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时间:2025-07-19 07:01:42 晓映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25《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通用20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5《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欢迎大家分享。

2025《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通用20篇)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

  “致敬中国速度。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从第一次跑进10秒,到跑进奥运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这是中国骄傲,也是亚洲荣耀。奔跑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风采。致敬中国速度,致敬每位创造历史的英雄!”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那些直接可以看见的奖牌和成绩,而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一精神是人类文明的财富,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是需要永远继承和发扬的。

  人类之所以走出蛮荒,取得其他生灵没能取得的文明,就在于我们一直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我们未曾满足于吃喝拉撒,也未曾躺平于生老病死,我们一直在追寻的路上,在不断地突破身体极限和认知极限,这才决定了人类走到今天。

  苏炳添,就是人类中一个追求理想、不断超越的例子。在运动员群体中,苏炳添的特点就是行为低调,但成绩稳定而不乏惊喜。他的'身上,拥有的不仅是运动员的强大坚韧精神和心理素质,还有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力量:超越自我。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2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其中分量最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91岁的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院士和86岁的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院士。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翻阅历届获奖名单,这些科研巨擘们无不是心系国家命运,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服务人民和国家发展伟业中。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理想信念的指引,科研事业尤其能体现这一点。经历战火纷飞年代的顾诵芬,自年幼起便种下了航空梦,21岁开始便将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四十年前,王大中看到世界核能事业陷入低谷,他意识到安全性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瞄准这一重大难题,他带领团队,把中国自主创新成果推向了世界前沿。两位院士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系在一起,找到了持久的科研动力。

  正是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科学家精神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一代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们,他们对自然未知的执着探索,对科技高峰的.勇敢攀登,为中国人打开仰望星空的大门,为国家自立自强挺起科技脊梁。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凝聚着科学家们的爱国心、报国行和强国志。

  科研不止是个人志趣。这些科研巨擘们的科研逻辑,从来不是将自己束缚在“小阁楼”中,而是把科研同国家和人民利益结合,惟其如此,他们看到科研的长期性、复杂性,甘坐“冷板凳”,甘做“隐姓埋名人”,认准一个目标,矢志不渝。这样的科学家正是人民的科学家,是民族的脊梁。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3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又一次站到了舞台的中央。

  继2019年荣膺“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朱彦夫又入选2021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颁奖辞让人泪目: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作为横跨革命、建设、改革三大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朱彦夫成为伟大中国精神的践行者:从革命战士到一级伤残军人,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退休老人,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他都赋予了每个角色不同的'先进事迹,这些事迹成为践行伟大中国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彰显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这样的精神力量,感动了你我,也感动了中国。

  溯源这样的精神力量,绕不开长津湖战役。长津湖精神里,有信仰和意志,有勇气和力量,有牺牲和奉献。正如朱彦夫,17岁的他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失去了四肢及左眼,却以长津湖精神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极限人生。

  朱彦夫之所以能感动你我,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堪比一部精神史诗,甚至比电影还要精彩。他的先进事迹耳熟能详,简单的话语铿锵有力,“回看走过的一生,我不相信命,更不相信运。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党!只要信念不倒,精神不垮,什么都能扛过去”!

  铿锵的话语,诠释了朱彦夫身上肩负的使命感从何而来,朱彦夫在对伟大中国精神日复一日的践行中,用人性的光辉照耀了我们心灵的天空,种下的信仰种子,在某些时刻破土发芽时,我们赫然会发现:朱彦夫不仅感动了你我,还指引我们做了很多曾经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尽管朱彦夫伟大到同普通人有了距离感,但他的存在成为一种指引。这种指引,让我们明白正确的价值判断是什么。

  这,也正是朱彦夫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所在。

  朱彦夫的人性光辉感动了中国,更感动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淄博。淄博先模人物辈出,典型人物不是朱彦夫一个人,而是一批人。这些先模人物有不同的先进事迹,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基因,挺起了淄博精神的脊梁。

  一时艰难困苦,终将玉汝于成。感动了中国的朱彦夫让淄博更笃信奋斗的意义,从而咬定目标、加力冲刺,围绕淄博的战略构想,开拓高质量发展路径,心无旁骛、一往无前地拼搏奋斗,跑好我们这一代人的“跨越赛”。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4

  她是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残疾人,也是中国唯一登上两大世界顶尖艺术殿堂的人。美国卡耐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都留下了她婀娜多姿的舞蹈。

  她是一个乐观的人,两岁时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觉,成了一个可怜的聋哑人。在无声的世界里,她从不自暴自弃、自卑自怨。她是一个坚强的人,虽然也空虚,但她没有哭过。15岁那年她才开始正式学跳舞。她的`基本功很差,想要完成舞蹈任务——《雀之灵》真的是比登天还难。当时老师对她没有信心,认为她不是值得培养的料子,随便教了她几简单的动作就叫她练。有时她练得厌倦了,就忍住性子继续练,一直练到胳膊肿了。练到后来,她能一次转几百个圈子。老师再来上课时,才知道她花了很多功夫,看她的勤奋,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认定她是个有前途的人。

  《千手观音〉这个舞蹈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爱的意义。正因为有爱才使残疾人能在大家的关心下健康地生活,连残疾人都知道要用爱来回报所有的人,我们更应该珍惜身边的人给我们的爱,并用自己的真诚去感恩。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5

  中国女排,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团队,屡攀世界顶峰,自1981年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起至今,近40年间,女排无数次感动、振奋着中华儿女。有人说,每每看到拼搏在赛场的中国女排,就能从头到脚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或许在一段采访中可以得到答案。在9月14日中国首战对战韩国3:0胜利后,曾7次征战世界杯的女排主帅郎平表示:“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国旗和国歌是每位中华儿女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升国旗,奏国歌——这短短的6个字振奋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都有同样的底色,那是五星红旗的颜色;我们都有同样的认同,那是对中国的热爱和忠诚!

  作为共和国的精神地标,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一直在指引着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奋斗,勇敢无畏地追求上进。怀抱着这份爱国情、自信和美好期盼,国旗会在不同的场合高高升起,国歌更会奏响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底。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6

  《感动中国》让大家感动,官兵们的心灵也同样受到震撼和洗礼,感动和泪水之后便是平静与思索。虽然我们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普通一员,也许做不出让国人感动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做到让周围的战友、亲人感动。我们可以帮生病的战友打份病号饭,可以在训练中帮助落后的战友一把,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帮助驻地周边的老乡干一些农活。我们活着除了为自己,更是为了自己的小家乃至中国这个大家。

  感动中国,情系人间温暖。感动的背后,他们也留给了我们无限多的生活启示。一家四口,义渡百年的万家人、分毫积攒,千万捐赠的老人马旭;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这十位2018感动中国人物就是我们的楷模,我们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更要化感动为力量带领身边的战友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甘于奉献,乐守祖国南疆,做一名称职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雷神”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作为军人应有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在遇到危险时那句“你退后,让我来”承载了多少的责任与担当。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7

  2021年8月6日进行的东京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意大利队获得冠军,英国队第2个冲过终点线。

  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吴智强组成的中国队用时37秒79完赛,仅以0.09秒的微弱差距落后加拿大队,排名第四无缘领奖台。

  不过比赛结束后数日,国际检测机构便宣布,作为英国接力队成员之一的乌贾,其a瓶尿样检测结果为阳性,而相关样本是在接力决赛后收集的。

  之后乌贾申请了b瓶检测,但去年9月中旬公布的`结果显示,他b瓶尿样仍为阳性。两次阳性的结果,意味着乌贾的兴奋剂检测样本中含有违禁成分。

  国际检测机构随即将该事件转交至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反兴奋剂部门。该机构将裁定乌贾是否构成兴奋剂违规,以及英国队的接力银牌是否会被收回。

  经过约5个月的等待,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终于公布了相关结果。如外界所料,乌贾被认定兴奋剂违规,英国队的成绩也被取消。

  东京奥运会上,除了参加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外,苏炳添还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排名第一进入决赛,成为我国首位进入男子100米决赛的运动员,最终排名决赛第六。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8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腾飞顽强拼搏。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重要的年终节目之一,今年举办的是第十八届,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10位(个)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或群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五连冠,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三十多年来,女排魅力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

  2019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赢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这也是中国女排第十次荣膺世界大赛冠军,女排姑娘的成就,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也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9

  时近岁末,媒体照例要盘点感动中国的人与事。此时,一个叫洪战辉的青年走进人们的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说,承担苦难重负的人越少,社会就越文明与富足。但是,自强自立的坚忍精神,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人都弥足珍贵。

  我们都会面对困境,个人的和整个社会的`。困苦家庭的惨淡境遇,贫穷大学生的生存重荷,就业竞争的压力,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难题,改革进汤锏陌盗飨仗病…指责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软弱和等待,也无助于境遇的改变?

  不抱怨,不放弃,坚忍自强,是个人面对挫折的选择,也将是支撑社会走出困境的力量。

  我们承认,消除贫困,改变现状,政府和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更得承认,制度的变革是缓慢的,常常远水难解近渴;社会的扶助也是有限的,往往杯水车薪。

  一个人,跌落进一个黑暗的枯井里,在外援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况下,是痛苦等待,还是想方设法自救?面对难以抗拒的命运,面对艰难险阻,是自怨自艾,还是自强不息?

  洪战辉给出了答案。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0

  赖宣治,全国优秀教师,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体育教师,“中国速度、七星奇迹”的主要缔造者。

  从2013年开始,赖老师带领七星小学跳绳队凭借顽强拼搏在区中小学生跳绳赛中崭露头角,接着到南宁、安徽、大连、马来西亚、阿联酋迪拜、瑞典默尔本、上海、挪威,一路捧着跳绳冠军宝座前行。他先后培养出二十多名世界跳绳冠军,打破十多次世界跳绳纪录。他缔造了“世界跳绳梦之队”神话,培养出“世界跳绳最快的孩子”岑小林。一所乡村小学跳绳运动所取得的骄人成绩,震惊了花都区、广州市、广东省、全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成为广州市特色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典范,改变了中国跳绳运动格局,不断突破着世界跳绳运动极限。

  他以“没有追求的人生,是缺乏乐趣的人生”为座右铭,决心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党的'教育事业继续抒写辉煌篇章。他还曾作为第一批由中国派往巴拿马推广跳绳运动的老师,成为连接中国与巴拿马民心相亲的“纽带”。

  赖宣治,曾获“广州市优秀教师”“最美羊城教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荣誉,并连续三年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优秀国家教练员”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十多家媒体有专题报道。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1

  你想怎样度过一生?我想《感动中国》里每一个鲜红的生命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有致力于国家核潜艇事业建设,鞠躬尽瘁的彭士禄;有勇敢面对挫折、不断挑战自己,即使在身体存在缺陷依然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江梦南;有跑出“中国速度”的苏炳添等等。十多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向我们诠释着中国人的`坚强和拼搏最让我感动的是江梦南,她身为一个在听和说方面有障碍的人,没有进入特殊学校学习,甚至自学五年级的课程,她凭借着自己的不断努力和父母的帮助下,顺利考入吉林大学并考取硕士,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她的成就是我们许多正常人都没有达到的。

  在许多困难面前,江梦南没有想过放弃,她依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我想,我们作为一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身体健全的社会中的人,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身上属于我们的责任和担当,不应该蹉跎青春时光,不应该想困难投降。

  我们拥有更好的环境和资源,我们怎么能浪费呢?也许我没办法成为彭士禄、苏炳添、江梦南和杨振宁等等伟大人物,但我想,我仍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为社会、为人类世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2

  故事还得从72年前说起。

  周秀芳出生在泸州江阳,一直在东门口附近生活到8岁,在太平街小学读了两年书,后来离开泸州。

  随家人离泸后,她一直在浙江宁波生活,现在是当地一位小学退休教师。古稀之年放弃退休安逸生活,不远千里到贵州、湖南支教;汇聚市民爱心送到贫困山区,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周秀芳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希望之灯,也为贫困协作搭建爱心之桥。

  周秀芳及其爱心团队捐建的'希望小学已有29所,400多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3400余万元。

  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

  而这些令人感动的事迹,在周秀芳看来,都源于她的“故乡”——江阳。

  在江阳生活时

  看到父母乐善好施

  看到邻里间和睦相处

  看到周围的人热情善良

  周秀芳心中也播下了乐于助人的种子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3

  北京时间8月2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上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郎平和她的队员们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战胜自己的荷兰和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

  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飘扬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感动,是一种力量,它总能直抵灵魂,温润心灵。

  《感动中国》的`意义之一就是给所有的观看者以信心:不要沮丧,不要失望,也不要去抱怨,有很多能让你感动的人,一直就在你的身边。

  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16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4

  危急时刻,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的挺身而出,展现着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演绎着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品质,铁骨铮铮,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我们同时也作为滚雷英雄的一员,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使得我们练就过硬本领,随时为人民,为祖国牺牲一切,牢记军人的使命永葆军人铁血担当和英雄本色”深刻的感悟,时刻激励着官兵们向“雷神”同志看齐。

  观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雷神”,你是好样儿的!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你虽然失去了双眼和双手,但请让我们来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守纪,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再一次看到扫雷英雄杜富国时,我的内心深处深深的被触动,在平凡之中看出英雄的`可贵,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英雄的挺身而出,双目失明不能阻挡你为国奉献的热情,失去双手你还能勇当排头兵!让我们为这个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献上一个军礼,英雄的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在强军路上砥砺前行。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5

  一缕阳光让你感到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感到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到感动。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花朵,祖国的'骄傲!《感动中国》里的每一个人都让人十分温暖,因为他们做了自我人生中最感人的故事! 如果你问我里面最感人的是谁,我会说:胡忠和谢晓君教师。因为他们在一次看报纸的时候,看到报纸上写着康定县塔乡一所孤儿院急需教师,胡教师和谢教师了解当地的艰难,就决定留在那教孩子们读书! 谢教师在音乐学院的一手弹琴,可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教师,而是物理教师,数学教师,生活教师,三年里谢教师尝试了当四种教师,还表示一辈子要呆在这!

  他们能够不教藏族的孩子啊,但他们没有怎样做,因为他们很善良,在艰苦都教孩子们,他们,是高原上的怒放的雪莲! 他们都在发扬传统——发扬爱。每个人的一生相对于漫漫历史长河是极其短暂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礼貌做出贡献,人生价值变得以充足!这些事迹已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随我的心灵共同成长。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6

  有人说:“和平年代,你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有一群人,用生命把黑暗挡在身后。”

  有人说:“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也有人说:“不赞网红不赞星,只敬人民子弟兵!”

  4月2日夜里,载有30名救火英雄遗体的车队,抵达西昌市。

  从高速道口开始,一直到西昌市殡仪馆,长达几十公里的路上,两旁站满了来给英雄送行的群众。

  山区气温很凉,大家还是守候到了凌晨1点。车队驶过时,有人掩面而泣,有人不禁放声痛哭,有人情不自禁地大喊:“英雄,一路走好!”

  然而,就在大家沉痛悼念这30位烈士的时候,网上却传来了一些刺耳的声音。

  有个叫“龙卷风等你”的.百度账号,在转发扑火人员牺牲消息时,公然加上了“四川人作恶多端”、“去大凉山吃烤全人”等言论……

  这些言论立马在网上引起公愤。这种把英雄的牺牲视若无物,甚至出言不逊玷污英烈的行为,已经突破了人类良知的底线。

  有网友给他留言:“生而为人,请你善良!”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7

  8月1日晚上八点五十分东京奥运男子百米飞人大赛正式上演,由于苏炳添半决赛以九秒八三的成绩成为了首个在奥运会闯入决赛的亚洲人,这场比赛自然引起了全体中国人的极大关注,我也聚精会神地全程看了比赛,八人参赛,气氛紧张得空气像要凝固,让我想起了观看刘翔参加一百一十米烂伦敦奥运会决赛有极为类似的心情,因为实在太紧张了有一名选手抢跑,本次比赛对抢跑是零容忍,这名运动员被直接罚下失去了比赛资格,决赛只剩七名运动员发令枪再次响起。

  七名运动员如离弦之箭射向向终点,苏炳添虽然拼劲全力还是始终没有取得领先,最终以九秒九一取得第六名的.成绩让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上了奥运会百米飞人大赛的成绩单,我没有感到意外只是能够理解这个结果,恰恰就是苏炳添自己的选择,是他根据自己的实力现实地选择了让自己最好的状态以最好的成绩九秒八三确保能够进入决赛以实现零的突破,而不是留在决赛真是一场精彩的比赛,向这位三十一岁的老将致敬。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8

  所以,郎平是个“宝”。还是经过鉴定的无价之宝。有一年情人节,她在博客写道:“希望明年今天,有人送我玫瑰花!”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我也希望好好工作,回到家之后,有丈夫,孩子在家等着我。特别是我干的特别苦的时候,有人关心我,听我说说话。”——郎平自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今年1月,把自己嫁给中国女排的“铁榔头”终于结婚了——护花使者是谁?鉴宝懂不懂?鉴宝!!!常看收藏鉴定类节目的人,应该对他有印象——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育成教授,铁杆排球迷,青铜器鉴赏专家。这份缘分因排球起——重回国家队执教压力大,“每次有压力和他沟通,他都非常耐心倾听。”

  比赛会结束,金牌会褪色,生活要继续,精神却一直在。30年前,女排精神激励振兴中华,30年后,这已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梦想不曾远去,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个尚未崩坏的地方。关于青春、热血和中国,关于倔强、坚持不妥协。不论是输是赢。因为更加困难,所以更要证明。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19

  道德模范是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的精神代码。一个人追求道德的生活,人生就会更有意义;一个社会尊崇道德的风尚,社会就会更有力量。道德模范身上彰显出来的个人崇德修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性,明确了崇德修身的重点内容和目标指向性。“支教奶奶”周秀芳,除了自己倾尽所有帮助孩子之外,还发动家长期资助了16名贫困生,同时积极为更多的孩子寻找爱心人士,进行结对帮扶;“平日里一个月连两三百块钱都不舍的花”的94岁高龄老人王振美,却对家乡和乡亲慷慨了几十年……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耀着人们的心灵,也有力证明,道德正能量始终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许许多多道德模范,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平民英雄谱”。他们用人生点点滴滴积极进取心,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真情照亮社会,用平凡诠释伟大,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注入正能量。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在全社会颂扬道德模范,就是要正确解读道德模范品德高尚、善行义举、明礼诚信、敬业奉献的精神代码深刻,把道德模范的爱心善举转化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 20

  在安徽巢湖,150年未遇历史高水位的危急已经远去,20余万名紧急转移的群众陆续返回家园。然而曾连续奋战96小时、救出2600多人的安徽庐江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陈陆,却牺牲在7月22日决堤的洪水之中,年仅36岁。

  “他有双特别有力的手和沉稳洪亮的声音。”陈陆救出的当地村民、孕妇解启霞泪流满面。

  “陈陆朝我们吼过两句话:出发去救人时候喊‘我打头’,他的领航艇遭遇漩涡时喊 ‘快掉头’。”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说,是陈陆的.大吼,救了其他十几名救援人员的命。

  这不是陈陆第一次为救援生命挺身而出。雪灾中,他带队奋战救援48小时,脚趾严重冻伤,险些截肢;火灾中,他长时间暴露在沼气里战斗,胶靴被烧穿,双腿被高温烫伤;汶川地震,他咬牙拖着伤腿,背着30多公斤的破拆器材,连续10天在震区救援……

  选择消防、扎根消防基层15年,陈陆在救援一线1次病危、2次晕厥、8次负伤。但对陈陆来说,“火焰蓝”就是他心目中英雄的制服颜色,“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就是他选择成为的英雄模样。陈陆一片灼灼初心一直燃烧到了最后,只为每个生命无恙。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启示】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心得体会范文08-06

关于感动中国的作文03-18

感动中国心得体会(通用20篇)12-25

感动中国观后优秀范文10-12

感动中国正能量的句子09-22

感动中国人物王娅事迹心得体会10-12

感动中国颁奖礼的感悟12-23

感动中国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11-18

感动中国作文(通用21篇)07-08

感动中国作文(通用22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