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原文、翻译、注释

时间:2025-07-23 18:44:5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香积寺》原文、翻译、注释

《过香积寺》原文、翻译、注释1

  原文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

  1、薄暮两句:因寺旁空潭而想到毒龙的故事;安禅:指心安然入于清寂宁静之境;

  毒龙:这里是机心妄想的意思。

  韵译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评析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磐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过香积寺》原文、翻译、注释2

  《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过香积寺

  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译文:

  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注释:

  ⑴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废。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过香积寺》原文、翻译、注释】相关文章:

《过香积寺》鉴赏09-28

《春晓》原文翻译及注释02-29

《守株待兔》原文注释翻译03-10

论语原文注释及翻译02-28

菊花原文、翻译及注释03-06

牡丹原文、翻译及注释03-01

狼原文翻译及注释03-01

《大林寺桃花》原文、翻译02-26

[集合]论语原文注释及翻译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