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贤传》文言文阅读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贤传》文言文阅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贤,字原德,邓人。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因陈边备废弛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英宗复位,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徐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帝忧军官支俸多,岁入不给。贤请汰老弱于外,则费省而人不觉,帝深纳焉。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七年二月,空中有声,帝欲禳之。贤言君不恤民,天下怨叛,厥有鼓妖。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谗竟不行。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是年春,日黯无光,贤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放还其家。”帝从之,中外欣悦。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成化二年冬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 法:仿效。
B.虑中饱而不贷 贷:给予。
C.贤乘间复具陈达罪 具:提供。
D.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 衔:怀恨。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贤忠诚耿直的一组是(3分)
①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
②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③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④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
⑤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
⑥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贤忠诚能干,很受皇帝信任。景泰年间上书言事,颇被采纳;英宗复位以后,也很听从他的意见;宪宗即位后,他照样得到了重用。
B.李贤善于进谏,他常借天象劝谏皇帝改正错误。天空发声而皇帝想禳灾时,日黯无光时,五月大雹大风时,他都借机指出皇帝的错误。
C.李贤富有同情心。山东发生饥荒时,他反对徐有贞的说法,坚决请求放赈;他同情宫女疾苦,请求皇帝放回浣衣局中那些没官妇女。
D.李贤曾两次遭遇危险。曹钦谋反时,李贤被逼迫起草了赦免曹钦的奏章;门达因李贤进谏而借袁彬的案件陷害他,贤几乎不免于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帝难之。
(2)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5分)
9.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4.C(具:详细,完备。)
5.C(①是对李贤才干的评价。③是皇帝的作为及这样做的结果。)
6.D(“起草了奏章”与原文意思不符,文中只是逼迫李贤起草,并无结果。)
7.(1)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策,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皇帝对此感到为难。(“因、恤、狱、难”各1分,句意1分)
(2)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侍从和受宠幸的人,要尊重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计(国事)。(“省、狎、图、国是”各1分,句意1分)
8.①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以及难以归乡的苦痛之情。(2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抒情,把不停前行的囚车声比作不断的流水声,用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故乡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返回的痛苦心情。(比喻,2分;分析1分。手法如果答“以实写虚”可得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9.前半部分侧重于借景抒情。(1分)“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2分)后半部分侧重于直抒胸臆,(1分)“万结愁肠无昼夜”直写作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一、人物简介
《李贤传》所涉李贤,字贤和,自云陇西成纪人,相传为汉骑都尉李陵之后。其生平事迹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多样风貌,在北朝时期,为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历经多朝,功勋卓著又命运起伏。
二、重点字词
志节:志向与操守。如 “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体现李贤年少时便有坚定志向,行为举止稳重。
领徒:带领门徒,这里指从事教学授业。“贤岂能领徒授业”,表明李贤志不在此。
父忧:父亲的丧事,古代 “丁忧” 制度,官员遇父母之丧需辞官守孝。“十四遭父忧,抚训诸弟”,说明李贤年少遭遇父丧后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
累迁:多次升迁。“累迁高平令”,显示其仕途逐步上升。
假节: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常加此称号,拥有诛杀犯军令者的权力。“以功授假节、抚军将军、大都督”,是对李贤战功的褒奖。
幸:皇帝亲临。“周文之奉魏太子西巡,至原州,遂幸贤第”,指周文帝带着魏太子到原州时,亲临李贤家。
让齿:按年龄大小排序。“让齿而坐,行乡饮酒礼”,体现遵循礼仪规范。
除名:除去名籍,取消原有身份、官职。“后以弟子植被诛,贤坐除名”,因亲属犯罪受牵连而被免官。
斥候:侦察兵,也指侦察、瞭望。“多设斥候,以备寇戎”,为防备敌人侵扰而多安排侦察人员。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于京师薨,帝亲临”,李贤去世用 “薨”,且皇帝亲自前往吊唁,显示其地位尊崇。
三、关键语句翻译
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周文帝西征,贤与其弟远穆等密应侯莫陈崇,以功授都督,仍守原州。及大军至秦州,悦弃城走。
翻译: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周文帝向西征伐,李贤和他的弟弟李远、李穆等秘密响应侯莫陈崇,凭借功劳被授予都督之职,仍然镇守原州。等到大军到达秦州,侯莫陈悦弃城逃走。
周文之奉魏太子西巡,至原州,遂幸贤第,让齿而坐,行乡饮酒礼。
翻译:周文帝侍奉魏太子向西巡视,到达原州,于是亲临李贤的宅第,按年龄大小排序而坐,举行乡饮酒礼。
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于是羌、浑敛迹。
翻译:李贤于是大规模开展屯田,来节省漕运(物资运输),多设置侦察兵,来防备敌寇入侵,于是羌人、吐谷浑人收敛了(侵扰的)行为。
四、文化常识
狄: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等国之间。秦汉之后,成为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文中提及李贤先祖李陵没于匈奴,其子孙居于北狄,反映民族分布与融合的历史背景。
丁忧:遭逢父母丧事。官员需辞官回家守孝,期间停止职务,守孝时间通常为三年(实际二十七个月)。李贤 “十四遭父忧”,便需承担家庭责任,放下学业等事务。
假节制度: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重要的军政制度。官员获 “假节” 称号后,拥有一定军事指挥与执法权力,可斩杀违反军令之人,是朝廷对地方将领的授权与信任象征,如李贤因战功被授予 “假节”,增强其军事统领权。
爵位与官职体系:文中涉及 “公”“郡公” 等爵位,以及都督、刺史、大将军等官职。爵位代表身份地位与荣誉,可获相应食邑等赏赐;官职则有具体职责与权力范围,如刺史负责一州行政军事事务,李贤曾封上邽县公,后进爵西河郡公,还担任过原州刺史、河州总管等职,体现其在不同时期的地位与职责变迁。
五、人物形象与事件分析
年少有志:从 “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 以及面对学习 “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于心”,可看出李贤年少便有远大志向与高尚操守,注重品德修养。
军事才能卓越:在贺拔岳被害后,与弟弟等人响应侯莫陈崇,后作为先锋追击侯莫陈悦,立下战功;州人豆卢狼据城反叛,李贤率敢死士一战击败叛军;在抵御羌、浑等外敌侵扰时,通过屯田、设斥候等举措,成功让敌人收敛,展现出色军事谋略与作战能力。
深受恩宠:周文帝两次亲临其家,第一次 “让齿而坐,行乡饮酒礼”,第二次让其 “乘路车,备仪服,以诸侯会遇礼相见”,足见周文帝对他的尊重与恩宠;武帝及齐王宪幼年曾在他家养育六年,李贤妻子被赐姓宇文氏并养为侄女,赏赐丰厚,侧面反映李贤在朝廷的重要地位。
仕途波折:因弟子植被诛受牵连除名,后又诏复官爵,反映出其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受政治局势与亲属关系影响。
六、阅读启示
品德与志向重要性:李贤年少立志,坚守忠孝之道,为其日后成就奠定基础,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价值观与远大志向,对个人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能力与机遇结合:李贤凭借自身军事才能,在多次战争中把握机遇,立下战功,获得官职升迁,说明个人能力是成功关键,同时也要善于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
政治复杂性:其因亲属犯罪受牵连除名,体现古代政治环境复杂,人际关系、斗争等因素会影响官员仕途,提醒我们看待历史人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李贤传》文言文阅读】相关文章:
宋史张齐贤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0-15
李迪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6-07
《李台州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09-17
《旧唐书李揆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0-01
旧唐书·李揆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11-30
李温陵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09-22
李星沅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09-06
高中文言文阅读李常传附答案07-16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唐才子传·李贺10-17
《归氏二贤传》阅读答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