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

时间:2025-07-25 16:40:4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1

  公元前354年,魏^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推荐说,此刻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之后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2

  “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就“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来说,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夺取漆及富丘两地。因为卫国是魏国的附庸,所以,赵国进攻卫国的行为,自然让魏国非常愤怒。众所周知,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是率先称霸。而公元前354年,正是魏国霸业的巅峰时期。因此,魏国联合宋国、卫国出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从而引发了“围魏救赵”这一历史事件。

  首先,公元前354年,面对魏国、卫国、宋国三国的联合大军,赵国显然没有正面交战的实力,于是选择紧闭邯郸城的大门,以此进行防守。与此同时,赵国还派人向齐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请求支援。对于魏国、卫国、宋国这三国来说,则选择对邯郸重重包围,从而一举歼灭赵国。在赵国发出求救信息的时候,秦国趁着魏国主力处在邯郸战场的机会,选择偷袭魏国的少梁之地,从而在河西之地给魏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与此相对应的是,就齐国君主齐威王来说,也准备立即出兵支援赵国。不过,最终的结果齐国延迟了一年多才出兵。

  那么,问题来了,“围魏救赵”中,为什么齐国等了一年才派兵救援赵国?对此,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在齐威王准备立即出兵的时候,他的手下段干朋主张延迟出兵,以“承魏之弊”为战略方针。在段干朋这位将军看来,齐国可以排除少量的兵力去进攻魏国的襄陵,以此让赵国安心,促使赵国全力防守邯郸。等到魏国和赵国在邯郸战场都已经疲惫不堪的时候,齐国才派出大军,以此达到正面击败魏国,又顺带削弱赵国的目标。对此,齐威王接受了这个建议。等到公元前352年前后,也即魏国和赵国相持一年多的时候才出兵。

  在赵国都城邯郸快要被魏国、卫国、宋国三国大军快要攻破的时候,齐威王正式任命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主力驰援赵国。一开始,田忌是准备直接率军去赵国都城邯郸,以此和魏国精锐的.魏武卒展开较量。不过,军师孙膑提出了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计划,也即进攻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以此迫使魏国大军回撤,从而解了赵国的邯郸之围。于是,齐国大军立即调转方向,朝着魏国都城大梁进攻。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尽管魏国大军已经攻破了赵国都城,依然要从赵国撤军,以此避免齐军进攻魏国都城大梁。

  最后,在魏国主帅庞涓亲率主力回驰大梁的道路上,孙膑指挥齐国于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一带)设伏,准备截击魏军。虽然魏国的魏武卒十分精锐,但是,因为在邯郸战场上的消耗,加上千里奔袭所带来的疲惫,所以被以逸待劳的齐国大军击败。在桂陵之战中,魏国主帅庞涓被齐国大军俘获。对于齐国来说,也几乎完美地实现了“围魏救赵”的计划。总的来说,在“围魏救赵”中,齐国大军故意延迟了一年多才出兵救援赵国,这让魏国和赵国几乎是两败俱伤。并且,齐国大军没有直接救援赵国都城,而是设伏重创了魏国大军,以此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对此,你怎么看呢?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3

  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精通兵法的魏国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城下。赵国将有亡国危险,连连向齐国求救。

  这一天,齐威王召来军师孙膑,准备拜他为将。

  孙膑辞谢说:“我受过酷刑,是个身体残废不全的人,不适宜担任主帅。”

  原来,孙膑曾和庞涓一起学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自知才能不如孙膑,就把他骗到魏国,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削去了他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刺字,好叫他永远不能出来做官。不久他被救到齐国,齐威王拜他为军师。

  现在,齐威王见孙膑这样谦让,就改派田忌为将,仍让孙膑作为军师。

  大队人马开到齐国国境线上时,田忌准备挥师直往赵国,以解邯郸之围。

  孙膑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的,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地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档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也就会改变了。”

  田忌问:“您的意思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抢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奔大梁。魏军主帅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可是,当魏军赶到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北),田忌、孙膑却在这里置下了伏兵。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4

  围魏救赵: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

  战国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军事家。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庞涓。两人曾拜同一位老师学习兵法,后来两人一同为魏国效力。庞涓小肚鸡肠,非常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便想方设法地陷害他,致使孙膑被削去膝盖骨。后来,孙膑被齐国大将田忌秘密营救到齐国。围魏救赵,就是孙膑与庞涓之间的一场战争。

  当时,魏国率先在众多诸侯国中进行政治军事改革,国力日盛,并先后兼并了一些弱小的诸侯国。当时与魏国国力相当的诸侯国,在其东部有齐国,在其西部有秦国。魏国的邻国赵国、卫国则显得比较弱小。

  公元前368年,赵国在齐国支持下,出兵攻打魏国的属国卫国。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近十万围攻赵国的国都邯郸。赵国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国大臣邹忌主张不救,因为这样会消耗本国的实力。但大臣段干纶认为,如果魏国打败赵国,魏国的势力会更加强大,进而对齐国造成威胁,因此极力主张支援赵国。

  齐威王采纳了段干纶的建议,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出兵八万救赵。身为军师的孙膑在分析形势后,认为魏^队很强大,如果与魏军正面交锋会造成齐国的.较大损失,所以应该避实就虚,趁着魏国精锐部队在外,魏国国都大梁防务空虚的机会,攻打它的国都,迫使魏军回救大梁,赵国的危险就会自然消解。

  为争取战略主动,孙膑决定给敌军制造齐国部队弱小的假象。他故意派无能的军官带兵进攻魏国的军事重镇平陵,结果齐军大败。魏国大将庞涓以为齐军不堪一击,于是加紧对赵国的进攻,丝毫没有想到齐军会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

  与此同时,孙膑亲自率领精锐部队进逼魏国国都大梁。庞涓闻讯,迅猛从攻打赵国的前线往回撤军,长途跋涉去保卫国都。因为兵困马乏,又陷入孙膑的包围圈中,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成语“围魏救赵”由此而来。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5

  战国时期,魏国的将军庞涓率领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向齐国求救。【今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师,率军救赵。田忌准备跟魏国的主力作战,孙膑却说:魏国的主力进攻邯郸,魏国的都城一定空了。如果我们直接进攻大梁,魏国就必须撤军,回到大梁去。这样一来,赵国就可以得救,魏国就可以被打败了。田忌采纳了孙斌的建议。庞娟确实在计划的中间。他撤退并救出了大梁。

  在路上,他遭到了齐军的.伏击。“打退”这个成语,比喻进攻敌人的后方,迫使敌人后退。

【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相关文章:

围魏救赵的故事07-23

围魏救赵的典故03-09

闻鸡起舞的故事简介05-31

灰姑娘故事简介05-31

闻鸡起舞故事简介优选06-14

精卫填海的故事简介06-30

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简介05-27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05-30

滥竽充数故事简介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