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时间:2025-09-04 08:41:04 银凤 周记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通用13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转眼一周又过去了,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周记吧。怎样写周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通用13篇)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1

  一周的时间即将结束了,一周的时间,一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写一篇周记了。千万不能认为周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

  八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想那80年前,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翻过了一道道山,涉过了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陆续抵达陕北,终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大会师,为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2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排除万难,胜利到达陕北。

  光阴荏苒,一晃80年过去了。80年前的长征,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敌人的围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这些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坚强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每每想起毛主席写的这首诗便想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这让我明白了红军那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长征的时候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一袋干粮》。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事,小兰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的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里冲走了,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小兰拔了许多野菜塞入麻袋,不久她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的时候,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大家就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小兰那顽强不怕苦,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品质。她只是一位13岁的小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舍己为人宁愿自己饿也要让别人多吃一点儿粮食。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民族精神;表现了红军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质。万里长征,艰苦奋斗,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守镒,抢险飞渡,特变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变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那永不畏惧,不怕牺牲,与敌人顽强斗争,爱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4

  80 年前,一支衣衫褴褛却目光坚定的队伍,用双脚丈量了两万五千里的征途。红军长征,不是简单的行军,而是用热血与信念谱写的英雄史诗。

  泸定桥上,十三根铁索寒光凛冽,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攀爬前进,身下是汹涌的大渡河水,心中却是 “为人民谋幸福” 的滚烫信仰;雪山之巅,寒风如刀、氧气稀薄,战士们相互搀扶着前行,冻僵的手仍紧紧攥着红旗,哪怕牺牲也要让革命的火种继续燃烧;草地深处,沼泽吞噬生命,战士们分食着最后一把青稞面,却始终没有一人放弃,因为他们知道,身后是千千万万等待解放的百姓。

  80 年过去,长征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长征精神从未褪色。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想退缩时,想想红军在雪山草地中咬牙坚持的'模样;当我们在生活中抱怨挫折时,看看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冲锋的身影。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无需再爬雪山、过草地,但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火炬,以坚定的信念面对挑战,以顽强的毅力追逐梦想,让长征精神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5

  翻开历史课本,一张红军过雪山的照片总能让我驻足 —— 寒风中,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裳,却把红旗举得高高的,那抹鲜红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耀眼。这面红旗,是长征精神的象征,80 年来,始终飘扬在我们心中。

  长征路上,红旗是信念的`指引。无论是四渡赤水时的灵活机动,还是巧渡金沙江时的机智果敢,战士们只要看到红旗,就知道方向在哪里,就有了前进的力量。有位老红军回忆,过草地时他曾体力不支倒下,是战友把他扶起来,指着前方的红旗说:“跟着红旗走,就能走出草地!” 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话,支撑着他走过了最艰难的路程。

  如今,那面红旗已化作我们身边的 “精神红旗”。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是 “生命至上” 的红旗在飘扬;在科研实验室,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是 “科技强国” 的红旗在飘扬;在校园里,我们认真学习、积极向上,是 “强国有我” 的红旗在飘扬。80 年风雨兼程,长征的红旗从未落下,它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勇敢向前。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6

  奶奶曾给我讲过一个老红军的故事:长征过草地时,一位战士揣着半袋青稞面,饿了就掰一点泡水喝。有天他看到一个小战士饿得晕倒,毫不犹豫地把剩下的青稞面全给了对方,自己却因为饥饿永远倒在了草地上。80 年后的今天,每当我想起这个故事,总忍不住热泪盈眶 —— 一颗小小的青稞面,装着的是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信仰。

  长征路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战士们没有充足的粮食,没有保暖的衣物,甚至没有足够的武器,但他们有最坚定的信仰。他们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路,所以哪怕牺牲自己,也要让这条路继续延伸。就像那位送青稞面的战士,他或许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会被记住,但他知道,自己的付出能让更多人看到希望。

  现在我们的生活衣食无忧,再也不用为一口粮食发愁,但那颗 “青稞面里的信仰” 却不能丢。在学校里,我们要学会分享,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奉献,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因为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红军战士用信仰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传承这份信仰,让它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7

  80 年前的长征路上,没有璀璨的灯光,却有无数 “微光” 照亮了征途 —— 那是战士们手中的火把,是他们眼中的.信念,是百姓们递来的一碗热粥。这些 “微光” 汇聚在一起,变成了照亮中国的希望之光。

  红军过贵州时,一位苗族老大娘看到战士们又累又饿,连夜煮了一锅粥送到营地。战士们想给她钱,她却摆摆手说:“你们是为老百姓打仗的,我这点粥算什么!” 就是这样的军民鱼水情,让红军在艰难的征途中始终有温暖相伴。还有那些年轻的战士,有的才十五六岁,却背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枪,跟着队伍走了一程又一程,他们的笑容,是长征路上最动人的 “微光”。

  如今,这些 “微光” 依然在我们身边闪烁。社区里,志愿者们忙着照顾老人、清理垃圾,是服务他人的 “微光”;马路上,交警叔叔顶着烈日指挥交通,是守护安全的 “微光”;课堂上,老师耐心地讲解知识,是传递希望的 “微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也要成为一束 “微光”,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他人、照亮社会,让长征路上的 “微光” 永远闪亮。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8

  爷爷有一双珍藏了多年的草鞋,鞋边早已磨损,鞋底却依然结实。他说,这双草鞋是他的父亲 —— 一位老红军留下的,80 年前,老红军就是穿着这样的草鞋,走完了长征路。这双草鞋,成了我最珍贵的 “课本”,让我读懂了长征的`艰辛与伟大。

  爷爷告诉我,当年老红军过草地时,草鞋是唯一的 “伙伴”。白天,草鞋踩着泥泞的沼泽,晚上,战士们就把草鞋烤干,第二天继续赶路。有的战士草鞋坏了,就用树皮、茅草临时编一双,哪怕脚被磨出血泡,也从不停下脚步。“不是不怕疼,是心里有比疼更重要的事。” 爷爷的话,让我明白了草鞋里藏着的坚持。

  现在,我们穿的是舒适的运动鞋、皮鞋,再也不用穿草鞋了,但那双草鞋教会我的道理却不能忘。学习上,遇到难题就像当年红军遇到的沼泽,我们不能退缩,要像编草鞋一样,一点点克服困难;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像战士们磨破的脚,我们要学会坚强,用毅力战胜挑战。这双草鞋,不仅是老红军的遗物,更是激励我成长的 “课本”,让我在人生的 “长征路” 上勇敢前行。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9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每次读到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我都会想起老师讲过的长征故事,想起战士们在艰难中坚持的模样。80 年过去,这些故事依然在告诉我们:坚持,是最珍贵的品质。

  红军过夹金山时,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顶白雪皑皑,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有位战士叫小战士,年纪才十七岁,冻得嘴唇发紫,却依然跟着队伍走。战友让他休息一下,他说:“我能坚持,多走一步,就离胜利近一步。” 就是这样的坚持,让红军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雪山。还有四渡赤水,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灵活机动、反复周旋,哪怕处境再艰难,也没有放弃,最终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需要 “坚持” 的时刻。比如练习钢琴,刚开始手指会疼,会觉得枯燥,但只要像红军一样坚持下去,就能弹出优美的曲子;比如跑步,跑到一半会觉得累,但只要咬牙坚持,就能到达终点。80 年前,红军用坚持赢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我们要用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让长征精神在坚持中传承。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10

  有人说,长征精神很宏大,离我们很遥远。但我觉得,长征精神就藏在平凡的生活里,藏在我们身边每个人的行动中,80 年来,一直闪闪发光。

  我的邻居张爷爷是一位退休教师,他退休后没有在家享福,而是每天去社区的. “四点半课堂” 帮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红军当年为了孩子能有好日子,付出了那么多,我现在能为孩子做点事,不算什么。” 张爷爷的话,让我明白了长征精神中的 “奉献”。还有我们班的班长,每次班里有同学生病缺课,他都会主动帮忙补课;每次打扫卫生,他都会把最脏最累的活留给自己。他说:“红军战士互相帮助才能走过长征,我们同学之间也要这样。” 这,就是长征精神中的 “互助”。

  其实,传承长征精神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是长征精神中的 “友善”;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是长征精神中的 “执着”;看到垃圾主动捡起,是长征精神中的 “责任”。80 年了,长征精神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平凡的小事中越发闪亮,指引着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11

  每当读到长征的故事,我总会想象:假如我走进 80 年前的长征岁月,会是什么样子?我想,我或许会是一名小卫生员,跟着队伍照顾受伤的战士;或许会是一名小宣传员,用歌声鼓舞大家的.士气。但无论是什么角色,我都会像真正的红军战士一样,勇敢、坚强。

  假如我在长征路上,看到战士们因为没有粮食而挨饿,我会把自己的干粮分给他们;看到战友因为寒冷而发抖,我会和他们挤在一起取暖。我想,我会学着编草鞋,虽然可能编得不好看,但能让战士们的脚少受点苦;我会学着辨认野菜,虽然可能会认错,但能帮大家多找一点食物。我知道,长征路上会有很多困难,但只要和大家在一起,跟着红旗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今天的我们,不需要再经历长征的艰辛,但我们可以把这份 “想象” 变成行动。在学习上,像红军一样不怕困难;在生活中,像红军一样乐于助人;在成长中,像红军一样坚定信念。80 年前的长征岁月虽然遥远,但长征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指引着我们成为有担当、有勇气的新时代青少年。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12

  80 年前,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为中国革命打开了新的局面;80 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经历一场 “长征”—— 一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 “新长征”。这场 “长征”,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在 “新长征” 的路上,有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攻坚克难,他们像红军突破敌人封锁一样,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有扶贫干部在大山里奔波忙碌,他们像红军过草地一样,不怕苦、不怕累,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有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他们像红军冲锋陷阵一样,为祖国赢得荣誉。这些人,都是 “新长征” 路上的英雄。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也是 “新长征” 的一员。我们的 “长征路”,就是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过硬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或许我们的 “长征路” 没有枪林弹雨,但同样需要克服困难、坚持到底。80 年前的长征已经落幕,但 “长征精神” 永远不会落幕,它会一直激励着我们,在 “新长征” 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 13

  80 年前,无数红军战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长征的胜利;80 年后,我们依然要铭记这段历史,致敬那些为了信仰而奋斗的英雄。

  记得在博物馆里,我看到过一件特殊的展品 —— 一件打满补丁的军大衣。讲解员说,这件大衣的主人是一位红军连长,他在战斗中负伤,却依然坚持指挥,直到牺牲。大衣上的每一个补丁,都记录着长征路上的`艰辛;每一处磨损,都诉说着英雄的无畏。站在这件大衣前,我仿佛看到了连长穿着它在雪地里行军,在战场上冲锋的模样,心里充满了敬佩。

  还有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他们或许只是队伍里普通的一员,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英雄” 的含义。他们可能是为了保护战友而牺牲的士兵,可能是为了传递情报而奔波的通讯员,可能是为了照顾伤员而忙碌的卫生员。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致敬。

  铭记长征,不是为了沉浸在过去的苦难中,而是为了从英雄的故事里汲取力量;致敬英雄,不是为了口号式的纪念,而是为了把英雄的精神传承下去。80 年过去了,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坚定、永不放弃。

【中学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周记】相关文章: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诗词12-01

有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诗词07-12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诗词的内容09-28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征文600字(精选11篇)10-26

长征颂--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11-05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小报11-01

忆长征(现代诗)--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作品赏析)06-14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简报07-31

纪念长征胜利的诗词(精选18首)10-23

忆长征(原创现代诗)--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作品赏析)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