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活剥的故事

时间:2025-07-23 10:18:4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吞活剥的故事

生吞活剥的故事1

  唐朝时期,河北枣强县有一个叫张怀庆的武官,喜欢附庸风雅,文学水平却比较低。为了追求虚名,他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好诗句改头换面后说成是自己的“创作”。

生吞活剥的故事

  有一次,张怀庆看了李义府的诗后,觉得很好,就在每句诗前添了两个字,让原诗该头换脸,变成一首七绝充当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

  除了偷李义府,张怀庆还特别喜欢抄袭另外两位名士张昌龄和郭正一,玩的也是和五绝变七绝类似的小把戏。张怀庆剽窃他人诗作的行径,实在只能用“简单粗暴”来形容。曾有人编了两句话讽刺他,道是“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这事最早记在唐人刘肃写的《大唐新语·谐谑》里,不过刘肃记下的那两句话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到了宋代计有功编《唐诗纪事》,却认为被“活剥”的应该是张昌龄。

  张昌龄是唐初诗人,年轻时就以文辞出名,考中进士后,考功员外郎王师旦却不肯给他官做。唐太宗一向惜才,就问到底是什么原因,王师旦解释说:“张昌龄文风浮靡,华而不实,不是好苗子。如果任用了他,年轻人就难免因羡慕而效仿,如此一来,我怕会影响全国的风气啊!”唐太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没有再追究下去。后来翠微宫建成,张昌龄借机献上《翠微宫颂》,唐太宗非常欣赏,赞叹他是个写文章的好手,于是下令提拔他,让他专门替自己写诏书。而被“生吞”的郭正一,也是当时以文词闻名的朝中要人。此人妙笔生花,文思泉涌,在唐高宗时候曾得到重用,当时的诏书和朝廷文告,多半出自他的手笔。

生吞活剥的故事2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想象奇特。张怀庆一看,便抄了下来,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经他这么一“创作”,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不经过消化,就生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生吞活剥的故事】相关文章:

育儿故事胎教故事06-02

德育故事:我的德育故事02-08

《故事里的人生》故事03-10

懒蜜蜂肥肥的故事少儿故事08-25

龙舟的故事03-09

熟能生巧的故事03-09

母亲的故事03-09

象棋的故事03-09

读书的故事03-10

母爱的故事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