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

时间:2025-07-10 09:26:40 银凤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3篇)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 1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在党的建设中,组织部门首先应当抓好学习教育工作,抓好政治教育和党性培养,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知水平,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做一名新时代合格党员。

  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党员,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不管面对何种挑战和诱惑,理想信念决不能丢。只有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做与共产党员身份不相称的事。始终坚持正确的整治立场,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吃苦在先、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绝不做为人民所不齿的事情。

  党员要有党员样,作为党员就是要切实履行党员义务,保守党的秘密,执行党组织分配的任务,按时交纳党费,对党组织的安排工作,不讨价还价,不变通,不打折扣,能够做到自始至终,知行合一,内外一致,能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中央基准看齐,在思想上行动上和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党员要有党员样,作为党员就是要在平常时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紧要关头豁得出来,以一言一行彰显共产党员的境界和追求,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充分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充分共产党员的示范作用,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健康持续有序发展。作为党员我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奉献”的精神为民服务,努力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关心群众,真心服务。以上是我对勋章颁授仪式的感悟。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 2

  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榜样的力量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知不觉间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以行动人,以行感人。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引导,榜样的力量可以穿越岁月,光照未来。它是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它是镜子,衡量你的言行;它是资源,凝聚着力量。

  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业都有着榜样,榜样的力量让我们坚定信念,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国家发展需要榜样。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榜样的支撑。每一个行业都有榜样,榜样不分高低贵贱。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他们带给一个国家发展源源不断地力量。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榜样的.力量指引我们不断向前进,激发国家不断发展。榜样所带来的力量对国家发展、长治久安起的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社会进步需要榜样。社会不断进步,榜样所带来的正能量功不可没。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榜样的力量悄无声息的渗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们散发的气息让人振奋。潜移默化间感动着大众,这种力量鼓舞着大众。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身边一群人。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个人提升需要榜样。提升个人道德,榜样在某些问题上感动着大众,改变大众的观点。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例如来人跌倒扶不扶,大众是害怕的,不敢扶的。但是有人做出表率以后,以行动人,以行感人。一个好人做一件好事,所产生的效应绝不仅仅限于一个人、一件事,而是会因感人之举而产生感动之情,因感动之情而产生感恩之念,因感恩之念而产生感染之力,好人精神便从一个人扩展到一群人、从一件好事扩散为件件好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在一件件小事中改变着大众,影响着大众,感染着大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国家发展的保障,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个人提升的动力。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3

  纪录片里,袁隆平院士站在稻田里的身影总带着。他的手掌抚过稻穗时,指腹的老茧比谷粒还粗糙,而眼角的笑纹里,盛着比阳光还暖的`光。

  镜头扫过他的实验室,培养皿里的稻种排列得像星图,墙上贴满泛黄的田间笔记,最上面那页写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有次暴雨冲毁了试验田,他跪在泥水里捡拾稻穗,泥水漫过膝盖,眼镜片上溅着泥浆,却笑得像个孩子 —— 因为找到了几株幸存的杂交稻。

  看到他在病房里还盯着稻穗标本,我的眼眶突然发热。原来真正的榜样从不需要铠甲,就像沉甸甸的稻穗,越成熟越懂得弯腰。当他的灵车经过长沙街头,无数人捧着稻穗送别,那些金黄的谷粒在风中轻响,像在诉说:有一种伟大,能让泥土长出星辰。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4

  张桂梅校长握着粉笔的手,总在黑板上抖出细。纪录片里,她拖着病体爬向华坪女高的镜头,让我想起老家后山的石阶 —— 那些被岁月磨平的棱角,藏着多少攀爬的故事。

  她把所有工资都换成了学生的'校服和课本,自己的药盒却用橡皮筋捆了又捆。有个镜头让我记了很久:深夜的办公室,她趴在桌上写募捐信,手边的降压药和润喉糖堆成小山,信纸边缘被眼泪浸得发皱。当第一批女高学生考上大学,她站在校门口,看着她们的背影突然哭了 —— 那是她第一次在镜头前流泪。

  片尾,华坪女高的学生们在国旗下宣誓,她们的校服裙摆扫过地面,像片涌动的花海。原来榜样就像绝壁上的天梯,自己站成基石,让后来者能触摸到更高的天空。此刻再想起张校长的话:“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它的宽度。” 才懂有些奉献,能让平凡的生命长出翅膀。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5

  樊锦诗在莫高窟的身影,总与壁画上的飞天重叠。纪录片里,她用手电筒照亮洞窟的瞬间,千年的`色彩在光束里苏醒,而她的白发在暗影中,像被风沙染白的丝路。

  为了给壁画拍照存档,她在洞窟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氧气稀薄得让人头晕,膝盖上的护膝磨出了洞。有次拍摄唐代供养人画像,她指着画中女子的发饰说:“这上面的金箔薄如蝉翼,是当时最先进的工艺。” 语气里的骄傲,比任何奖杯都动人。

  看到她八十岁还在电脑前校对数字敦煌的细节,我突然明白:榜样的力量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宣言,而是把每一天都过成坚守。当她抚摸着修复好的壁画,指尖与千年前画工的笔触相遇,那瞬间,文明的火种在两代人之间传递,比任何火焰都持久。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6

  汪品先院士下潜到深海的镜头,像场奇幻的。他戴着老花镜操作探测仪的样子,让我想起爷爷修理收音机时的专注 —— 那些精密的零件背后,藏着对未知的渴望。

  八十四岁那年,他坐着深潜器潜入南海 1400 米深处,舱内狭小的空间里,他盯着屏幕上的海底热泉,像孩子盯着生日蛋糕。“全世界载人深潜超过千米的,我是年龄最大的。” 他笑得露出牙床,头盔上的探照灯在深海投下光柱,照亮了从未被人类见过的.虾群。

  纪录片最后,他在实验室里给学生讲课,黑板上的洋流图像幅抽象画。“人这辈子,总要做点别人没做过的事。” 这句话里的勇气,比深海的压力更有力量。原来榜样就像深海里的灯火,自己燃烧,也照亮后来者的航程。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7

  徐梦桃在滑雪场上的腾空,像道划破雪幕的闪电。纪录片里,她摔倒后爬起来的镜头,比夺冠瞬间更让人难忘 —— 膝盖上的伤疤像钢轨上的焊点,每道都藏着重生的故事。

  她的训练日记里,最常出现的词是 “再试一次”。有次韧带断裂手术后,她在康复室练平衡,摔了整整三个月,护具换了三套,终于能单腿站立超过十分钟。当她在冬奥赛场完成三周台动作,解说员喊出 “金牌” 时,她对着镜头比出的 “桃心” 手势,比任何奖牌都闪耀。

  看到她把金牌挂在教练脖子上,我突然懂了:榜样的力量不在奖杯的光芒里,而在无数次跌倒时,那个倔强站起的背影。就像钢轨上的.年轮,每道划痕都是成长的勋章,最终铺成通往梦想的路。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8

  苏炳添起跑时的肌肉线条,在慢镜头里像拉满的弓弦。纪录片里,他对着起跑器调整步频的样子,让我想起数学课上反复演算的自己 —— 那些精确到毫秒的调整,藏着对极限的挑战。

  他的训练计划精确到秒:起跑反应时 0.137 秒,步频 4.2 步 / 秒,步长 2.7 米。为了提升 0.01 秒,他改了十几年的起跑脚,跟腱炎发作时,理疗师用超声波治疗的声音,像秒表在耳边滴答。当他在东京奥运会跑出 9 秒 83,亚洲纪录的数字在屏幕上跳动,看台上的五星红旗突然成了最亮的星。

  片尾,他在大学课堂上给学生讲运动力学,黑板上的`公式旁,贴着他和孩子们的合影。原来榜样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把平凡的努力做到极致,让后来者相信:只要朝着光奔跑,普通人也能跑出自己的宇宙。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9

  观看《榜样》专题片时,袁隆平院士的镜头让我红了眼眶。画面里,九十岁的他弯着腰在稻田里选种,裤脚沾满泥浆,皮肤被晒得黝黑。记者问他 “您都功成名就了,还这么拼干嘛”,他笑着抹了把汗:“我梦见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我跟我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这让我想起去年夏天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看到他办公室里摆着三样东西:一把褪色的草帽、一个装着稻种的'玻璃瓶、一张写满数据的笔记本。工作人员说,袁老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试验田,雷打不动。有次台风过境,他冒着大雨抢救试验稻,摔在泥里还紧紧护着怀里的稻穗样本。

  专题片里有个细节特别戳心:他去世前三天,还在病床上问助手 “第三代杂交稻亩产多少”。这位 “稻田守望者” 用一生践行了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誓言。现在每次看到米饭,我都会想起他的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这粒种子,早已在亿万中国人心里生根发芽。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10

  《榜样》里的张桂梅校长,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外套,手里攥着个旧扩音器。镜头扫过她的办公室,墙上贴满学生的.成绩单,桌上摆着没吃完的胃药。她创办华坪女高十五年,让两千多名山区女孩走出大山,自己却患上了二十多种疾病。

  最让我震撼的是那个画面:她拖着病体去学生家里劝学,在山路上摔了好几跤,膝盖渗出血来,却还是坚持走到学生家。家长说 “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就掏出自己的工资单:“我一个月工资四千多,全给孩子们买资料,你看我图啥?就图她们能堂堂正正走出这大山。”

  专题片里,毕业的学生们穿着校服回来探望她,围在她身边哭着说 “我们都成了您”。张校长抹着眼泪笑:“我想让她们成为照亮大山的灯盏,没想到自己先成了引路灯。” 现在每当我抱怨学习苦,就想起那些在教室里挑灯夜读的山区女孩,和她们身后那个用生命托举梦想的身影。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11

  观看 “深海钳工” 管延安的事迹时,我被那个镜头深深打动:他在深海隧道的狭窄空间里作业,戴着厚厚的防护镜,手里的扳手精准到毫米级。作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首席钳工,他要在海底几十米处安装螺栓,误差不能超过 0.5 毫米,相当于两根头发丝的宽度。

  专题片里记录了他的 “魔鬼训练”:为了练手感,他每天攥着螺丝帽练习,手上磨出厚厚的茧子;为了抗眩晕,他在旋转的平台上练习操作,常常吐得昏天黑地。有次安装时发现一个螺栓有 0.3 毫米的偏差,他连夜拆下来重新安装,直到凌晨才完成。

  当主持人问他 “这么枯燥的工作,你怎么坚持下来的”,他憨厚地笑:“我就是个螺丝钉,得拧得牢牢的`。” 这座横跨伶仃洋的大桥,正是由千万个这样的 “螺丝钉” 牢牢撑起。这让我明白,伟大从来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12

  《榜样》里的廷巴特尔,穿着红色马甲在草原上巡护的身影格外醒目。这位蒙古族牧民,放弃了城市的工作回到草原,用三十年时间把沙化的草场变成了绿洲。镜头里,他跪在地上查看草的长势,指着远处的羊群说:“每只羊都是草原的孩子,不能多也不能少。”

  最动人的`是他和妻子的故事:为了保护草原,他们主动把家里的羊群从两百多只减到三十只,为此和家人吵过无数次。妻子抹着眼泪说 “心疼啊”,却还是支持他的决定。现在他们的儿子也成了草原护林员,一家三口的红色马甲,在绿色草原上组成了最美的风景。

  廷巴特尔说:“草原就像母亲,你对她好,她才会对你好。” 看着草原上奔跑的黄羊和茁壮的牧草,我突然懂得,所谓榜样,就是用一生守护一件事,把热爱变成信仰。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13

  观看物理学家薛其坤的事迹时,实验室里的那盏长明灯让我印象深刻。为了研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待了四年,每天工作超过十六小时。有次实验到关键阶段,他连续四十天没回家,在实验室的行军床上睡着了,梦里还在念叨着实验数据。

  专题片里有个细节:他的笔记本上画满了电路图,页脚写着 “失败第 107 次”“失败第 234 次”。直到第 400 多次实验,他们终于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信号,这个发现被称为 “中国实验室里诞生的诺贝尔奖级成果”。

  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薛其坤说:“科学研究就像追光,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拼尽全力去追。” 现在每次做数学题遇到瓶颈,我就想起那盏亮在实验室的灯,和灯下那个为了梦想永不言弃的身影。

【收看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收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10-07

收看榜样6心得体会(精选8篇)06-30

收看榜样6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11-01

学习收看榜样个人思想总结11-11

有关收看榜样6心得体会(通用10篇)08-19

收看榜样的力量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0篇)12-24

榜样在身边的心得体会05-11

学习身边的榜样心得体会12-03

身边榜样的事迹07-07

身边的榜样的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