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别》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8-24 16:24:54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垂老别》原文及赏析

《垂老别》原文及赏析1

  《垂老别》

  作者:唐朝,杜甫

  《垂老别》原文

  垂老别

  杜甫〔唐代〕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注释】

  ①投杖:扔掉拐杖。

  ②介胄:即甲胄。铠甲和头盔。

  ③长揖: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④土门、杏园:均为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

  ⑤“岂择”句:哪管什么老年人还是青年人的心愿?端:端绪、思绪。

  ⑥迟回:徘徊。

  ⑦盘桓:留恋不忍离去。

  ⑧蓬室:茅舍。

  《垂老别》拼音解读

  sì jiāo wèi níng jìng,chuí lǎo bù dé ān 。

  zǐ sūn zhèn wáng jìn,yān yòng shēn dú wán 。

  tóu zhàng chū mén qù,tóng xíng wèi xīn suān 。

  xìng yǒu yá chǐ cún,suǒ bēi gǔ suǐ gān 。

  nán ér jì jiè zhòu,cháng yī bié shàng guān 。

  lǎo qī wò lù tí,suì mù yī cháng dān 。

  shú zhī shì sǐ bié,qiě fù shāng qí hán 。

  cǐ qù bì bù guī,huán wén quàn jiā cān 。

  tǔ mén bì shèn jiān,xìng yuán dù yì nán 。

  shì yì yè chéng xià,zòng sǐ shí yóu kuān 。

  rén shēng yǒu lí hé,qǐ zé shuāi lǎo duān 。

  yì xī shào zhuàng rì,chí huí jìng cháng tàn 。

  wàn guó jìn zhēng shù,fēng huǒ pī gāng luán 。

  jī shī cǎo mù xīng,liú xuè chuān yuán dān 。

  hé xiāng wéi lè tǔ,ān gǎn shàng pán huán 。

  qì jué péng shì jū,tā rán cuī fèi gān 。

  相关翻译

  四郊的战乱尚未弭平,临近老年了还得不到安定。子孙们尽都死在战场,我又何须独自保全老命呢?扔掉拐杖出门参军去,同行的人都为此感到辛酸。幸亏还有牙齿存在,所悲的`是骨瘦如柴枯槁不堪。男儿既有铠甲披挂在身,只好长揖行礼辞别长官。老妻卧在路上放声啼哭,严寒中所穿的衣裳单薄。怎知这次与她是死别,仍为她的寒冷而感到伤心。这次去必然不能归回,还听得她劝我要多加餐饭。土门关壁垒甚是坚固,杏园水急敌人偷渡也难。形势不同于当年邺城之围,纵然战死时间也宽泛。人生总有分离聚合,哪会选择你是盛年还是衰年!忆起往昔少壮时的太平,不禁徘徊踟蹰吁声长叹。天下各地都尽在征战,战争的烽火已经燃遍冈峦。尸骨堆积污腥了草木,流淌的鲜血染红了山川平原。哪个地方是乐土呢?怎么敢再犹豫徘徊呢?决然抛弃所居的几间茅草屋奔赴前线,天下大乱真是摧人肺肠啊。

  相关赏析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垂老别》就是抒写一老翁茲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情谩。这首叙事诗写得平白易愤,不以情节取胜,重在刻画人物丨出折的心理活动。本诗通过老翁的自诉、自叹及慰人表现了老翁时而忧愤、时而旷达的复杂心理状态。诗人之所以能将人物刻画得细致人微,是因为他怀抱一颗忧国忧民之心,能深人体察人民的苦难与不幸。

  作者介绍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诗人社审言之孙。年轻时应进士举,不第,浸游各地,后客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中提奔唐肃宗,授左拾遗。后弃官入蜀,定居成都洗花溪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式重中任参谋,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严武死后携家出题,漂油江南,病元于途中。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展现了唐代由盛而我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讲史”。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有《杜工邮集》

《垂老别》原文及赏析2

  原文: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诗词赏析:

  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为了扭转危局,急需补充兵力,于是在洛阳以西、潼关以东一带强行抓丁,连老汉、老妇也被迫服役。此诗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垂老别》原文及赏析3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译文

  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

  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

  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

  庆幸牙齿完好胃口还不减,悲伤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

  听到老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

  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

  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

  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

  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

  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

  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

  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

  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

  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垂老别》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别诗原文及赏析05-26

恨别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南浦别原文、翻译及赏析07-28

恨别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12-17

与胡兴安夜别原文及赏析12-18

别云间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夜别韦司士》原文及赏析02-28

《别房太尉墓》原文,翻译,赏析12-17

江夏别宋之悌原文及赏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