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雪节气中医养生方式
中医认为,冬季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比较衰弱而阴气旺盛。所以冬季养生在一年四季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大雪是过后,天气会变得更加寒冷起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大雪节气中医养生方式,希望有所帮助!
大雪节气中医养生方式
一、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二、保暖护阳气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三、养宜适度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四、养勿过偏
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五、改善心情多吃香蕉和燕麦
今冬雾霾天不少,有可能让人变得阴郁,吕妍提醒,改善心情可多吃些“开心食物”,她推荐的是香蕉及燕麦等谷物。香蕉所含有的泛酸等成分,是人体的“开心激素”,能减轻心理压力,排解紧张与忧郁;燕麦等谷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可维护神经系统稳定,增加能量代谢,对抗压力、抗抑郁也有帮助。
大雪节气的养生要点
一、大雪养生的核心原则
顺应天时,以藏为本:大雪时节阴气最盛,但“冬至一阳生”,此时养生需兼顾“藏精”与“扶阳”,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好基础。
二、起居养生:早卧晚起,护好“三寒”
(一)作息原则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顺应冬季“藏”的特性,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如7-8点),避免阳气外泄。
午间小憩,养神护阳:中午可小憩15-30分钟,缓解疲劳,补充精力。
(二)保暖重点(护好“三寒”)
1. 头部寒:头部为诸阳之会,出门戴帽,避免寒风直吹(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2. 腹部寒:腹部有脾胃、肾等重要脏腑,穿高腰裤或戴护腹带,避免夜间踢被受凉(可常揉腹促进消化)。
3. 足部寒:“寒从足下起”,睡前用40℃左右热水泡脚15-20分钟(可加生姜、花椒),泡后按摩涌泉穴(脚心),补肾助阳。
三、运动养生:动静结合,微汗即止
(一)适合大雪的运动
温和有氧运动:八段锦、太极拳、慢跑、快走、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汗出伤阳”)。
室内锻炼:爬楼梯、靠墙静蹲、平板支撑,不受天气影响,适合上班族。
(二)注意事项
运动时间:选择午后或傍晚(非空腹状态),避免清晨低温锻炼(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热身与保暖:运动前充分热身(如活动关节、搓手),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避免受寒。
四、情志养生:静神少虑,调和心态
少思虑,防肝郁:冬季万物凋零,易引发抑郁情绪,可通过听音乐、读书、与亲友聚会等方式排解压力。
晒太阳,补阳气:每天晒15-30分钟太阳(尤其是背部),促进维生素D合成,改善心情(“日光疗法”)。
冥想放松:睡前静坐5-10分钟,深呼吸配合意念集中(如想象温暖的阳光),帮助安神入眠。
五、大雪养生误区提醒
1. 盲目大补: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人参、鹿茸等补品,阴虚体质者易上火,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调理。
2. 门窗紧闭:冬季需适当通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避免室内空气污浊,诱发呼吸道疾病。
3. 久坐不动:长时间久坐易致气血瘀滞,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揉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促进循环。
【大雪节气中医养生方式】相关文章:
大雪时节养生的方式06-20
大雪节气怎样养生12-08
大雪节气九大养生原则12-08
大雪节气养生必备小常识08-25
大雪节气养生朋友圈文案08-14
大雪节气的八大养生常识12-08
中医提醒大雪养生需牢记的原则有哪些08-21
大雪节气散文 关于大雪节气的散文12-01
大雪节气散文 关于大雪节气的优美散文06-16
大雪的由来及大雪节气的诗歌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