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时间:2025-07-24 13:51:00 赛赛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舟十号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1

  6月20日10时许,聆听了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首次太空授课举行。看着神舟十号员熟练地完成太空质量测量、太空单摆运动、太空陀螺运动、太空制作水膜、太空制作水球等实验,向青少年讲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学生进行互动。这些生动的点点滴滴,使我对太空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对太空知识也有了一些理解。

  上完这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我不得不为我国先进的载人航天技术感到骄傲,为航天员的勇气所喝彩。从神舟一号首次无人试飞,到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到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出舱活动,到今天神舟十号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二十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舱外活动,从单个飞船飞行到两飞行器对接组合飞行,从实验性飞行到应用性飞行的历史进程。每一次突破,都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成功发现的惊喜和激动,也让人类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另一种无限美好的希望。

  看看我们的航天科研人员,再想想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平时起来,总是很不耐烦,好象是在为爸爸妈妈学习似的`。数学作业不会做,空着;语文作业不会写,一个电话打到同学家就解决问题了。这种马马虎虎的学习态度带来的结果是做错的题目“遍地开花”。现在想起这些问题来,就连自己也胆战心惊。我所缺少的不正是航天人那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吗?,我现在的学习态度,不就是好比一艘到处透风的载人飞船吗?如果把这样的飞船发射到天上去,不出事才怪咧!

  当我们沉浸在飞船成功升空的喜悦之中,聆听着来自神舟十号航天员的“天籁”之音的时候,请把自己和那些做起研究来一丝不苟的科研人员比较一下,经常检查和排除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象航天人那样,做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不放过任何问题和疑点,要有梦想,要爱学习,要有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学到为人民服务的真正本领,将来才能让我们自己这艘“飞船”成功升空,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2

  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教室的电视机旁,我和同学们一起激动地观看这次太空授课直播,看见亚平老师把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红色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太奇妙,太漂亮了。在教室里,每当主讲航天员王亚平完成一个实验演示,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发出“哇”的惊喜声,并伴以热烈的掌声。

  虽然在小学二年级在语文课本里,我读过一篇《到太空去》的课文,课文里也介绍了一些太空原理,但是内容太过简单,不能满足我对太空的好奇心。今天的太空授课直播正是一个学习航天科学知识的好机会。我认真的'听着讲课,在惊喜连绵中,让我进一步放飞科学梦想。

  这次授课是在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之后的首次太空授课。神舟十号是在前不久刚刚发射成功的,它是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一页。二十多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舱内实验到舱外活动,从单个飞船飞行到两飞行器对接组合飞行,从实验性飞行到应用性飞行的历史进程。每一次突破,都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成功发现的惊喜和激动,也让人类看到了地球之外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另一种无限美好的希望。而神十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太空授课生动体现了“应用性”特色,体现了航天工程直接为国民教育服务的功能。

  虽然太空授课在美国早就已经开展了,但是作为载人航天的后来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才刚刚开始,这次授课,也极大的提高了我了解航天、走进科学的热情。

  作为学生,我们要如何看待这次的“太空授课”呢?我认为,要立足于现在,也要展望未来。我们要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航天事业中,找到了需要借鉴的航天精神,感受到了追逐梦想的不易,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将进一步领悟它的真谛,转而为己用,去追逐未来,去实现梦想。梦想是生活的航标,我们在生活中追云逐月了好久,把美好与希望寄托给了梦想。要有梦想,要爱学习,要有毅力,要敢于拼搏。

  云海中升起朝阳,恰似人生需要梦想点亮,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去追求探索吧!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3

  本周星期五,我们怀着激动而期盼的心情,在班主任陈老师的指引下观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的视频。

  视频里的内容是王亚平姐姐在太空里做实验的过程。王亚平姐姐做了许多实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做水膜。在失重的情况下,王亚平姐姐先弄好一个水膜后,再往水膜里加水,在加水的过程中,水膜里的水不会像在地球上加水时会漏出来,而好像是用磁石吸住一样。加完水后水膜已经变成了一个晶莹透亮的水球。王亚平姐姐再往水球里加一种红色的液体,使晶莹透亮的'水球变成了一个红彤彤的水球,像一颗巨大的水晶玛瑙,美丽极了。

  我心动了,这实在是太好玩了!要是我能亲自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这个实验该多好啊!

  从今以后,我更要好好的学习知识,加强体育锻练,为着登上太空的目标而努力,去探索在太空上更多的未解之谜!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4

  今天是六月十二日,星期三。今天是端午节,也是神舟十号飞船发射的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我和爸爸打开电脑搜到神舟十号发射的新闻看了起来。

  发射神舟十号飞船的火箭是一个长长的圆柱体,顶端的部分是圆锥体,它像一个竖立的巨大飞镖,似乎随时都可以腾空而起。它包括助推器、一级火箭、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神舟十号飞船就藏在整流罩里面。

  听到指挥员发出“5、4、3、2、1、点火”的指令后,火箭开始点火,助推器和一级火箭向下喷出了巨大的'火焰,火箭升空了。到了一定高度,火箭的逃逸塔首先和火箭分离,逃逸塔的模样就像一个小火箭,它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把飞船带到安全的位置。接着是四个助推器和火箭分离,然后是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分离,二级火箭迅速点火。当火箭进入外太空时,整流罩开始和火箭分离,火箭继续向前飞行。当飞船快进入预定轨道时,二级火箭开始和飞船分离,飞船的折叠型太阳能帆板开始打开,飞船的样子特别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这个时候,我看见宇航员王亚平在飞船里用手去拿笔,由于那支笔处在失重状态,它竟然在里面自己旋转起来了,真是有趣!

  看到这里,我禁不住想:如果我是一名航天员该多好啊……,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许多科学知识,还要每天早起锻炼,让身体健康强壮,更要刻苦学习一些天文知识,对外太空更加了解,来实现我的航天梦想!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5

  咦?家里怎么这么安静?哦!原来,神舟十号的飞船要起飞了。

  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每个人都很紧张。会不会失败呢?会不会一定成功呢?姐姐紧张地连眼睛都不眨,仿佛在说:“一定会成功的!面我呢,在心里对三位航空飞行员说:“加油!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开始起飞”电视里的指挥员说,家里更安静了,就连我们紧张的呼吸声都能听的见,酒泉中心里的人近挥手向三位航空飞行员告别。我希望我现在就在酒泉发身中心现场,可以亲眼目睹火箭飞天的样子。“点火”火箭快速地上升,全国人民欢呼起来,家里一下子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2分钟后,逃逸塔分离,再接着,30秒之后,火箭助推器分离,火箭成功地飞上太空。我们想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啦!我为你们骄傲。作为中国人,我深深地为自己的福国感到自豪。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6

  2013年6月26日早上8点05分,是一个被中国人民做称赞和骄傲的日子。因为今天,我们的神舟十号回家了,带着无限的民族自豪感,三名航天英雄回来了。他们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号发射了,它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颗紧张的心,带回来的却是13亿滴喜悦的泪水!就让我们一起期待,期待神十回归的那一天。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

  这将是飞船在天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重点是解决空间站建设中的这些关进技术,通过天宫一号的飞行来发现、解决、验证在空间站建设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点,所以“神舟十号”的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任务。

  在这样的时刻,我不得不为祖国的强大而喜出望外,我们的祖国向世界一次次的证明着,这条东方的巨龙正在强大起来。神舟十号回来了,带着无限的荣誉和自豪,回家了。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7

  “神舟十号,发射成功了,神舟十号发射成功了!”只见电视里的主持人欢呼着,我也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了解神十的一些资料,这将是飞船在天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 。”它的.发射带走的是全国人民13亿的喜悦呀!

  我想这就是历年以来中国人的中国梦吧!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在太空飞行,实验,探索,发现吧!现在,中国人已经实现了这个梦,作为中国人,怎会不自豪?怎会不为自己的国家骄傲呢?在神十宇航员中我最敬佩的是那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她每天除了学习课程以外,还得进行体能训练军事训练、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的训练,我想她在成为宇航员之前一定吃了不少苦吧?我要用她的成功来激励自己,要更加勤奋地学习,实现我的梦,我的梦很简单,就是做一名优秀的老师,现在上好学校的每一节课,帮助老师做好每一件事,课外多读书,多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一直坚持到自己走上讲台,教导好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人要有梦想,有梦想就才有动力,让学生不断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的学生都能成为祖国的栋梁!这就是我的中国梦,一个简简单单的、现实的梦,来吧,让我朝着这个梦奋进!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8

  2013年6月20日10时许,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神舟十号员在太空给上的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看见实地演示太空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制作水膜,制作水球等实验,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太空中原来如此的神奇和生动。

  看到这些,我的心沸腾了。这是我国首次太空授课,虽然这只是我国航天事业所走过的小小的一步,但是也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飞速的发展,使我国建立永久空间站的梦想慢慢切近。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近日成功发射成功后,我一直在关注着,今天,看见航天员在太空中为我们讲解太空知识,使我既惊喜又激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让人类突破了地球的束缚,为世界开辟了宇宙探索的新的`广阔空间,怎能不叫人激动呢?但我们在聆听了航天员描述外太空的瑰丽和灿烂后,更应该看到航天工作者为此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要经常检查和排除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象航天人那样,做事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不怕吃苦,勤学好问,在学校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尊重师长,与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做一个好孩子。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9

  天宫二号发射在即,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天宫二号发射后择机发射,并与天宫二号对接。提到神舟系列飞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给大家秀一下神舟一号飞船至神舟十号飞船的“肖像照”,让我们一起期待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拍摄“肖像照”的那天。有这样一位航天人,他坚守航天科技摄影近30年,用镜头记录了中国航天一个个辉煌瞬间,见证了神舟飞船一次次欢腾升空的精彩时刻。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20多年,从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到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成功,14年间,已经成功发射10艘飞船和一个目标飞行器,成功将10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重大跨越,圆了“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

  中国人用自己的神舟飞船十问九天,取得了“十全十美”的.辉煌成就。这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创新发展,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与骄傲。事实证明,作为最早怀有飞天梦想的民族,我们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的神话,进入新时代,我们更有把“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的能力。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10

  今天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更是中华人民值得骄傲的一天。因为我们即将会上一节非比寻常的课程——神舟十号太空授课。在清晰的电脑画面上,我们能看到三位伟大的航天员正准备给我们上一节生动有趣的太空课程。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

  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11

  2013年6月20日,这是一个令许多热爱科学、向往太空的人们激动的时刻,神舟十号上的航天员们将在太空中为大家进行授课。我们也没有忘记,美国的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也曾想在太空中为学生们展开人生中精彩的一课,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光荣的女教师却随着“挑战者号”陨落在了茫茫太空。今天,中国的三位英雄航天员实现了她的梦想。

  授课航天员分别是女航天员王亚平,男航天员聂海胜,由张晓光担任摄像师,他们在浩瀚的太空上为我们讲授了精彩的一课。这节课共40多分钟,王亚平共做了五个实验,分别是在太空中的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球和水膜的实验。这五个实验看起来非常简单,其实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物理知识,这一课也可以说是物理学家们研究的结晶。

  首先,王亚平老师讲授了质量测量实验。王亚平老师先用幽默、亲和的语言为我们讲了一些太空中的基础知识,又让聂海胜老师在太空舱里表演杂技——半空打坐,我惊奇地发现,聂海胜老师用手在地上一撑令自己浮起来,然后竟然在半空中盘起来双腿,稳稳当当的坐了起来。然后,王亚平老师又说她有“大力神功”。她用手指在聂海胜老师身上轻轻一推,聂海胜老师就向后飞了过去。王亚平老师说,在太空失重环境中,人的体重会轻很多。那么,怎样才能测量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体重呢?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速度,根据这个原理,就能测出物体在太空的质量。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王亚平老师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这时我想:这小球一定会左右大幅度摆动的。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慢悠悠地悬浮着!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很好玩,材料是我们熟悉的玩具——陀螺。王老师把干扰力用各种方式施加给陀螺,它就在太空中以不同的方式飞行着,多有趣啊。

  第四个实验的材料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放大镜的架子和一袋水。王老师首先挤了挤水袋里的水,我不禁有些担心:水洒出来不会带来麻烦吗?但是王老师挤了半天才挤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珠!这个水珠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毫不犹豫的`落下来,而是像航天员们一样在空中飘浮着,格外有趣。然后,王老师张开嘴,一口将小球吞了下去——我还真没听说过“吞水喝”的呢。然后用到金属圈了!王老师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又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抽出后的金属圈上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水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这个神奇的现象。

  第五个实验还是需要水膜,王老师将水膜体积变大,又用针管将红色液体打入其中——只见红墨水的颜色在水球中慢慢漫延开来,逐渐“占领了”水球,圆圆的水球好像巫婆的水晶球,充满了妖娆的红色。

  神舟十号空间交会对接,说明我国为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象征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和逐渐昌盛的国运。我看到,中国这个巨人又站起来了!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12

  同学们可苦学习,为中国梦增添色彩带着航天员的美好祝愿,我们结束了今天这堂特殊的科学实验课,我也相信我们能够为中国梦增添色彩,能够为中国梦添砖加瓦,一幕幕令人震撼的科学实验结果实在令人感叹。

  科学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学在我们得瑟还能干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我们去努力,还需要我们去用科学的'力量建设我们的祖国。今天宇航员叔叔阿姨给我们上的这堂特别的科学实验课,将会是我以后的动力,是我为中国梦增添色彩的动力,竟会是我开启科学世界大门的钥匙,加油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力量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增添色彩!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 13

  2013年6月20号上午10时,中国首位“太空老师”女航员王亚平在神十的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太空授课。我们班在老师的组织下,准时观看了这次太空授课。

  太空授课内容使我们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太空老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还与与地面师生开展双向互动交流。

  通过太空授课进行科普教育活动,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让广大青年朋友一起去感知、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更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使青少年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

  在这次太空授课之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神舟十号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神舟二十号感悟(精选14篇)04-24

关于神舟十号的诗歌08-13

神舟二十号心得体会(通用14篇)04-24

神舟二十号发射心得体会(通用14篇)04-24

最新神舟二十号发射心得体会(精选11篇)04-24

观看神舟二十号发射心得体会(精选14篇)04-24

神舟二十号发射直播心得体会(精选11篇)04-24

神舟二十号发射感想(通用19篇)05-07

2025神舟二十号发射心得体会(通用14篇)04-24

2025年神舟二十号心得体会(通用14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