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词赏析

时间:2025-08-01 11:13:5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词赏析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宋代】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译文】

  愁云淡淡,小雨淅淅沥沥,雨声日日夜夜传入耳畔,让人生愁。分别后你对我必然如此,像春山一样弯曲的眉毛翠色减淡,手腕上的香也淡了。

  独坐在阁楼上,相思难遣,情绪好无聊。眼前只有一丛萱草,几竿竹子,几叶芭蕉而已。

  【注释】

  眼儿媚: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

  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

  翠减: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

  腕玉:即玉腕的倒置。

  萱草:又名谖草,俗名黄花菜、金针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以为可使人忘忧。故又名忘忧草。

  【赏析】

  石孝友的这首词,上片从触景生发开去,产生浓浓情意,下片情景交融,即使后来曲终情意仍在。写景时海阔天空,错综交叉,对人的别离之恨和相思之苦都作了尽情渲染;写情时则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心灵与大自然融于一体,表现了作者很高的抒情技巧。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上片起调二句,不仅点出节气,而且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淡淡”“潇潇”“暮暮”“朝朝”四个叠词,以声传情,用得自然而巧妙。“淡淡”摹阴霾的天色,“潇潇”状淅沥的雨声,以此交织成有声有色的惨淡画面,为写相思怀人布设了特定背景。暮暮朝朝,写的是愁云苦雨,相思无聊之长久。“暮暮”“朝朝”的风雨渲染了一种沉闷、迷濛、凄冷的氛围。作者将怀人的心曲寓于客体环境,愁云与愁绪、雨声与心声交织融合,雨不断,思无穷,愁不绝,彼此相生相衬。

  春情漠漠,相思绵绵,作者不由发出内心的感叹:“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这三句,是思极而生的想象虚拟之词。作者思念遥远的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的变化,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想必陷于离别痛苦中的她,独居无伴,已无心梳妆修饰,随着无休止的思念,一定会日渐容衰体瘦,以至“眉峰翠减,腕玉香销”。作者从对方着笔,借人映己,运实于虚,笔端饱含体贴关切之情,在容态宛然但又空灵虚幻的形象中,寄托着自己的无限思念。

  词的下片,才正面写到自己的相思的苦况。“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上句描画形影孤单,独坐小轩,相思盈怀的情态,下句直言此时情怀。一个“独”字,托出孤寂悒郁的神情和四顾茫然的怅惘。独坐相思,因相思无望而觉百无聊赖,两句由眼前处境导出心境,叙事言情质实直率。但是,究竟何等“无聊”,却未详言,而结拍处借景物曲曲传出。

  结处三句,作者独取“萱草”“修竹”“芭蕉”三个物象,一句一景,又合成一体,含有不尽之意。“萱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故名“忘忧草”。然而,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足以解忧,这就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修竹与美人互相映衬,而如今,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在寂寞的相思中,身边的萱草、修竹、芭蕉,无不关合着忧思,呈于眼前,添愁加恨。这三个物象,仿佛从眼前景中信手拈来,不经意地罗列,实则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以景物来象征情思,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写法。此词收尾三句,融情入景,正是一种“以实为虚”,悠然不尽的妙结。

  整体来说,这首《眼儿媚》,深刻诚挚地刻画了作者在绵绵不断的春雨中的寂寥况味中思恋情人的心情,在抒情手法上也可谓独树一帜。

  【作者】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

【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词赏析】相关文章: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原文及赏析02-27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原文赏析02-28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眼儿媚·萍乡道中乍晴原文03-01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原文翻译12-07

春雨潇潇作文01-19

春雨潇潇作文07-22

张孝祥的词06-21

石州引原文及赏析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