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1
《孔融让梨》
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2
《鸿门宴》
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3
《孟母三迁》
孟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议。孟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著名思想家。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4
《韦编三绝》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5
《杀妻求将》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在鲁国。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荐吴起率兵抵抗,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败了齐军。吴虽成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6
《铁杵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学。有一次,他又逃学去玩,在河边看到一位老奶奶专心致志地磨一根铁棒。他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成针。他不理解,这么大的铁棒要磨到什么时候?可老奶奶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深受启发,从此发愤学习,终于成为天下最著名的诗人。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7
《五子登科》
窦禹钧是五代后晋人,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一次他做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如果再心术不正,上天会惩罚他。醒后他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作坏事了,并开始帮助穷人。后来有梦见父亲对他说,他将会有五个儿子,还能长寿。果然他生了五个儿子。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对儿子严加管教,后来五个儿子,都当了大官,这就是五子登科。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8
《孟母断机》
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在了地上。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著名思想家。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9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三声)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躃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 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10
《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三字经有哪些经典小故事】相关文章:
三字经里有哪些故事?07-28
三字经的经典小故事07-28
减压小妙招有哪些07-24
减肥小知识有哪些的12-17
劳动小妙招有哪些12-17
关于三字经小故事07-28
知错就改的故事简短有哪些?06-07
关于三字经的小故事大全07-28
有尾巴的小青蛙的故事06-30
解决晕车问题的小妙招有哪些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