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呼唤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远山的呼唤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远山的呼唤作文 篇1
说实话,一开始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根本摸不着头脑,找不到题材——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他们——农村的孩子们。冥思苦想,到了星期六的晚上,十点半,我才想到他们——和平大法会乡“学校”的孩子们。
那是09年5月1日中午,当天凌晨从甘孜州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妈妈,睁开眼睛就给我讲了“雪山下,海子边,草原上一群孩子的故事”。
妈妈打开电脑,点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妈妈被很多穿着陈旧藏装、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围在中间,那群孩子的脸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高原红”:黝黑的脸蛋上嵌着两块红红的“土地”,纯洁的笑容中镶着两排雪白的牙齿,清澈透亮的.眼睛闪烁着雪一般的光芒。连伸出来的“耶”都是清一色、黑乎乎的“2”。
妈妈说:这群孩子是距离成都600公里左右的甘孜州和平大法会乡的“学校”的学生。那是一个越野车才能到得了的美丽草原,雄鹰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有很多神奇的玛尼堆和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孩子们的“学校”就坐落在亚拉雪山下的草地上。走进“学校”,才没有窗户,据说是怕冬天冰雪冻裂了玻璃。房子里,大约有四五十套桌椅,一张小小的白板代替了我们意识中宽大的黑板——这就是他们的教室。带我们参观的老师——来自河南的喇嘛告诉我们,学校大约有八十多个孩子,一到六年级,发现,那所谓的“学校”就只是一间两百平方米左右的大房子,房顶上盖着水泥瓦,几乎都在这个教室里上课,仅有的两个老师轮流给孩子们上课,开设的课程仅仅只有藏语、汉语和数学,桌椅不够,没轮到上课的孩子就在“操场上”——一个大约三百平方米左右的草坝,没有任何的设施。两位老师都不受教委编制——他们是没有工资的,寺庙每个月发给他们一定的生活费。
可是,就这么一所简陋的“学校”,就已经来之不易。那是两年前一群摄影爱好者无意间踏入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跟寺庙里的朱尕活佛聊起周围牧民的孩子都没有地方上学,只能在寺庙中学习一些简单的藏语,这里的人很少能与外界接触、沟通。于是这群善良的人筹建了这所学校。
记得妈妈讲完的时候,眼里闪着泪光,可那时的我似乎不太懂事……
时隔两年,今天再想起那张照片,那群雪山下的孩子,那个雪山下的“学校”,思绪万千……
这一夜,我失眠了。平时在同学、家长和老师心中,“实外”的条件十分差,可在于他们简直就是天堂了:塑胶操场,明亮、宽敞的教室,齐全的教学设备,特别是学校优质的师资队伍,让每一个孩子自由、全面地发展,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地成长。而我们却不断地抱怨,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眼中噙着泪水,自愧、自悔:能够生活、学习在这样的“天堂”,有什么理由不上进、不认真、不珍惜呢?
隐约中,那群孩子纯真的笑脸呈现在我的眼前;那群孩子朗朗的书声回荡在我的耳边……那笑脸、那书声,呼唤着我,呼唤着我奋发,呼唤着我向上!
远山的呼唤作文 篇2
从小时候起,我便被爸爸妈妈送到内地读幼儿园,生活上的一切都交由外公外婆来照顾。关于父母,我只知道他们在很远很远的大山里工作和生活,妈妈打理着一间小店铺,爸爸在这里的单位上上班。还有就是:爸妈所在的地方与外公外婆这里隔了好多座大山,回来一趟真不容易。
父母每年回来也就那么几次——春节、暑假、中秋,且假期很短。即便如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觉得只要能和父母在一起,就是幸福和快乐的。每次当父亲或母亲临走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地想哭,尽管他们是微笑着的。多少次在他们走后的夜晚,我低声呼唤着他们,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出,不停地抽泣着,打湿了大半个枕头,也打湿了我的心。对他们的不舍我不能轻易表露:我是男孩子得学会坚强,怎么能像个爱哭鬼一样?于是那依赖般的思念便也只能在这月光下流淌,并且要随着月光被悄悄抹去。我只能让他们知道我过得“很开心”。
后来,我长大了些,我想:爸妈也会这样想我吧?他们也会呼唤我的名字?因为我想他们,所以他们一定也不曾停止过对我的想念。那相隔甚远的呼唤,我曾如此写下:“爸妈,我真的`好想你们……”仅凭那窗外的月光而寄出,而我,我会收到双份吧。
上初中以后,我开始不理解他们:你们为何如此狠心地“抛下”我?对我的呼唤又曾写下何许!?终于有一天,我听到父亲告诉我:“……儿子,我想你也长大了,能懂事了。爸爸妈妈生活的地方你也去过,那里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气候寒冷,生活艰苦,高原上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内地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我们把你从小就交给外公外婆带着,只是想给你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让你和内地的孩子一样,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其实,远在天边的爸爸妈妈何尝不想你啊!在你小小的时候我就给你说过,现在,你能理解吗?儿啊,希望你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以后不要再到爸爸妈妈生活的高原上来了,我们只是想你长大以后能在内地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觉得我们亏欠你太多,说真的,我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好爸爸……”
我听完之后只觉得心里酸酸的,我没想到爸爸和妈妈会为我考虑到这么多。进入叛逆期的我更是不怎么听话,即使能理解他们的苦楚,但我也以他们没能让我得到寻常孩子的幸福而心安理得,也不觉得父母对我的爱有多深,一直都认为他们并没有为我付出和考虑过很多。可是现在我猛然醒悟了:爸妈他们为了我能有个好的学习条件牺牲了太多,小时候我想他们,他们也一定是牺牲了对我的思念,才能不辞辛劳地在那偏远的地方工作啊!想念是会呼吸的痛,从爸爸的语气中我突然感觉到了那呼唤所饱含的真情:只想要你过更好……
远山的呼唤作文 篇3
在遥远的山岗上,在翠绿的竹林间,在波状起伏的田野里,我是一湾浅浅的溪流,守候着小山村,迂回曲折。看着这儿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酷暑来临,在田间辛勤劳作的人们,总不忘从我这汲一口凉水,我也总会将最清凉的那一丝献给他们;每天早晨都会有捣衣的妇人,蹲在岸边,映着朝霞,三三两两地闲聊着,清洗着他们的衣裳,我也总会将最干净的那一面献给他们。
可是这原本的和谐,却被无情地破坏了。
不知在何时,我身边一个庞然大物拔地而起,山村里的人们都把它唤作“造纸厂”。从那天开始,一切都变了,每天都会有一股黄浆注入我的身体,滔滔不绝,我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酸味儿。浑浊得看不见底部,鱼儿不见踪影,沿途的草木也都没有了往日的生机,总是耷拉着脑袋,似乎在挣扎,在呻吟,在诉说着对我的不满。可我也无能为力,面对滚滚黄浆,我无奈,我绝望,我哭泣,却发现眼泪也是泛着酸臭味的黄浆,田间劳作的人们再也不到我这儿享受片刻的清凉,清晨再也听不到捣衣妇人的欢笑。所有人见到我都紧锁着眉头,捂着鼻子。唉,现在的我多么令人厌恶。
二月,四月,六月,又是一年的盛夏。拖着疲惫的身体,散发着满身恶臭,怀着绝望之心的我,似乎变得更糟糕了,在这个世代以耕种为主的山村里,没有一个像样的垃圾和菜叶处理中心,每天都会从岸边飞来一些令我恶心的东西,或是一堆烂茄子,或是一捧发臭的黄瓜叶,或是一袋发霉的垃圾。就这样,我的血液被阻塞了,无法流淌,积蓄的污物越来越多,甚至连喘息的力气也没有了。我累了,不想再做无谓的挣扎。
就在我气息奄奄的时候,身边造纸厂的轰鸣声戛然而止,再也没有黄浆注入我的躯体,身上的脏物也一点点消去。这是怎么了?我心中充满疑问,岸上站着熟悉的村民,他们脸色凝重,好象在商量什么。第二天,身边的造纸厂就被推土机夷为了平地,村民也会定期为我清洗身体,村里的垃圾和菜叶也有了集中处理的地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也会被运到工厂里加工成新产品。不可回收的垃圾会统一处理,菜叶会统一收集到一个四方池子里,让他们发酵,产生对村民有用的沼气。已被推倒的造纸厂被新的建筑物代替,门匾上是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文化礼堂”。
我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甚至比以前更加清澈,两岸的草木又重添活力,散发着迷人的微笑。傍晚,披着晚霞,听着归鸟的'呼唤,拂着清新的微风,总会有一群可爱的孩子打闹欢笑,有时我也会借着石子调皮一跃,惹得他们满身是水。瞧,现在的我,多么令人喜爱。
在遥远的山岗上,在翠绿的竹林间,在波涛起伏的田野里,我仍是一湾浅浅的溪流,守候着小山村,迂回曲折。
听,那动人的歌声,萦绕着文化礼堂的梁柱上,回荡在幽寂的山谷里,缠绵在高峻的山峦边,和着我清脆的伴奏,那是远山的呼唤,让你我会心一笑。
远山的呼唤作文 篇4
生性爱山。北方人大多如此,北方没有大江大湖,更见不到海,所以感情多只凝聚于山。山多厚重,不会跟水似的,流到哪儿算哪儿。北方的山也有多样:有延伸大漠的山,是光秃秃的山,一眼就能看见山体,上面没有一根草;也偶有江南那样的青山,碧绿的、亲善的、温柔的,但这样的时间不长,一年中至多是三四个月。到了飞沙走石的冬季,北方的山就彻底消失了绿色。
等我中年回到了北京,等我知道自己此生再也不会离开北京的时候,我就越发敬慕起北方的山来。当然,这一二十年我不断到南方去,我由此也亲近了南方的水,它们是河,是江,是湖,是海。它们流动,亲善,温柔,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忘不掉北方的大山,庄严,伟岸,肃穆,凝重。它是我们民族的性格,更造就出不少国家的栋梁。
中年回到北京更得以回到专业,我是为京剧活着的,我是为京城文化活着的,尽管我也要为一杯羹、一瓢饮操心,但大志不改,每活一天,力量和思绪就要集中在这上头用力。只有这样,才不枉37岁时国家把我从穷乡僻壤一步调回北京,调回到我当年学过的专业之中。
事业应该是具体的,不能仅是一般的岗位、职务及工资,事业中必须包含学术,当然,也要包含正确、积极的审美。打个比方吧,也就如同我在北京或北方重新看到的远山一般――我看的不是真正的山脉,而是古画中的山,是故宫绘画馆中的山,它们庄重、沉稳、大气,山峰清晰,但山脚却围绕着岚气,颇为迷离与空寂。有这空寂与没这空寂是大不一样的`。有了它,让我们增加了对攀登到山峰顶端的勇气与办法。因为它空寂,路途就在其中,而且是多种,我们可以尽情去选择与辨识。关于这,才是我中年回到北京观赏古画得到的新认识。终于,我获得这样的认识:画中的山比生活中的山更美丽,也更耐人咀嚼。
干了一些年,情绪乐观,视野也越来越远。但,说不清是什么时间,我忽然遇到了阻障,前路不清了,视野迷离了,那山脚下的岚气不见了。这时,我的岁数也大了,我在闯生活上的勇气也萎缩了不少。大概没办法,这就是自然法则在起作用,我似乎不能再从山脚岚气中获得辨别与发现最佳路径的快乐。我信服一位女性前辈的话:晚年的自己只干那些只有自己最擅长的活儿。她带病进入西藏,进入那严重缺氧的高原,总算把分内的工作完成了。最后下了高原,回到氧气充分的平地上来,疾病却爆发了。当然,年岁与资历我差得多,但我的心气与她是一样的,我的心依然跃动,依然景仰着那活泼的年月。
我也还大胆地怀有期待,我由衷希望远山再空寂些,尽量再多给路人以行进的自由,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与创造。同时,我希望天色再晴朗,希望视野更开阔,希望空气中的氧也再多些。
【远山的呼唤作文】相关文章:
远山的呼唤作文09-25
关于远山的呼唤作文10-14
远山的呼唤作文常用[6篇]11-11
远山的呼唤作文[大全3篇]12-10
远山之距作文12-15
夕阳下的远山作文02-20
夕阳中的远山作文02-14
呼唤的作文09-02
呼唤的作文[精选]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