国的都城,强迫郑国停止攻打宋国。郑国害怕了,就与宋国及这十一个国家订立了和好盟约。

  郑国与楚国原先邦交很和睦。楚国在当时被中原国家(包括十一个国家)认为是野蛮之地,都不肯与它有任何往来。楚国见郑国与这些国家和好了,就向秦国借兵攻打郑国。郑国又对楚国表示臣服。郑国既和中原十二个国家签有和好条约,现今又臣服楚国,在这些国家来看,就是背弃盟约的行为。于是,这十见个国家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首先请求最强盛的晋国允许讲和,一晋国应允了他的请求,并且转告其他国家也这样做了。

  郑国为了感谢晋国的支持与帮助,赠给晋国许多乐器、兵车、歌女和乐师。晋国君主将歌女的一半分送给他的功臣魏绛。魏绛不肯接受,说:“现在您可以团结与统率很多国家,这是您的能耐,也是另外几个人的`功劳;我并没有什么贡献。不过,我很乐意您在享受快乐的时候,能够想到国家将来的许多事情。……听人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仅用这个道理来规劝您。”意思是说,在享受快乐、安逸的时候,应当想到一些不利与困难的情况。能够这样,做事才会先有预备,也才可以避免失败及灾祸的到来。我用此来劝说您。

  后来人们就把“有备无患”或“居安思危”用来自勉,不要放松警戒。

居安思危的故事9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 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圣杯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居安思危的'故事10

  【注音】jū ān sī wēi

  【出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

  【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

  【押韵词】光棍不吃眼前亏、心若寒灰、笑语指麾、权重秩卑、蓬闾生辉、折矩周规、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播弄是非、败兴而归、众毁所归

  【年代】古代

  【语文同步】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徽《谏太宗十宗疏》高中二册·课文·23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宋等12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只好向晋国求和。郑国给晋国送去金钱珠宝美女等。晋悼公就把贡品分给大臣享乐。魏绛劝谏晋悼公不要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晋悼公认为他言之有理,就采纳他的建议

  【成语示列】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

  【成语例句】

  ◎ 源头不通而希望流水长远,根本不固而希望树木茂盛,德义不厚而希望国家安定,我虽愚笨,也知道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担负着重任,处于天下最高的地位,如不能居安思危,力戒奢侈,励行节俭,这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求树木茂盛,堵塞源泉却要流水长远一样。

  ◎ 《周易》全篇贯穿的忧患意识,就是要人们"居安思危"。

  ◎ "练会夜间抢修车辆,保证战时汽车开得动!"这是保养场民兵连居安思危、苦练硬功夫的又一课题。

居安思危的故事11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居安思危的故事12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

  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感悟: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居安思危的故事】相关文章:

居安思危的典故是什么03-07

育儿故事胎教故事06-02

德育故事:我的德育故事02-08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懒蜜蜂肥肥的故事少儿故事08-25

龙舟的故事03-09

熟能生巧的故事03-09

母亲的故事03-09

象棋的故事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