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防拐防骗安全知识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学生的防骗安全知识
在电视上,总能看到小学生被拐骗的新闻,骗子总是抓住小学生的单纯心里实施犯罪行为,这也让家长们每天都心慌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的防骗安全知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防骗安全知识:
1、不要贪图小便宜。诈骗活动得逞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利用了受骗者爱占小便宜的心理。
2、不要在马路上向无证摊贩购买自己不了解合理价格和质量标准的商品。不要听信货摊周围有人叫好、喊便宜,甚至争先恐后去抢着买,说不定他们就是所谓的“托”。
3、提防魔术行骗。许多魔术行骗看似公平,实则暗藏机关,一般人看不出他做的手脚。如果稍有不慎,行骗者就有可乘之机,让你尝点甜头后,把你宰得头破血流。因此,遇到摆摊的魔术,一定莫入圈套。
4、不要轻易参与骗子的游戏活动。骗子的意图有时很容易被人看破,但是他往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或参与心理引你上钩。如一些马路骗子在街头巷尾摆设的游戏,他总是先引诱你参与,设法使你在参与中享受到乐趣,尔后诈骗你的钱物。
5、警惕骗子利用封建迷信诈骗。一些骗子利用看病、算命骗钱,利用想尽快看好病的心理引你上当,心甘情愿地拿钱去看病,其实得病就要正规医院去诊治,不要被迷信迷惑。
拐骗者常用的诱骗手法:
1、“权威诱惑法”
这类拐骗者之前做过一些“功课”,他们甚至能叫出孩子的名字,取得他们的初步信任。拐骗者大致会这样说:“我是受你爸爸、妈妈委托,带你回家。”
2、“物资利诱法”
这种诱骗方式主要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小朋友,我有一样礼物要送给你,你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3、“带路引路法”
诱骗者利用学生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引诱孩子。就像:“小朋友,你知道去某某商场的路怎么走吗?能不能带我去啊?”
遇到这类情况,我们千万不能跟他(她)走,因为我们不认识他们,也不了解他们的情况。
小学生防拐防骗的安全小知识
1、放学时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来学校接,要及时地告知老师,由老师联系家长,在不能确认的情况下不能跟别人走。
2、外出游玩时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行程告知父母或其他家人,说明大概的返家时间。
3、养成进出家门随手关门的习惯,一个人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来敲门,千万不要开门。
4、上下学、外出游玩、购物时,最好与同学、朋友、家长等结伴同行,节假日人流比较多,和家长上街或外出游玩一定要牵手、紧随家长。
5、不搭陌生人的便车,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玩具、礼物或食物,坚决拒绝他们的诱惑。
6、驾车的陌生人问路,要与其保持一定距离,不可贴近车身。
7、不独自通过狭窄街巷、昏暗地下道,不独自去偏远的公园、无人管理的公厕。
8、不要把家中的钥匙挂在胸前。不要在外人或朋友面前炫耀父母的地位或财富。
9、遇事先和家长老师商量,不能认为自己什么都会解决,擅自做主往往会导致危险发生。
发现自己被拐骗的解决办法
若在公共场所发现受骗或受到威胁,应立即向人多的地方靠近或跑进旁边的机关单位,并大声呼救,寻求帮助;
如已被控制人身自由,应保持镇静,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设法了解自己所处的地址及犯罪嫌疑人人数、口音等基本情况;
向人贩子、买主及相关人员宣讲国家法律,告知严重后果,伺机外出求援或逃走;
采取传小纸条等方式向周围人暗示你的处境,请求帮助,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不要放弃,想方设法,寻找机会向公安机关报案(拨打110电话求助),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或通过网络等一切可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尽快报警,说明你所在的地方、买主(雇主)姓名或联系电话。
新生防骗指南
一、热情帮忙,拎走行李一去不回。
骗术特点:骗子“欺负”新生人生地不熟,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员,“热情”地帮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再“调虎离山”,借机偷走行李。
防范措施: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二、替交学费,拿走钱后不知去向。
骗术特点:骗子以学生或家长身份混上车后,再以学校迎新人员的身份与学生、家长搭讪。取得信任后,以代交学费、前往银行取钱为由乘机诈骗。
防范措施:新生在报到时不要将钱物交给陌生人,报名交费务必亲自办理或交由家长办理。
三、冒充老乡,谈笑间盗取钱物。
骗术特点:刚入学时,新生相互不认识,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装扮成新生或者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他们的信任,并乘机盗走学生财务。
防范措施:对陌生人要想办法确认其身份,另外,宿舍记得及时上锁。
四、假冒师长,光天化日行诈骗。
骗术特点:假冒老师或学生干部,直接进入寝室向新生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比如要收取每人100元的班费等。
防范措施:入学后要尽快熟悉自己的辅导老师和作为辅导员助理的学生干部,遇到此类事情要及时核实求证。
安全防骗知识
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
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自己的银行卡号、姓名及个人情况,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把自己的通信工具给素不相识的人使用。不要随意告诉任何人(特别是素不相识的人)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或联系方式。
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自己详细的联系方式和个人基本情况,以防被人窃取。
为取得你的信任,对方会提供一些伪造的证件(身份证、学生证等),应仔细辨别其真伪,防止受骗。
不要相信手机上发来的中奖短信,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予理睬。
天上不会掉馅饼,拒绝上门推销。上门推销的物品不要轻易购买,如签字笔、笔记本、相册、钢笔等文具,化妆品、洗发水、运动鞋,或是笔记本电脑等物品,极有可能以伪劣产品等方式进行诈骗。
放人之心不可无。你可以诚恳地对待你的网友,但需要保留一些戒备之心。网络也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注意在网上保护自己,可能会有网友冒充你的家人或朋友向你借钱等行骗。
做兼职也要谨慎。同学做兼职尽可能通过组织到人才市场,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进行双向选择。对招聘兼职人员的单位进行认真核实,特别是网络营销公司,不要轻率自找门路。
遇到其他自己判定不了的情况时,请及时与辅导员或班主任联系。
返校防骗注意事项
第一,以查验车票等名义,骗取、调换旅客的车票。
第二,假称自己有熟人在铁路内部能买到车票,骗取旅客的票款。
第三,有的票贩子将已到站还未过有效期的中转签字票重新中转签字后卖给旅客,此种车票多数票面较旧,且已被剪口。
第四,日期、票价、到站、座别进行更改,使短途变长途,废票变成有效票,票价低的变成票价高的车票。
第五,以帮购买车票为诱饵,强行拉旅客住宿旅店,收取所谓的定票费;有的还以低价票冒充高价票,以短途冒充长途票。
第六,谎称车站售票房装修、整顿等原因不售票,借机向旅客高价出售车票。
第七,有的人装扮成购票者,和旅客套近乎,称“老乡”,取得旅客的信任后,以帮买车票、照看行李等手段,骗取旅客的票款和其他财物。
微信防骗小常识
1、微信投票诈骗:
日常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投票很常见,尤其是“帮宝宝投票”、“评选投票”,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是碍于朋友的面子帮忙投票,殊不知骗子们也正在利用这些渠道进行诈骗。有用户看到熟悉的朋友在其朋友圈上发此类信息,点击了网址链接,下载了里面的“微投票”软件,该病毒就在下载时传播了出去,自动把投票信息发送到通讯录的联系人上,并窃取用户信息。群发短信被扣费不说,还要小心手机绑定的支付宝、网银等。
2、微信点赞诈骗:
最近,微信“集赞礼品”的消息被疯狂分享。点赞送旅游、送机票、送消费卡……琳琅满目的“惊喜”时刻活跃着朋友圈。面对分享者的“求赞若渴”,很多人几乎不看内容就直接点赞,实际等你集满了那么多赞,去兑换礼品或领取免费消费卡时,才发现拿到手的奖励“缩水”了。还有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写着电话通知,但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数量够多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的真实个人信息。
3、冒充微信好友诈骗:
在微信里,人们以名称和头像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凭借此标识,人们在朋友圈内观察朋友发布的内容,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你可曾想过,不法分子可以下载用户的头像更换在自己的账号上,并修改了和用户一样的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微信里的另一个你,进而向你的微信好友进行诈骗。
4、微信公众号诈骗:
如今一些冒充商家的公众号制作得很“真”,用具有官方口吻的宣传语,显眼的企业LOGO来迷惑网民,让人们误以为这是官方账号。骗子打着“赠送礼品”的幌子,首先是让你提交微信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等完整个人信息,并且需要告知其收到的“手机验证码”才能最终获得礼品。很多人抱着“试一试,反正不花钱”、“万一能得到礼品”的想法,将虚假诈骗信息进行转发,甚至将验证码发过去,导致微信钱包的钱被转走。
【小学生的防骗安全知识】相关文章:
小学生防拐防骗安全知识10-18
中班防拐防骗安全教案02-20
防拐防骗安全教育总结09-25
防火防盗防骗安全常识01-07
防溺水安全知识07-24
防溺水安全知识07-29
防台风安全知识09-13
防溺水安全知识08-17
防踩踏安全知识10-31
防踩踏安全知识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