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希望有所帮助!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1、和孩子们做朋友
很多父母都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自己的主张,所作所为即使本身是错的,在孩子那里也一定是对的。就好比过去的皇帝,不论皇帝做什么,在臣子眼中,这都是应该的。
不能这样,父母应该和孩子们做朋友,他们做错了,父母勇于指出他们的错误;父母做错了,也要让他们大胆的指出来,而做父母的也一定要改正错误。
2、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发展的好,一般就变成特长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剥夺孩子获得特长的权利。要经常注意孩子们,看看他们都有什么兴趣爱好,除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外,父母一定要尽量支持他们。
比如,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练武功”,当时,兄弟两一有时间就会跑到院里比划,但每次爸爸都会严厉斥责:“你们兄弟两有病呢?”
各位尊敬的父母,请不要这样,一定要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在如今这个社会,谁要是没有特长,注定要被社会淘汰的。
3、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和孩子们说话的语气要改变,不要一副天王老子命令奴才的口吻,而要经常说一些诸如“我希望你会/不会......”“我希望你能/不能......”语气中多带一些请求、商量的口吻,而不是命令的口吻
4、给孩子尝试的独立空间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有一天,孩子为达到某件事情,一次次尝试,这个时候,做父母的要注意,你最好给他一句鼓励的话:“亲爱的,我相信你可以的!”然后转身离开,千万不要盯着他做,或者在他身边转来转去。
5、孩子没有“好”“坏”之分
做父母的千万不要用“好孩子”和“坏孩子”来评价孩子。在我们身边,我们经常能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交谈:“你如果做了某件事,你就是坏孩子......”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这样说,父母可以说:“孩子,你做的哪件事是错的,我不太喜欢,我喜欢你这样做......”
孩子们对“好”和“坏”看的非常重要,所以,千万不要拿这两个字评判一个孩子。
6、要过程不要结果
一定要记住,父母不是老板,孩子不是员工,对于孩子,我们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如果父母多赞赏孩子付出的过程,那么,他们在日后也一定会不惜艰辛的付出,然而,如果父母只会赞赏结果,那么,走捷径、动歪脑筋就成家常便饭了。
7、不要太在意成绩本身
这是大部分家庭比较严重的问题,太过于重视成绩,“你必须考100分”,父母们,千万不要这么做。当他们带着成绩单回家的时候,不要直接询问他们考了多少分,而要对他们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考了个好成绩,我给你买好吃的了......”
也不要急于看成绩单,最好能让孩子主动告诉你成绩。不要太在意成绩本身,考不到100分也不要斥责孩子,毕竟不是谁都能考100分。
8、参加孩子邀请的各种活动
当孩子说有运动会或者家长会,这个时候不论你多忙,一定要抽时间过去看孩子表演,这是鼓励孩子最好的方法。
不管孩子有没有赢得比赛,千万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失望,一定要肯定他们的付出,给他们加油打气。
家长教育孩子方法
1、让孩子自由玩耍
你知道吗?美国的教育专家汤姆斯和阿姆斯壮都说啦,对于学龄前的宝贝们,自由自在地玩耍比那些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活动更有益健康。咱们别总把孩子的时间表排得那么紧,给他们留点空儿,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玩。毕竟,每个孩子都需要那么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去发掘世界的奥秘。
2、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想要孩子快乐成长,就得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他人的连接。咱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整理旧玩具,捐给需要的小朋友,或者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义工活动。专家说了,哪怕孩子还小,也能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慢慢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运动让孩子更阳光
陪孩子踢踢球、骑骑车、游游泳,这些运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还能让他们变得更加开朗。运动就像是一剂魔法药,能缓解孩子的压力和情绪,让他们爱上自己,拥有正面的身体形象。每次运动后的那份成就感和快乐,可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哦!
4、笑声是最好的良药
常跟孩子开开玩笑,一起编些搞笑的歌谣,大笑一场吧!笑声不仅能让孩子快乐,对咱们大人也有好处。你知道吗?大笑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运动,能让身体放松,心情大好。
5、赞美要具体,别太空
孩子做得好,咱们别只说“真棒”。试试具体点,比如“你今天主动跟保安叔叔打招呼,真有礼貌!”这样的赞美,孩子听了更受用。不过,赞美归赞美,别让孩子觉得做好事就是为了得到奖励。咱们要让孩子明白,做好事的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和成就。
6、吃得健康,身体才棒
健康的饮食,不仅能让孩子身体强壮,还能让他们的情绪更稳定。咱们在给孩子准备食物时,尽量遵循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原则。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7、激发孩子的艺术潜能
尽管科学家们否定了“莫扎特效应”的存在,但无可否认的是,让孩子更多地参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能够极大地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当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或是拿起画笔自由涂鸦之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内心感受。让我们鼓励孩子们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吧!
8、拥抱,是最温暖的语言
一个轻轻的拥抱,就能传递无尽的爱和关怀。研究发现,温柔的拥抱能让早产儿更健康、更活泼。对咱们大人来说,拥抱也是缓解压力、平复情绪的好方法。所以,别吝啬你的拥抱哦!
9、倾听,是爱的表达
没有什么比用心倾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了。当孩子跟你说话时,咱们尽量放下手头的事情,专心听他们讲。别急着打断,也别帮他们表达,就耐心地听孩子说完。陪孩子上学路上,或者哄他们睡觉时,都是倾听的好时机。
10、放弃完美主义,让孩子自由成长
咱们都希望孩子做到最好,但有时候过于苛求完美,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比如,孩子没擦干净桌子,咱们别急着再擦一遍;东西没摆整齐,也别急着纠正。想想看,这些事情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不是关乎健康或安全的大事,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让孩子在尝试和犯错中成长,他们会更自信、更勇敢。
11、教会孩子解决问题
从系鞋带到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成长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时,那种快乐和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咱们可以引导他们一步步去解决问题:先确认问题是什么,再让他们想想怎么解决,然后找出解决步骤,最后决定是让孩子自己解决还是咱们提供一些帮助。这样,孩子就能慢慢学会独立面对问题了。
12、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蕴藏着独特的才能,我们应当给予他们舞台去展现自我。倘若孩子热衷于讲述故事,那便热心倾听,鼓励他们娓娓道来;若是对数字有着天生的敏锐,就带上他们一同购物,让他们在比较中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当我们对孩子的才能给予认可,并以满腔热忱相待时,他们会因此更加自信满满。切记,孩子所渴望的远不止物质上的充盈,他们更渴求的是我们的陪伴与那段共同成长的宝贵时光。
家长教育孩子误区
误区一:过度溺爱——爱的天平失衡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常常成为过度溺爱的源头。在爱的名义下,父母倾尽所有,满足孩子的每一个愿望,无论其合理性与否。殊不知,这种没有界限的给予,非但不能培养出感恩的心,反而容易让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他们习惯了索取,却忽略了珍惜与感恩的重要性。正确的做法是适度满足,同时教会孩子理解价值,学会感恩与回馈,让爱在平衡中传递,而非无节制地泛滥。
误区二:忽视情感交流——心的距离渐远
孩子的世界,除了物质的满足,更渴求情感的滋养。忙碌的生活节奏中,一些父母忽视了与孩子情感上的互动与陪伴,这种情感的疏离感会让孩子感到孤立无援,内心的空虚逐渐累积,进而产生叛逆心理,用反抗的方式来寻求关注。真正的陪伴,是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与他们共同经历成长的喜悦与困扰。情感的联结,是孩子安全感与归属感的基石。
误区三:过度控制——扼杀了自主的萌芽
“为你好”的旗号下,一些父母热衷于为孩子规划一切,从学习到生活,事无巨细,不留一丝自我探索的空间。这种过度控制不仅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还压抑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孩子在依赖中成长,缺乏面对挑战的勇气与能力。放手让孩子尝试,允许他们犯错,正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一课。通过错误学习,孩子将逐渐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个体。
误区四:缺乏鼓励与支持——浇灭了自信的火花
成长之路布满荆棘,孩子在遭遇困难和挑战时,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鼓励与支持。缺乏正面激励,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沼,变得自卑、消极,甚至对挑战产生逃避心理。作为父母,应当是孩子背后坚强的支撑,用鼓励的话语和实际的帮助,点燃他们心中的自信之火,教会他们如何从失败中汲取力量,勇敢前行。
误区五:沟通缺失——隔阂的种子悄然生根
沟通,是亲子关系中最宝贵的桥梁。当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变得稀少,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误解和隔阂便有了滋生的土壤。孩子感到被忽视,情感的诉求得不到回应,叛逆便成为他们表达不满的方式。有效的沟通,意味着主动倾听孩子的想法,分享彼此的感受,建立起相互理解与尊重的亲子关系。沟通,让爱流动,让心靠近。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相关文章: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09-03
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05-14
孩子叛逆家长要注意沟通方式10-03
家长须知家庭教育的方式10-20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03-16
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12-16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句子07-19
孩子顶嘴家长的处理方式有哪些08-20
家长别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内心的恐惧08-14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