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代美德小故事
古代美德小故事1
郑崔夜绩
诗曰:崔氏知礼,诫子名扬,夜分犹绩,媲美敬姜。
隋朝时,郑善果的母亲崔氏,她的儿子做了大官,袭了爵位,但她仍然亲自纺纱织布,每天一直做到半夜里才睡。郑善果见母亲这样辛苦,就对母亲说:“儿子已经做了官,封了侯,所得的俸禄,也是很富足的,母亲为什么要自己辛苦到这般田地呢?”崔氏听了就说:“我从前以为你已经懂得天下的大道理,现在听你讲出这番话来,道理还是没有明白,怎么可以去办理国家的公事呢?你要晓得这些俸禄,是皇上回报你的上代丢掉了性命的功劳,照理说你把这些俸禄,应当先去分散给那亲戚人家,表示是先人的恩惠,至于纺纱织布绩麻等等,都是做妇人的`份内应做的事,上自皇后、下至做官人的妻子和读书人的妻子,都应该尽她应尽的责任,如果有懒惰的人,这就是骄逸的行为了。我虽然不懂得礼法,但怎可以自己破坏自己的名誉呢?”
古代美德小故事2
故事一: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故事二: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故事三: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故事四: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故事五: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古代美德小故事3
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国王的花种和诚实的孩子》,是说中国古代一个皇帝要选一个继承人,他发给王国内每个孩子一粒花种,并承诺说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就选谁当国王。 评选时间到了,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端着漂亮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一个叫杨平的男孩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最后,他被选中了。因为,孩子们得到的花种其实都已被蒸过,根本不可能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要选出最诚实的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非常高尚的品质,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诚信——珍贵的品质〉。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人类的美德,无论哪个国家它都是一种最受重视和最值得珍视的品德。诚信,是一粒种子,只要辛勤耕耘,就能绽放美丽的花朵。诚信,是一股清泉,只要奔流不息,就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广阔的天地;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精彩的世界;拥有诚信,我们就拥有了美好的明天。 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我在小学校园里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识,学会了借东西一定要还,学会了把自己拥有的分享给他人,学会了真诚以对,学会了诚信。”可见,诚信在我们的人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其实,讲诚信并不难,从一点一滴做起就行。例如我们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要主动的还给卖主,自己捡到了钱物,要主动交
给失主或老师。考试不好时,要实事求是的告诉家长,不能弄虚作假,别人向你求教知识时,会就是会,不会就说不会,答应别人的事要办到等。
大家还记得《狼来了》这个故事吗?故事里放羊的孩子连着撒了三次谎,到后来狼真的来了的时候,谁也不相信他了。他失去了诚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陶行知爷爷说:人的最大美德莫过于诚实。古往今来,在历史上,正是有了诚信,商鞅才能够顺利变法;有了诚信,齐桓公才能成就春秋霸业。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它像春雨,冲刷掉人们心灵的尘埃;它像沃土,孕育出世界上的信任之花;它像彩虹,装扮着我们美丽的人生。同学们,讲诚信就是要履行自己的诺言,兑现对同伴的承诺。你承诺要做一个“勤奋刻苦,不让父母操心的好孩子”,那么你就要积极进取,从点滴做起;你答应同伴要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那么你就要不厌其烦,尽心尽力……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表里如一、真诚守信。 诚信是我们的兴国之本,只有每个人的心中都播种下了诚信的种子,诚信之花才会如期开放,诚信之果才会开满枝头,我们伟大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吧。只要人人都讲诚信,文明之花就会开遍全社会。愿每一位同学都能载着诚信之舟,驶向前程似锦的明天,愿你们因诚信多了友谊,因诚信添了风采,因诚信而走得踏踏实实,成为一个高尚的诚信人。
古代美德小故事4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卢女慰父
诗曰:卢文烈女,一语慰亲,网巾自给,信守终身。
明朝卢文烈的女儿小的时候,卢文烈就常常对她讲古人节孝的故事,她也能领会大意。她十六岁的时候,卢文烈得了重病,就对女儿说:“你的母亲年龄还不大,两个弟弟又小,将来你若嫁了人,那么你的母亲和两个弟弟,又去依靠谁呢?”卢女说:“女儿愿意和母亲弟弟终身住在一起。”父亲死后,她的母亲说:“按我的能力,尚且保不住你的两个弟弟,哪里还有余力来管你呢?”卢女对她母亲说:“我做女儿的,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去换饭吃。”于是做了裹发的网巾,拿出去卖了钱,贴补家用。等到衣食稍稍可以敷衍了,就在吃的穿的上面节省下来,去祭卢家的祖先。后来两个弟弟长大了,都给他们娶了媳妇。有时候媳妇偶然对婆婆有忤①逆的行为,卢女就不吃东西,并且自己责罚自己。久而久之,她的弟媳们也被她的至诚所感化,都很孝顺婆婆了。
【注释】①忤:wǔ,不顺从。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嫠清捐产
诗曰:嫠清上疏,捐资筑城,始皇嘉义,筑台以旌。
秦朝时巴郡(今重庆市)有一个寡居的妇人,名字叫清,祖先得到一座出产丹砂的矿山,开采了好几代,积蓄了许多家财。清虽然守了寡,可是很能够守着这个祖业,用金钱保护自己,没人敢来欺负她。后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巴蜀等地应当去做工的就有一万人。清上书给到秦始皇那说,不用官家里的金钱,情愿把她的家财全部拿出来,建筑几百里的边城。这样,百姓们不必离开家乡,就可以得到工钱,所以大家个个争先效力。不到几个月,那边城已筑造得很坚固了。秦始皇为嘉奖她,就造了一座“怀清台”,来表扬她的义气。
【注释】①嫠:lí,寡妇。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苞母勖子
诗曰:赵苞之母,被劫鲜卑,遥谓其子,忠义母亏。
东汉赵苞是辽西(今辽宁西部及河北东部)太守,到任后去迎接他的母亲到辽西来奉养。路过柳城(今辽宁朝阳)正逢鲜卑国入侵抢掠,把赵苞的母亲抢去当作人质。赵苞大哭对母亲说:“做儿子的本心,原想用些微薄的俸禄来奉养母亲,哪知反给母亲招了祸来呢?”赵苞的母亲就远远对他说:“凡是一个人,各自有命,哪里可以顾全私家,以致有亏于忠义呢?难道你没听到王陵的母亲对着汉朝使官用剑自杀来坚固儿子志气的故事吗?”赵苞就立刻进兵和鲜卑人交战。鲜卑人大败,赵苞的母亲被鲜卑人杀死,赵苞痛哭母亲,也吐血而死。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义姑退兵
诗曰:鲁义姑姊,遇军走山,弃子抱侄,齐兵遂还。
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在郊外遇到一个妇人,一只手携着一个孩子,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孩子在跑,齐国的士兵就去追她。那个妇人就把手里抱着的小孩子丢掉了,带着携的孩子一同跑,士兵把那个妇人追到了,就问她:“你丢了手里抱着的孩子,却带着携着的孩子一同逃走,这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妇人就说:“刚才带着走的,是我哥哥的儿子;抛弃了的`是我自己的儿子,我看着这个情势,是不能两存的,所以宁可把我自己的儿子丢了。”齐国的将官听了,就说:“哥哥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哪一个比较亲些呢?”那个妇人说:“对于自己的儿子,是一种私爱,对于哥哥的儿子,是一种公义。抛弃了自己的儿子,虽然心里肉痛,可是从公义上说,还是这样做是对的。”齐国的将官就把自己的军队约束住了,不再去攻打鲁国,并且说:“鲁国的一个女子,都如此深明大义,这般仁义的国家,哪里可以去攻打他们呢?”于是就带了兵回去。那妇人丢掉的自己的儿子也得以保全。鲁公得知了这件事,就送给妇人许多礼物,并且送她一个名号,叫“义姑姊”。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包崔尺组
诗曰:崔氏早寡,义重如山,尺组为誓,送母复还。
宋朝时,包繶②的妻子崔氏,年纪很轻就守了寡,儿子又很小,她发誓守节不再嫁人。后来她的儿子又死了,崔氏的母亲得知后从荆州赶来,要女儿改嫁,并且对女儿说:“丈夫死了,守着儿子,现在儿子也死了,你又去守哪一个呢”崔氏答说:“女儿之所以守着,并不是为了儿子,是为了公公和婆婆的缘故。现在公公死了,婆婆还活着,年纪又老了,我难道忍心丢了她去吗?”母亲听了就生气地说:“我既然来了,无论如何是不肯独自一个人回去的。”崔氏说:“母亲从很远的地方来,当然从情理上说,也不能叫母亲独自回去的,但是我同母亲到了荆州以后,倘若用了不义的手段来强迫我,那么我就一定死在一条绳子的下面了,请你把尸首送还包家吧!”于是就送母亲回去,后来她母亲看她的立志非常坚决,只好让她回婆家了。
【注释】①尺组:一条丝绳。②繶:yì。
古代美德小故事5
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古代美德小故事6
【刘宽多恕】
刘宽示辱。仅以蒲鞭。失牛误认。徒步归焉。
【原文】
汉刘宽、温仁多恕。有失牛者。就宽车认之。宽下驾步归。有顷。失牛者得牛送还。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典历三郡。吏民有过。但以蒲鞭示辱。
逯乡侯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自责。见父老慰以农田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夫人欲试宽、令恚。使婢奉肉羹。污其朝衣。宽曰。羹烂汝手乎。人感德兴。日有所化。余取其以耻德化人者。
【白话解释】
东汉朝时候有个刘宽。他的为人温和仁厚。又很宽恕。有个人遗失了一只牛。就把刘宽驾车的牛、认做了他的牛。刘宽就下了车。一步一步的走回到家里。过了一回儿。失牛的人、把自己的牛寻着了。就把刘宽的牛仍旧送回来、还给刘宽。并且谢着罪说道。我很惭愧。对不住你长者。随你办什么罪好了。刘宽说道。东西或者有相像的。事情或者有错误的.。既然你很辛苦地来送还了我。何必还要谢罪呢。那地方上的人。很佩服刘宽的不计较。后来刘宽历任做了三郡的太守官。每逢下属们和百姓们有了过失。只用了蒲草做的鞭儿打他们。表示一种羞辱。
古代美德小故事7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郑崔夜绩
诗曰:崔氏知礼,诫子名扬,夜分犹绩,媲美敬姜。
隋朝时,郑善果的母亲崔氏,她的儿子做了大官,袭了爵位,但她仍然亲自纺纱织布,每天一直做到半夜里才睡。郑善果见母亲这样辛苦,就对母亲说:“儿子已经做了官,封了侯,所得的俸禄,也是很富足的,母亲为什么要自己辛苦到这般田地呢?”崔氏听了就说:“我从前以为你已经懂得天下的大道理,现在听你讲出这番话来,道理还是没有明白,怎么可以去办理国家的公事呢?你要晓得这些俸禄,是皇上回报你的上代丢掉了性命的功劳,照理说你把这些俸禄,应当先去分散给那亲戚人家,表示是先人的恩惠,至于纺纱织布绩麻等等,都是做妇人的份内应做的事,上自皇后、下至做官人的妻子和读书人的妻子,都应该尽她应尽的责任,如果有懒惰的人,这就是骄逸的行为了。我虽然不懂得礼法,但怎可以自己破坏自己的名誉呢?”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臧氏义保
诗曰:臧氏义保,护公子称,以儿代死,鲁国复兴。
周朝时,有一个很有义气的女仆臧氏,她是鲁国公子称的奶妈。那时候有个名叫伯御的人造反,杀掉了鲁国的国君懿①公,篡夺了君位,差人四处寻找公子称,要把公子称杀掉。臧氏就叫自己的儿子穿了公子称的衣服,睡在公子称所睡的地方,于是伯御错把臧氏的儿子杀掉了,臧氏抱了公子称逃了出去。鲁国里的大夫,知道公子称在臧氏那里,就请周朝的天子杀了伯御,立公子称,后来成为鲁国里的孝公,鲁国人很敬重臧氏的.义气,就叫她“义保”。
【注释】①懿:yì,美,好,(多指德、行)。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杜后礼法
诗曰:杜后治家,夙有礼法,教子君难,得绵宋业。
宋太祖赵匡胤①的母亲杜氏治家严谨,并且很有礼法。宋太祖是她的五个儿子中的二儿子。后来太祖做了皇帝,尊了杜氏做皇太后,太祖就在宫殿里拜母亲,臣子们跟着道喜,可是这位杜太后却变了脸色,心上并不觉得欢喜,左右的人就问她:“我们听说做母亲的因为儿子显贵而显贵。现在你的儿子做了皇帝,真是富贵极了,为什么你的心里还感觉着不快乐呢?”杜太后说:“我听古话说,做皇帝是不容易的事,因为皇帝的位置居在万民之上,若是他把国家治理得不错,那么这个位置,当然是很尊贵的;若是没有做好,失了驾驭的方法,那么就是要想做一个平民小百姓,也是办不到的,这就是我所以忧愁的原因。”宋太祖恭恭敬敬地接受了母亲的教诲。
【注释】①胤:yìn。不饮酒酒是狂药,饮必乱性,醉则反常,越礼犯分。
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聪明智慧,常保清白。
古代传统美德的小故事:礼圭尊祭
诗曰:礼圭尊祭,率教严恭,乱中宗表,见必侍从。
汉朝时,陈省的妻子姓杨,名叫礼圭,她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娶了张度辽的女儿惠英做妻子,小儿子娶了荀家的女儿。礼圭的两个儿媳妇娘家都非常的显贵,从嫁的丫环有七八个,陪嫁的财物也很多。可是杨礼圭不管她们的娘家怎样有钱,仍然用她婆婆从前遗传下来的家教教导两个媳妇,自己亲自做着家务。两个媳妇见婆婆这样的品行,于是也接受了家训。杨礼圭有个从堂侄孙,侍奉尊长有些怠慢,杨礼圭觉得他这种行为很不合礼法,于是就和他断绝了来往,从堂侄孙因此感到惭愧,并悔过自新。后来时局混乱,杨礼圭的一家也经常奔逃在路上,迁徙不定,有宗族或表亲想要去见她,杨礼圭一定自己先很认真地整饬一番,身后跟随着儿子、孙儿和丫头们,然后才肯见面,她说:“这是我已去世婆婆的家法啊!”每逢四时八节祭祀祖先,一定很虔诚地用家里最好的供品。她又说:“我们要晓得祭祀是在礼法里面最尊重的啊!”杨礼圭去世的时候,年纪八十九岁了。
【古代美德小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爱情小故事06-22
古代廉洁小故事05-30
古代凄美爱情小故事08-06
中国古代小故事06-30
古代爱情小故事锦集【2篇】06-22
民间古代故事06-02
古代经典故事06-30
古代英雄故事08-30
关于美德的故事06-01
古代爱情故事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