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四月十七》鉴赏

时间:2025-08-24 21:19:5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女冠子·四月十七》鉴赏

《女冠子·四月十七》鉴赏1

  四月十七日,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翻译】

  昨天深夜里,我清楚的记得自己梦见了你。和你说了许久的话,发现你依旧还是那么美丽,频频低垂的眼睑,弯弯的柳叶眉。

  害羞又欢喜的样子,想走却又依依不舍。等到一觉醒来才惊觉只是梦一场,不禁悲从中来。

  【简析】

  四月十七,看似质率,漫不经意,但却是心底深处爆发出来的真情,是这位少女魂牵梦萦的难忘时刻。所以说得这么郑重。"忍泪佯低面"二句,回忆别时的情态。"佯"字"半"字,把少女的娇怯心情、天真意态,维妙维肖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紧承上文的"忍泪"、"含羞",言"泪"虽勉强忍住了,而"魂"却早已断了,人虽难相随,而梦却永远伴随你了。由表面的情态转到内心的活动,感情更加细腻,心曲更加委婉。这种真情痴心,除了天边那轮皓月,谁能够理解呢?因此,她要引月为平生知已了。

  【鉴赏】

  上片忆与郎君相别.四月十七,正式去年今日.连用记载日期的二句,在整个词史上少见.似乎是脱口而出,有似乎是沉醉之中的'惊呼.正是二字用得传神,表现出记忆之深,让人如闻其声。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少女 如此的痴迷呢?别君时非常直接地点明原因.原来是与郎君分别了.痴迷,沉醉于苦苦的相思忘了时间的飞逝,忘了四季的轮回,忘了身在何处.好象是在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别离已一年,相思也一年了.然而,这一年似快又慢,快是指别离太快,相聚太短,慢是蕴涵了无数煎熬,无数牵挂.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佯是掩饰,但不是故意做作,是基于感情的真挚.害怕郎君发现脸上的泪水,而牵挂,担心,而假装低头,含羞是别时有千言万语却有无从说起,欲说还休,难于启齿.这两句通过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女子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

  下片抒别后眷念.不知魂已断,是过片。魂断即魂销,江淹别赋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紧扣上片别君时,承上;只好空有梦相随,启下.过渡自然,不留痕迹.不知故作糊涂,实指知,但比知更深更悲.知是当时,是如今,还是这一年?却又不知.事实上,三者已融于一起,无从分别,也无需分别.君去人不随,也不能随,只好梦相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里的梦是凄苦的,是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聊以慰藉的方式,可见相思之深,相思之苦.之无奈.’除却天边月,无人知.天边月与首句四月十七在时间上相应。无人知即是不知,重复上文,加强凄苦。魂销梦断都无法派遣相思之苦,那就只有对月倾诉了,这是古人常用的寄托方式,没有人知道,但明月知道,不仅知,还理解,更会把这一切记住,作为见证.在少女的心目中,月竟成了她在人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多么无奈的选择啊,更见其孤独,寂寞。况且明月的知,本是子虚乌有。寄托相思,相思却更浓,排遣相思,相思却更深。真是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少女受相思折磨,为相思煎熬,楚楚动人,愈发憔悴的形象跃然纸上 ,让人为之流泪。

《女冠子·四月十七》鉴赏2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译文/注释

  译文

  昨天深夜里,我清楚的记得自己梦见了你。和你说了许久的话,发现你依旧还是那么美丽,频频低垂的眼睑,弯弯的柳叶眉。

  害羞又欢喜的样子,想走却又依依不舍。等到一觉醒来才惊觉只是梦一场,不禁悲从中来。

  注释

  ⑴佯(yáng羊)低面:假装着低下脸。

  ⑵敛眉:皱眉头。敛(liǎn脸):蹙。

  全文赏析

  这首词在《草堂诗余别集》中题作《闺情》,写女子追忆与情人的相别以及别后相思,抒发了闺中少女的相思之情。词句质朴率真,哀惋动人,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上片忆与郎君相别。“四月十七,正式去年今日。”连用记载日期的二句,在整个词史上少见。似乎是脱口而出,有似乎是沉醉之中的'惊呼。“正是”二字用得传神,表现出记忆之深,让人如闻其声。“别君时”非常直接地点明让这个少女如此痴迷的原因。原来是与郎君分别了,痴迷、沉醉于苦苦的相思忘了时间的飞逝,忘了四季的轮回,忘了身在何处。好像是在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别离已一年,相思也一年了。然而,这一年似快又慢,快是指别离太快,相聚太短,慢是蕴涵了无数煎熬,无数牵挂。“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佯”是掩饰,但不是故意做作,是基于感情的真挚。害怕郎君发现脸上的泪水,而牵挂、担心,而假装低头;“含羞”是别时有千言万语却有无从说起,欲说还休,难于启齿。这两句通过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女子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

  下片抒别后眷念。“不知魂已断”,是过片。“魂断”即“魂销”,江淹《别赋》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紧扣上片“别君时”,承上;只好“空有梦相随”,启下,过渡自然,不留痕迹。“不知”故作糊涂,实指知,但比知更深更悲。知是当时,是如今,还是这一年,却又不知。事实上,三者已融于一起,无从分别,也无需分别。君去人不随,也不能随,只好梦相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里的梦是凄苦的,是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聊以慰藉的方式,可见相思之深,相思之苦,相思之无奈。“除却天边月,无人知。”“天边月”与首句“四月十七”在时间上相应。“无人知”即是不知,重复上文,加强凄苦。魂销梦断都无法派遣相思之苦,那就只有对月倾诉了,这是古人常用的寄托方式,没有人知道,但明月知道,不仅知,还理解,更会把这一切记住,作为见证。在少女的心目中,月竟成了她在人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十分无奈的选择,更见其孤独,寂寞。况且明月的“知“,本是子虚乌有。寄托相思,相思却更浓,排遣相思,相思却更深。真是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少女受相思折磨,为相思煎熬,楚楚动人,愈发憔悴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为之流泪。

  这首词也可以看成是男子的回忆。刘永济先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道:“此二首(包括后一首《女冠子·昨夜夜半》)乃追念其宠姬之词。前首是回忆临别时情事,后首则梦中相见之情事也。明言‘四月十七’者,姬人被夺之日,不能忘也。”

【《女冠子·四月十七》鉴赏】相关文章:

《女冠子》蒋捷词作鉴赏09-07

女冠子·元夕原文及赏析02-27

(优选)女冠子·元夕原文及赏析02-28

十七日观潮鉴赏03-07

《女冠子·淡烟飘薄》的原文及赏析08-24

女冠子·淡烟飘薄_柳永_原文及赏析03-01

《乡村四月》翻译及鉴赏08-11

十七岁的作文09-11

腊月二十七的习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