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

时间:2025-04-30 17:51:06 少芬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精选6篇)

  在各领域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精选6篇)

  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 1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起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

  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荚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

  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一章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xx年5月第一版)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重点写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8、请举例简要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9、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7、B(这句话并不是表现孙玉厚懦弱,表现的是老人的`开明和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反衬的说法不成立。)

  8、(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开头一段中概括地写“春天”和“大面积地解冻了”,就是为了交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大面积推广的社会环境。

  (2)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个性。如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3)寄予深刻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如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希望”与“升起”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每点2分。其他分析如“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等,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1)通过衬托刻画人物。孙少安和家人对两千五百元钱的用途产生分歧,衬托出孙少安敢于进取的品格。田万江老汉舍不得牲口,守旧的思想衬托出孙少安的开拓进取。

  (2)在特定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小说将人物置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并具体描绘人物活动的场景,彰显人物个性。

  (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如主人公与田万江老汉的对话,展示了曾经的队长对群众的了解和关心。(每点2分,其中归纳正确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其他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 2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秋末冬初,地里的庄稼收割完毕,庄稼人便渐渐消闲下来。这时候双水村各处的“闲话中心”又都自然的恢复了。近一两年不像责任制刚开始,人们都忙于改变自己的穷光景,谁也顾不上找别人说闲话;经过几年的拼命劳作,大部分人家都有了些存粮,因此在冬闲的时候就有时间凑到一块说说古朝今世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相当神秘的事正暗中在这个村庄进行着。

  这件事的主角是神汉刘玉升。刘玉升在两月前突然萌发了一个宏大抱负:他要为双水村做件好事,把庙坪那个破庙重新修复起来。他准备自己拿出一部分浮财,另外让村民们以的方式每家再出一点钱,一定要把这座庙修得比原来更堂皇!他立刻成立了一个“庙会”,自任“会长”,同时挑选金光亮任他的“副会长”。全光亮对这个职务受宠若惊。作为地主的儿子,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在村里都是“人下人”,好,他现在成了“副会长”,哼,让他也坐上几天官位!

  这些日子里,金光亮动不动就神气地钻进刘玉升昏暗无光的黑窑洞里,筹划重新修庙的事。与此同时,有些村民也在深更半夜神秘地出没于刘玉升的院落——他们是来交建庙钱的……这件事尽管秘而不宣,但不久就在村中成为公开的秘密。

  孙少安从砖瓦厂返回村中后,还不知道这些事。这一天晚上,少安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孙玉厚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我已经上了二十块。我听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咄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

  “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

  “我不会出这钱!”少安强硬地说:“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玉厚老汉见儿子如此不恭神灵,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不知该怎样指教这个逆子……

  第二天上午,少安本来要去砖瓦厂,但他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到学校瞧瞧他的虎子。虎子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一个人慢慢遛达着,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哼!当年异想天开,炸山打坝;结果人亡坝破,把个好端端的学校也震垮了。“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的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孩子们正在上课。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儿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没有忙着去他的砖瓦厂,也没有回家,直接去找他的朋友全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了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另外,还可以高薪请个小学英语教师,如果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那升学率就可能大大提高……

  双水村的两个“中层领导”说得津津有味。生活似乎不知不觉把他们推到对这个村庄负责的位置上。是的,我们一眼看见,这个古老的村庄已经需要新一代领袖来统帅它进入新的时代了!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用竞争和对抗的形式领导起本村公众生活的.潮流,更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文本二:

  路遥为创作《平凡的世界》作了浩繁艰苦的准备。从1982年到1985年,是他创作这部长篇的准备期;再加上从1985年秋天到1986年夏天的两年写作期,这部长篇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路遥谢绝了所有笔会的邀请,避开了《人生》的小说和电影所带来的声名的喧闹,蛰居在黄土地的一个角落里,潜心进行艰苦的艺术劳动。他阅读了近百部中外长篇小说名著,逐天翻阅了他所要描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报纸,经过比较、选择、确定了现实主义地描绘时代画卷的写法。这些年来文坛上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变化,既刺激了他进行创新竞赛的活力,也坚定了他按照自己的艺术个性、美学理想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作方法的决心。走自己的路,这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表现。路遥说:“经过反复比较、思考,我觉得还是恩格斯所概括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较适合我的气质,比较能发挥我的所长。”这样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当然会渗透在小说的艺术结构中,也决定了作家对历史背景的具体明晰性的追求。

  (节选自梁向阳《捕捉“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历史诗意——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动因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开篇交代村中“闲话中心”的恢复,为后文“建校会”和“建庙会”的消息在短时间内家喻户晓做了铺垫。

  B、小说中若干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心理,如“急得两只手索索地抖着”表现了孙玉厚对儿子不恭神灵的气愤。

  C、孙少安赚钱后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原来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学校来改变儿子的命运。

  D、作者在叙述双水村故事时加入了具有情感倾向的评价性语句,如文中画线句明确表达了对时代变革的期待。

  (2)关于文中对“建庙”和“建校”的态度,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

  A、刘玉升神气地集资建庙,而村民半夜三更神秘地捐钱,可见村民胆小怕事。

  B、孙玉厚为建庙捐了二十块并且动员儿子也捐款,说明他封建迷信思想浓厚。

  C、刘玉升和孙少安都想通过竞争和对抗的形式成为本村的公众生活的领导者。

  D、许多村民对这两个会都持支持态度,由此可见村民急于改变双水村的面貌。

  (3)作为新一代农民的代表,孙少安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平凡的世界》荣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明确地表明自己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艺术追求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C、“决定重建学校来改变儿子的命运”理解错误,根据“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一种使命感强烈的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可见,少安想重建学校是因为使命感,他希望能为双水村做些事。

  (2)B

  (3)①不迷信,有主见:不随同他人捐款建庙。

  ②有使命感,有勇气:目睹衰败景象决心重建学校。

  ③敢想敢干,目光长远:计划设立奖学金、聘请英语老师等,发展家乡教育事业。

  (4)①再现了典型环境。小说以双水村为典型环境,客观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生活状况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冲突、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②塑造典型人物,表现其典型性格。小说通过塑造刘玉升、孙玉厚、孙少安等典型人物,刻画了他们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典型性格,真实再现了中国农村的人物群像。

  ③设置典型情节。小说取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强调细节的真实,体现出朴素的写实风格。

  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 3

  以后紧接着的几天,气候突然转暖了。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地抽出了绿丝;桃树、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

  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但校园里已经桃红柳绿,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除了肚子照样填不饱外,其他方面应该说相当令人满意了。

  这天下午劳动,润生突然来到他跟前,说:“少平,我姐说让你下午别在学校灶上吃,到我二爸家去吃饭。”

  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

  润生的姐姐叫他有什么事呢?

  这使他感到惶恐不安一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有时他二爸路过回村子,坐的都是吉普车呢。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

  尽管润叶她爸是村支部书记,她二爸又是县上的领导,但润叶姐不管对村里的什么人都特别好。

  润叶姐在县上的城关小学教了书,成了公家人,每次回村来,还总要到他们家来串门,和哥哥拉家常话。她每次来他们家都不空手,总要给他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最叫全村人惊讶的是,她每次回村来,还提着点心去看望她户族里一个傻瓜叔叔田二。田二自己傻不说,还有个傻儿子,父子俩经常在窑里拉尿,臭气熏天,村里人一般谁也不去他家踏个脚踪;而润叶姐却常提着点心去看他们。

  按说,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都应该按她说的做。但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吃饭,他倒的确有点惶恐和为难了。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做客,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

  一直到收工,学校马上要开饭的时候,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

  孙少平反复想着,走到了宿舍的门口。

  他在门口一下子愣住了: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显然在等他回来。

  少平一下子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润叶姐走上前来,拉着他的袖口拉他说:“走,跟我吃饭去!”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

  他一路跟着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大门后,他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小陡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窑洞都亮起灯火,简直就像一座宏伟的大厦。

  少平一边跟润叶进了她二爸家的院子,一边瞥了一眼这家著名人物的院子:一共有四孔窑洞,一个不大的独院;墙那边看来还住着另外几家领导,格局和这院子一模一样。

  他心慌意乱地跟润叶进了边上的一孔窑洞。润叶让他坐在一个方桌前,接着就出去为他张罗饭去了。

  现在他一个人坐在这陌生的地方,心还在咚咚地跳着。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腿膝盖上。

  不一会儿,润叶便端着一个大红油漆盘子进来了。

  他赶忙站起来。润叶把一大碗猪肉烩粉条放在他面前,接着又把一盘雪白的馒头也放在了桌子上。她亲切地用手碰了碰他的胳膊,说:“快坐下吃!我们已经吃过了,你吃你的,我出去刷一下碗筷……”她拿着木盘出去了。

  孙少平的喉眼骨剧烈地耸动起来。肉菜和白摸的香味使他有些眩晕。

  他坐下来,拿起筷子,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什么也不想了,闷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他把一大碗猪肉粉条刨了个精光,而且还吞咽了五个馒头。他本来还可以吃两个馒头,但克制住了,这已经吃得不像话了!

  这时,润叶姐进来了,润叶收拾他的碗筷,他立在地上,仍然紧张得火烧火燎。等润叶把他的碗筷送到厨房重新返回来的时候,他赶快对她说:“姐,没什么事我就走了……”

  润叶大概也看出了他的窘迫,马上说:“那好,我去送送你。”

  少平在衣服襟子上把右手冒出的汗水楷了楷,就跟润叶来到通往中学的石坡路上。

  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现在,润叶姐把他送到了学校的大门口。她站定,说:“你快回去……”说完这话后,便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个什么东西,一把塞进他的衣袋,旋即就转过身走了。走了几步她才又回过头说:“那点粮票你去换点细粮吧……”

  少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润叶姐就已经消失在坡下的拐弯处了。他呆呆地立在黑暗中,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紧紧地捏住了那个小纸包。他鼻子一酸,眼睛顿时被泪水模糊了……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开头的景物描写细致真切,不仅交代了时令的变化,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环境,而且渲染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氛。

  B.选文中对革委会大院的壮观景象进行了描写,这样的环境给孙少平一种压迫感,更增加了去做客的.孙少平的紧张感。

  C.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紧紧地捏住”“鼻子一酸”等细节充分表现孙少平此时激动的心情和对润叶姐的感激。

  D.选文以孙少平做客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表现孙少平做客前的矛盾心理、做客中的扭捏不安。

  8.请简要分析文中孙少平去润叶姐二爸家做客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9.简要分析文中润叶有哪些形象特点?作者又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特点的?(6分)

  答案:

  (7)D。

  (8)孙少平接到去润叶姐二爸家吃饭的邀请后,很惶恐、矛盾,不知所措。他一方面对润叶姐有亲切的感情,见她是乐意的。但另一方面,想到要去县革委辅助人家,因自己现实的窘况而为难。润叶到宿舍来找他后,他只好跟着润叶姐去“做客”,从学校到润叶姐二爸家的路上,他都被紧张感包围着,“咚咚地跳”“两只手似乎没个搁处,只好规规矩矩放在自己的腿膝盖上”都可看出他的紧张。从润叶二爸家出来后,他的心情变得无比轻松了,眼前的夜景也变得分外美丽了。

  (9)善良、朴实;通过孙少平的回忆,写出了润叶对待村里人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善良,朴实,没有架子。善解人意、细心,通过润叶亲自到宿舍等孙少平,找借口出去好让孙少平一个人吃饭,塞给孙少平两票等细节描写出,从正面表现了润叶的善解人意、细心等品质。

  【点评】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 4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麦子种完,犁铧一挂,就到了白露;这时节,锄头也就要束之高阁了。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不冷不热,也不饥饿;走到山野里,手脚时不时就碰到了果实上。秋收已经拉开了序幕:打红枣、割小麻、摘豇豆、下南瓜……

  庄稼人孙少安的心情和这季节一样好。真是连他自己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梦想过的一种生活,现在开始变成了现实。一群人穷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庄稼人的光景从此有了新的奔头。

  谁说这责任制不好?看看吧,他们分开才一两个月,人们就把麦田种成了什么样子啊!秋庄稼一眨眼就增添了多少成色!庄稼人不是在地里种庄稼,而是像抚育自己的娃娃。最使大伙畅快的是,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庄稼人也愿意活得自由啊!谁愿意一年到头牛马般劳动而一无所获呢?人们在土地上付出血汗和艰辛,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

  少安感到,他父亲的脸上也显出了他过去很少看见的活色。一年多前,当他像现在一样把队分开的时候,父亲曾多么担心他栽跟头呀!好,现在老人放心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让这样搞哩!

  在他们这个责任组时,父亲实际上成了领导人。二爸一开始不愿“走资本主义道路”,牛着不出山,他没办法,父亲就到田家圪崂吼着骂了一通,二爸也就无可奈何地被吆起身了。对于二爸来说,大队的常年基建队已经解散,他要是不在责任组劳动,就没处去干活了——归根结底,他是农民,还拉扯着三个娃娃,不劳动一家人吃啥呀?

  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老祖母八十二岁,仍然半瘫在炕上;母亲头发已经半白,但也没什么大病,照旧像过去一样门里门外操劳;弟弟少平还在村里教书,今年二十一岁,完全成了大人,只是比过去说话更少,放学后就闷着头干活;小妹妹兰香去年考入了原西县高中——让全家骄傲的是,她考高中考了全县第三名。兰香一直在县高中住校,两个星期才回家一次。

  他们家里最大的熬煎,仍然是他大姐一家。罐子村实行责任组后,他姐夫王满银就跑了出去。说是做生意,可这二流子两手空空,谁知到什么地方瞎逛荡去了。政策一宽,社会一松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流去。这些人大部分出去就是靠力气和手艺挣钱;也有些人鬼知道靠什么手段谋生呢。他们村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富,半年前就出走了,至今都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少安知道,他姐夫屁股一拍走了以后,那个家就又得靠姐姐一个人来操磨了。猫蛋今年八岁,已经在罐子村小学上二年级;狗蛋也已经六岁,明年就该上学了。可是他们不务正业的父亲丢下他们和母亲不管,一个人到外面逛世界去了——真是作孽!

  孙少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他和秀莲从结婚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热烈的恋爱。据说有了孩子,两口子感情就要减少一些,而分散给了孩子。但是虎子降生以后,他两个的感情似乎倒更深了。是啊,仔细地品味,人生是多么美妙,又是多么神秘——这样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东西,竟是两个人共同创造的!他和她,通过这个娃娃,更意识到他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他们共同疼爱孩子的时候,相互看一眼对方,心间就会淌过那永不枯竭的、温暖的感情的热流。

  责任组实行以后,所有组的麦田比往年生产队种得又好又快;而且秋田也比往年多锄了一遍。金家湾和田家圪崂毗邻的地块,庄稼看起来明显地有了高低之差。东拉河西岸的劳动热情空前地高涨。孙少安尽管还是名义上的生产队长,但实际上田家圪崂现在有了十几个队长,甚至每一个农民都成了队长。早晨,再也不用孙少安派活和催促了,许多人现在出山都走到了他的.前头!

  麦子种毕,又停了锄务,而大规模的秋收还没开始——田家圪崂的庄稼人多少年来破天荒第一次消闲了。好,人们开始有时间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手巧的庄稼人,鼓弄起了家庭副业。

  眼下,少安还没有这份闲心。责任组的农活是没什么可做了,他就又一头扑在了自留地里。做起圪愣帮畔,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

  起床以后,情绪正好的秀莲又对她丈夫说:“干脆!你今天也别出山了,到石圪节赶集去!一年四季没明没黑在地里操磨,你也歇息上一天,到集上去散散心。”

  少安被妻子说动了心,就决定今天到石圪节赶集去。是呀,他已经好多时没到石圪节去了。对他们来说,走石圪节就等于是连城市;或者说等于城市的人去逛公园。

  秀莲给他换了见人衣裳,又烧了半锅热水,让他把满头的土垢洗干净,然后亲自拿那把破木梳给他把头发梳理了一下。少安一边照镜子,一边耍笑说:“你把我打扮成个新女婿了!”秀莲说:“等咱们有了自己的新窑,就再结婚一次!”

  秀莲的话使少安的心情沉重起来。是的,什么时候,他们才有自己的新窑呢?从他们结婚到现在,就一直住在饲养院的破窑洞里,但他又想,只要政策就这样宽下去,他有信心在这几年里给自己营造个新家。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实行责任制后,农民们有了更大的生产自主权,有了搞副业的机会,收获的幸福感使他们劲头十足。

  B、二爸不到责任组劳动、王满银离开家乡去了外地,说明改革初期的政策还有待完善,因而很多人无法接受。

  C、一年多前还没有实行责任组时,孙少安就把队分开了,可见他是一位很有胆识和魄力的走在时代前列的变革者。

  D、秀莲是一个贤惠体贴的妻子,深爱着丈夫和儿子,虽然眼下家境并未有明显好转,但她和丈夫对未来充满希望。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与《小二黑结婚》都是农村题材的小说,二者都有集中而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情节紧凑。

  B、作者善用对比,比如责任制实行前后村民劳动热情的变化、王满银对责任制态度的变化等,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C、小说使用语言、心理、动作、外貌等多种手段刻画孙少安这一人物形象,使人物显得立体生动。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恰当运用方言土语,契合小说的内容,有利于塑造时代变革中的农民形象。

  8、小说开头对农村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答:

  9、路遥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 5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着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倒究被毁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勇气去照镜子,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发现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着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捉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鸵鸟政策”!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画下的惊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敲门声—一是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了片刻,以便使自己镇静下来一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进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一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

  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墨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别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都可能和煤炭打交道。

  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信,就一个人悄然地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哥早日摆脱痛苦。

  B、慌忙的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两个妹妹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内心遭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C、尽管孙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

  D、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生命也有意义。

  【答案】 C “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曲解文意。由原文“他听见了敲门声—是秀和兰香回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一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分析可知,孙少平并不是悄悄地离开了她们,且孙少平是因为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受到了刺激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小说在这里用第二人称,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剖析自己的心理。

  B、“你这可笑的鸵鸟政策”,这个句子通过心理描写,既表现了孙少平的自嘲,也表明孙少平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

  C、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画下的惊叹号,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长,这样的伤疤带给了孙少平深深的伤害。

  D、“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媒堆”作者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写出了大牙湾煤矿的特点。

  【答案】B “也表明孙少平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分析错误。“鸵鸟政策”是孙少平指自己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弱行为。

  8、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6分)

  【答案】 ①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法忍受别人异样的目光。②和两个妹妹吃过东西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③晚上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

  【解析】选文中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1至8段,通过“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画下的惊叹号”等描写,写出了孙少平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法忍受别人异样的目光。第9至17段,通过“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子上铺开一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等描写,写出了孙少平和两个妹妹吃过东西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第18段,通过“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信”“他说他也许一辈子都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等描写,写出了孙少平晚上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

  9、从选文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分)

  【答案】 ①“平凡的世界”在文中指孙少平选择回到煤矿过平凡的生活。②“平凡的世界”还指以孙少平为代表的平凡的人们,要战胜生活中的艰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③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不平凡之后又归于平凡,两者既对立又统一,这正是平凡世界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路遥《平凡的世界》阅读答案11-28

关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阅读心得》10-04

《平凡的世界》路遥05-04

平凡的世界路遥09-23

路遥平凡的世界11-06

路遥 平凡的世界10-27

路遥—《平凡的世界》07-27

平凡的世界路遥 赏析10-13

路遥平凡的世界摘抄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