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的诗

时间:2025-07-29 12:06:50 好文 我要投稿

陈与义的诗精品【9篇】

陈与义的诗1

  游岘山次韵三首·高人买山隐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高人买山隐,百万犹恨少。

  客儿最省事,有屐一生了。

  东庄良不遥,十里望缥缈。

  萦纡并麦垅,翠浪四山绕。

  先生滞鹿车,去程通凤沼。

  暂来山泉上,思与飞云杳。

  云北接云南,一迳绝纷扰。

  竹林怀风雨,目断极窈窈。

  从来无世尘,相对真不挠。

  龙儿争地出,头角已表表。

  先生嘱支郎,勿使斤斧夭。

  终当乞一杖,险路扶吾老。

  舟抵华容县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篙舟入华容,白水绕城堞。

  夹津列茂树,倒影青相接。

  远色分村坞,微凉动芦叶。

  天地困腐儒,江湖托孤檝。

  山居二首·宅图不必烦丘令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宅图不必烦丘令,已卜坡东涧水边。

  更与我为烧药灶,只愁君要买山钱。

  咏青溪石壁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青溪宜晓日,曲处千丈晦。

  天开苍石屏,影落西村外。

  虚无元气立,明灭河汉对。

  人行峥嵘下,鸟急浩荡内。

  向来千万峰,琐细等蓬块。

  老夫倚杖久,三叹造物大。

  惜哉太史公,意短遗此快。

  更欲访野人,穷探视其背。

  书怀示友十首·青青堂西行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青青堂西行,岁寒不缁磷。

  蓬蒿众小中,拭眼见长身。

  澹然冬日影,此处极可人。

  子猷幸见过,一洗声色尘。

  雪·仙人手持白鸾尾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仙人手持白鸾尾,夜半朝元明月里。

  羽衣三振风不断,下视银潢一千里。

  玉轪戴花分后前,欲落未落天恍然。

  余标从向人间去,乞与袁安破晓眠。

  雨·霏霏三日雨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霏霏三日雨,蔼蔼一园青。

  雾泽含元气,风花过洞庭。

  地偏寒浩荡,春半客竛竮。

  多少人间事,天涯醉又醒。

  再赋·堂堂李杜坛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堂堂李杜坛,谁敢蹑其址。

  先生坐坛上,持钺令余子。

  由来文字伯,不但表奏伟。

  高怀淡无嗜,寓兴或留此。

  平生上林手,避谤淹二始。

  登临意超然,笔落风雨似。

  事异柳司马,辛苦记山水。

  乐哉邦无事,那待猛政理。

  驾言慰吾民,不愧城门轨。

  看山笑邹湛,句外寄深旨。

  岩树阅几客,尚余尧时髓。

  抚板歌公诗,未暇知余事。

  蜡梅四绝句·花房小如许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花房小如许,铜剪黄金涂。

  中有万斛香,与君细细输。

  晓发杉木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古泽春光淡,高林露气清。

  纷纷世上事,寂寂水边行。

  客子凋双鬓,田家自一生。

  有诗还忘记,无酒却思倾。

  陈与义的诗欣赏10首

陈与义的诗2

  至陈留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烟际亭亭塔,招人可得回。

  等闲为梦了,闻健出关来。

  日落河冰壮,天长鸿雁哀。

  平生远游意,随处一徘徊。

  同左通老用陶潜还旧居韵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故园非无路,今已不念归。

  秋入汉水白,叶脱行人悲。

  东西与南北,欲往还觉非。

  勿云去年事,兵火偶脱遗。

  可怜竛竮影,残岁聊相依。

  天涯一尊酒,细酌君勿催。

  持觞望江山,路永悲身衰。

  百感醉中起,清泪对君挥。

  诸公和渊明止酒诗因同赋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爱河漂一世,既溺不能止。

  不如淡生活,吟诗北窗里。

  肺肝亦何罪,困此毛锥子。

  不如友麯生,是子差可喜。

  三杯取径醉,万绪散莫起。

  奈何刘伶妇,苦语见料理。

  不如一觉睡,浩然忘彼己。

  三十六策中,此策信高矣。

  政使江变酒,誓不涉其涘。

  尚须学王通,艺黍供祭祀。

  纵步至董氏园亭三首·客子今年驼褐宽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客子今年驼褐宽,邓州三月始春寒。

  帘钩挂尽蒲团稳,十丈虚庭借雨看。

  端门听赦咏雪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云叶垂鸡竿,雪花眩鸾旗。

  一天丰年意,飘入万寿卮。

  茫茫玉妃班,影乱千官仪。

  也知楼头喜,舞态方自持。

  教坊可怜女,面赤婆娑时。

  天公一笑罢,未觉风来迟。

  小儒惊伟观,到笏不敢吹。

  归家得细说,平分遗妻儿。

  茅檐玉三尺,坐玩可乐饥。

  生活太阳能冷淡,侑以一篇诗。

  次韵谢吕居仁居仁时寓贺州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别君不觉岁时荒,岂意相从魑魅乡。

  箧里诗书总零落,天涯形貌各昂藏。

  江南今岁无胡虏,岭表穷冬有雪霜。

  傥可卜邻吾欲住,草茅为盖竹为梁。

  又六言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未央宫里红杏,羯鼓三声打开。

  大庾岭头梅萼,管城呼上屏来。

  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词牌名:忆秦娥|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风雨一叶过,黄花已陈迹。

  人贫交旧疏,岁暮日月疾。

  贪人积胡椒,智不到鬼录。

  那知庾郎菜,地瘦饱金玉。

  不如学服气,清座了晨夕。

  尚余烟月债,驱使入吟笔。

  晚逢葛先生,怜我出无仆。

  借车得时诣,谬窥文字籙。

  谈诗不知疲,或作夜半客。

  挥毫写珠玉,治郡盖余力。

  不羡江千万,不慕李八百。

  愿传公句法,容我附风翼。

  城东刘子政,著书方满屋。

  昨示一篇诗,三日叹未足。

  仍闻供笔砚,家有樊通德。

  但恐裴公门,从此近舍湜。

  题水西周三十三壁二首·不管先生巾欲摧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不管先生巾欲摧,雨中艇子便撑开。

  青山隔岸迎人去,白鹭冲烟送酒来。

陈与义的诗3

  早行

  宋代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译文

  露水降落,我穿着厚厚的毛衣还感到丝丝的寒意;仰望天空,北斗星横斜着分外光明。

  孤单单地,我半醒半睡地过了座小桥,耳边传来稻田深处唧唧虫鸣。

  注释

  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星斗:特指北斗星。

  阑干:横斜的样子。

  赏析

  钱钟书《宋诗选注》:“《南宋群贤小集》第十册张良臣《雪窗小集》里有首《晓行》诗,也选入《诗家鼎脔》卷上,跟这首诗大同小异:‘千山万山星斗落,一声两声钟磐清。路入小桥和梦过,豆花深处草虫鸣。’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引了李元膺的一首诗,跟这首只差两个字:‘露’作‘雾’,‘分’作‘野’。”

  《梅磵诗话》卷下:“早行诗,前辈多佳作。近世如杨万里诗:‘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渡关蒲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刘应时诗云:‘登舆睡思尚昏昏,斗柄衔山月在门。鸡犬未鸣潮半落,草虫声在豆花村。’三诗意皆高远。”所引刘诗与《早行》诗意境也有相仿之处。

  第一句,不说“鸡唱”,不说“晨起”,不说“开门”,不说“整车”或“动征铎”,而说主人公已在旅途行进。“行”得特别“早”,既不是用“未五更”之类的语言说出,又不是用“流萤”、“栖禽”、“渔灯”、“戍火”、“残月”之类来烘托,而是通过诗人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驼褐”,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见。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第二句,诗人不写“月”而写“星斗”。“星斗阑干分外明”,这是颇有特征性的景象。“阑干”,纵横貌。古人往往用“阑干”形容星斗,如“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之类。月明则星稀,“星斗阑干”,而且“分外明”,说明这是阴历月终(即所谓“晦日”)的夜晚。此其一。露,那是在下半夜晴朗无风的'情况下才有的。晴朗无风而没有月,“星斗”自然就“阑干”、就“明”,写景颇为确切、细致。此其二。更重要的还在于写“明”是为了写“暗”。黎明之前,由于地面的景物比以前“分外”暗,所以天上的星斗也就被反衬得“分外”明。

  第三句“寂寞小桥和梦过”,可以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以梦与“寂寞小桥”结合,意象丰满,令人玩索不尽。赶路而作梦,一般不可能是“徒步”。独自骑马,一般也不敢放心地作梦。明乎此,则“寂寞小桥”竟敢“和梦过”,其人在马上,而且有人为他牵马,不言可知。

  第一句不诉诸视觉,写早行之景;却诉诸感觉,写寒意袭人,这是耐人寻味的。联系第三句,这“味”也不难寻。过“小桥”还在做梦,说明主人公起得太“早”,觉未睡醒,一上马就迷糊过去了。及至感到有点儿“寒”,才耸耸肩,醒了过来,原来身上湿漉漉的;一摸,露水已侵透了“驼褐”。睁眼一看,“星斗阑干分外明”,离天亮还远。于是又合上惺忪睡眼,进入梦乡。既进入梦乡,竟知道在过桥,那是因为他骑着马。马蹄踏在桥板上发出的响声惊动了他,意识到在过桥,于是略开睡跟,看见桥是个“小”桥,桥外是“稻”田,又朦朦胧胧,进入半睡眠状态。

  第一句写感觉,第二句写视觉;三四两句,则视觉、触觉、听觉并写。先听见蹄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而“稻田深处草虫鸣”,则是“和梦”过“小桥”时听见的。正像从响亮的马蹄声意识到过“桥”一样,“草虫”的鸣声不在桥边、而在“稻田深处”,也是从听觉判断出来的。诗人在这里也用了反衬手法。“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稻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静,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到“寂寞”。“寂寞”所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因身外“无人”而引起的孤独感。而“无人”,在这里又表现天色尚“早”。“寂寞”所包含的又一层意思,就是因四周“无声”而引起的寂寥感。而“无声”,在这里也表现天色尚“早”,比齐己《江行晓发》所写的“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要“早”得多。

  这首诗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表现在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甚至可以说是“夜行”)图。读者通过“通感”与想象,主人公在马上摇晃,时醒时睡,时而睁眼看地,时而仰首看天,以及凉露湿衣、虫声入梦等一系列微妙的神态变化,都宛然在目;天上地下或明或暗、或喧或寂、或动或静的一切景物特征,也一一展现眼前。

陈与义的诗4

  晚晴野望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藂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画梅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娥眉淡淡自成妆,驿使还家空断肠。

  脂粉不施憔悴尽,失身未嫁易元光。

  题东家壁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斜阳步屧过东家,便置清樽不煮茶。

  高柳光阴初罢絮,嫩凫毛羽欲成花。

  群公天上分时栋,闲客江边管物华。

  醉里吟诗空跌宕,借君素壁落栖鸦。

  宴坐之地籧篨覆之名曰蓬斋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不须杯勺了三冬,旋作蓬斋待朔风。

  会有打窗风雪夜,地炉孤坐策奇功。

  年华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去国频更岁,为官不救饥。

  春生残雪外,酒尽落梅时。

  白日山川映,青天草木宜。

  年华不负客,一一入吾诗。

  游八关寺后池上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落日生春色,微澜动古池。

  柳林横绝野,藜杖去寻诗。

  不有今年谪,争成此段奇。

  殷勤雪颅老,随客转荒陂。

  九日示大圆洪智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

  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

  留别心老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老心霜下松,名与隆公齐。

  人物北斗南,佛事东院西。

  平生四海脚,不复烦金篦。

  却从梦中别,未免意惨悽。

  它时访生死,林深路应迷。

  瓶中梅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明窗净棐几,玉立耿无邻。

  红绿两重衿,殷勤满面春。

  曾为庾岭客,本是洛阳人。

  老我何颜貌,东风处处新。

  雨·云起谷全暗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云起谷全暗,雨时山复明。

  青春望中色,白涧晚来声。

  远树鸟群集,高原人独耕。

  老夫逃世日,坚坐听阴晴。

陈与义的诗5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

  [答案] 21.(1)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 21.(1)本题考查对诗句意境的感知能力。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一是雨后园花的姹紫嫣红,一是月夜中树木高耸峥嵘,都具体地表达出诗人感受到的情味。答题的格式是“意境+句意+归纳”。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内容,从一些关键词语入手,见微知著,注意准确理解题干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

陈与义的诗6

  均台辞二首·小桃借春春已来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小桃借春春已来,平分和气入均台。

  夜来台边草环绿,今朝芒生满三木。

  街头拍手闹千儿,齐唱中和宣布曲。

  使君坐啸闹如云,请酿百川寿使君。

  但愿使君长乐职,不须更看杓虚实。

  夜步堤上三首·人间睡声起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人间睡声起,幽子方独步。

  倚杖看白云,亭亭水中度。

  十月雁背高,三更河流去。

  物生各扰扰,念此煎百虑。

  聊将忧世心,数遍桥西树。

  再用景纯韵咏怀二首·路断赤墀青琐贤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路断赤墀青琐贤,土龙同此屋三间。

  愁边潘令鬓先白,梦里老莱衣更班。

  欲学大招那有赋,试谋小隐可无山。

  一钱留得真堪笑,未到囊空犹是悭。

  重阳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去岁重阳已百忧,今年依旧叹羁游。

  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

  凉风又落宫南木,老雁孤鸣汉北州。

  如许行年那可记,谩排诗句写新愁。

  两绝句·二士相随风满巾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二士相随风满巾,两禅同队景弥新。

  但得黄花不牢落,莫嫌惊倒岳州人。

  江南春·雨后江上绿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雨后江上绿,客悉随眼新。

  桃花十里影,摇荡一江春。

  朝风迎船波浪恶,暮风送船无处泊。

  江南虽好不如归,老蔼绕墙人得肥。

  梅花两绝句·晓天青脉脉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晓天青脉脉,玉面立疏篱。

  山中尔许树,独自费人诗。

  石城夜赋·初月光满江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初月光满江,断处知急流。

  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汉秋。

  为客寐常晚,临风意难收。

  三更柁楼底,身世入搔头。

  古别离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东门柳,年年岁岁征人手。

  千人万人於此别,柳亦能堪几人折。

  愿君遄归与君期,要及此柳未衰时。

  得长春两株植之窗前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乡邑已无路,僧庐今是家。

  聊乘数点雨,自种两丛花。

  篱落失秋序,风烟添岁华。

  衰翁病不饮,独立到栖鸦。

  有关陈与义的诗集锦

陈与义的诗7

  【原文】: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释】: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翻译】

  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象,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

  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

  【赏析】

  这两首绝句,是陈与义自述其创作情状的,格调轻松,语句诙谐。

  第一首绝句中,作者畅饮了楚地的美酒,酣醉三日不醒,此时小园里的花儿,经历了雨水的洗拂,洗出了分外明艳的红色。此际销魂,诗思泉涌,一句“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是自嘲,亦是自诩。看吧,一位宿酲初醒,便尔寻诗的诗人,此时面对满园的春色,正站在小园亭中的一角,一面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一面在苦思冥想,搜寻着最能够表现这自然美景的诗句。一阵清风吹过,诗人的袍袖被风吹得鼓了起来,这满袖的清风,不正是诗人的诗思最好的凭借吗?

  第二首绝句中,作者强调了美酒的作用。他说,我就爱喝点酒,拿着葫芦瓢悠哉游哉,你们可不要笑我。“侬”,是“我”的自称。酒这个东西,在忧愁之时,能让你酣然大睡,其功至高至奇,切切不可轻忽。大抵诗思愁郁之时,智慧否塞,难有新意,不如以酒浇愁,先大醉一场,待到从醉中醒来,头脑分外清明,推门出去,找寻那逝去的诗思,抬头兀地看见满院的乔木,在明月的映照下,呈现出各种峥嵘的姿态。此时物与情会,景与境偕,诗思的`泉涌,也正在这明月下、树影间。古诗百科独家首发

  文学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然而创作灵感的来临,有时确实需要外物的引动。正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陈与义在这两首绝句中描写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体验的色彩,亦可见出作者倜傥佻达的个性。

  【阅读训练】: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艳丽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陈与义的诗8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1)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2)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作者: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杜甫,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诗意】

  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象,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

  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

  【赏析】

  这两首绝句,是陈与义自述其创作情状的,格调轻松,语句诙谐。

  第一首绝句中,作者畅饮了楚地的美酒,酣醉三日不醒,此时小园里的花儿,经历了雨水的洗拂,洗出了分外明艳的红色。此际销魂,诗思泉涌,一句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是自嘲,亦是自诩。看吧,一位宿酲初醒,便尔寻诗的诗人,此时面对满园的春色,正站在小园亭中的'一角,一面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一面在苦思冥想,搜寻着最能够表现这自然美景的诗句。一阵清风吹过,诗人的袍袖被风吹得鼓了起来,这满袖的清风,不正是诗人的诗思最好的凭借吗?

  第二首绝句中,作者强调了美酒的作用。他说,我就爱喝点酒,拿着葫芦瓢悠哉游哉,你们可不要笑我。侬,是我的自称。酒这个东西,在忧愁之时,能让你酣然大睡,其功至高至奇,切切不可轻忽。大抵诗思愁郁之时,智慧否塞,难有新意,不如以酒浇愁,先大醉一场,待到从醉中醒来,头脑分外清明,推门出去,找寻那逝去的诗思,抬头兀地看见满院的乔木,在明月的映照下,呈现出各种峥嵘的姿态。此时物与情会,景与境偕,诗思的泉涌,也正在这明月下、树影间。

  文学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然而创作灵感的来临,有时确实需要外物的引动。正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陈与义在这两首绝句中描写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体验的色彩,亦可见出作者倜傥佻达的个性。

陈与义的诗9

  某用家弟韵赋绝句上浼清视芜词累句非敢以为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万里平生几蛇足,九州何路不羊肠。

  只应绿士苍官辈,却解从公到雪霜。

  自五月二日避寇转徙湖中复从华容道乌沙还郡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回环三百里,行尽力都穷。

  巴丘左移右,章华西转东。

  江声摇斗柄,秋色弥葭丛。

  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

  镜湖应足比,剡溪那可同。

  世钭非识事,孤啸聊延风。

  奇父先至湘阴书来戒由禄唐路而仆以它故由南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云接湘阴百里松,肃肃穆穆湖南风。

  随时忧乐非人世,迎我笙箫起道中。

  竹舆两面天明灭,秋令不到林西东。

  未必禄唐能办此,题诗着画寄兴公。

  三月二十日闻德音寄李德升席大光新有召命皆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尘隔斗牛三月余,德音再与万方初。

  又蒙天地宽今岁,且扫轩窗读我书。

  自古安危关政事,随时忧喜到樵渔。

  零陵併起扶颠手,九庙无归计莫疏。

  举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四首·再来生白发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再来生白发,重见邓州春。

  依旧城西路,桃花不记人。

  卜居得穷巷,日色满窗新。

  微吟惊市卒,独鹤语城闉。

  入城·舴艋泝溪来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舴艋泝溪来,款段踏山去。

  入城缘底事,要识崎岖路。

  稻塍白纵横,茅岭青盘互。

  牧儿歌不休,孤客自多惧。

  士行犹运甓,文公亦习步。

  我敢忘艰难,冲烟问荒渡。

  次韵张元方春雪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云黄天为低,窗白雪初作。

  幽人睡方觉,帘外舞万鹤。

  斜斜既可人,整整亦不恶。

  不知来何暮,遂失梅花约。

  东风桃杏暖,不受珠玑络。

  聊回万斛润,点点付藜藿。

  幽人无酒饮,一笑供酬酢。

  岁晚会复来,相期在丘壑。

  以石龟子施觉心长老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老龟千年作一息,天地併入支床力。

  何年生此石肠儿,非皮裹骨骨裹皮。

  君家元绪不慎口,遂与老桑同一朽。

  知君游世磨不磷,往作道人之石友。

  道人莫欺此龟无六眸,试与话禅当点头。

  罗江二绝·山翁见客亦欣然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山翁见客亦欣然,好语重重意不传。

  行过竹篱逢细雨,眼明双鹭立青田。

  发商水道中

  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

  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

  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

  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陈与义的诗】相关文章:

陈与义的诗06-21

义猴小黑的情谊09-27

义蛇民间传说07-03

礼重义重作文12-15

《陈书》的原文及翻译02-25

陈辰小传作文10-07

四辩经典陈词03-29

酒是陈的香作文10-12

陈光标经典对白07-29

特别的家长义教作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