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爬行动物

时间:2025-07-08 17:36:46 诗琳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古老的爬行动物

  从生物学或化石方面的论证,爬行类无疑是起源于两栖类,特别是迷齿亚纲最接近于爬行纲的祖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在海洋馆里,除了大家都看到的大海龟,在一楼的小型缸内还有一个外形酷酷的龟——鳄龟,鳄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世界最大的淡水龟之一、有淡水动物王者之称,分为两大种类,俗称大鳄与小鳄。大鳄又名真鳄龟,小鳄又名拟鳄龟。鳄龟长相酷似鳄鱼,集龟和鳄鱼于一体,故称鳄龟。其头部较粗大,不能完全缩入壳内,脖短而粗壮,领背长有褐色肉刺,眼细小,嘴巴上下颌较小,吻尖,尾巴尖而长,两边具棱,棱上长有肉突刺,尾背前边三分之二处有一条鳞皮状隆起棱背,并呈锯齿口状,背壳很薄,上皮以棕褐色为主,偶尔棕黄色,背部具有三条模糊棱,并有放射状斑纹,后缘呈齿状,腹部白色,偶有小黑斑点,幼时黑色,四肢粗壮,肌肉发达,爪子尖而有力,善于爬行。

  大鳄龟与小鳄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头部

  大鳄的头比较尖,小鳄龟的头比较圆。大鳄龟上颌似鹰嘴状,钩大,小鳄龟上颌似钩状,但钩小。大鳄龟能扭头突然袭击其它动物,小鳄龟能连同身体扭头转向寻找攻击目标,甚至追咬。

  2、嘴部

  大鳄龟的嘴部比小鳄龟的要长,舌头为红色的结构,小鳄龟则没有这些特征。

  3、背甲

  大鳄龟的背甲甲峰很明显,而小鳄龟的甲峰则不明显,近乎平背,背甲看起来比较圆。大鳄龟的背甲上有3条凸起的纵走棱脊,褐色,每块盾片均有突起物,腹甲棕色,具上缘盾,小鳄龟的背甲棕黄色或黑褐色,有3条纵行棱脊,肋盾略隆起,随着时间推移棱脊逐渐磨耗。

  4、腹部

  大鳄龟的腹部有无数触须,小鳄龟的的腹部仅有少量触须,腹甲灰白色,无上缘盾。

  5、尾部

  大鳄龟的尾较长,小鳄龟的尾较短,尾的背面有一锯齿形脊,又称尾棘。

  6、生长速度

  大鳄龟小时候生长缓慢,当生长到250克以后,生长速度加快,在人工控温条件下,从250克到2500克只要1年的时间,在自然界出现最大的个体达100千克以上。小鳄龟在50克以下生长缓慢,从7g长到50g需要80天左右,在控温条件下,50克左右的小鳄龟长到2500克或7克左右的稚龟平均长到1500克仅需1年。在自然状态下,小鳄龟个体能长到23千克以上。大鳄龟和小鳄龟生长速度的差异主要是习性不同造成的,大鳄龟性情懒惰,不善于主动摄食,靠酷似蚯蚓的“舌头”引诱小鱼“上钩”,小鳄龟能主动摄食,生长速度比大鳄龟自然要快一些,因此国内养殖的小鳄龟比大鳄龟多。

  最古老的爬行动物

  在悠长的生命演化长河中,楔齿蜥宛如一颗古老的明珠,被视作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之一。它隶属于爬行纲喙头目,这一类群在演化的岁月里,大多成员都已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仅有楔齿蜥顽强存活至今,堪称 “活化石”。

  追溯楔齿蜥的起源,能回溯到大约 2.3 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那时的地球,被恐龙等大型爬行动物主宰,楔齿蜥的祖先便在这复杂的生态环境中艰难求生、不断演化。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历经侏罗纪、白垩纪的沧桑变迁,楔齿蜥目睹了无数物种的兴衰,自身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形态与特征,仿佛时间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格外轻柔。

  从外形来看,楔齿蜥与蜥蜴有几分相似,身体修长,覆盖着粗糙的鳞片,背上还挺立着一排醒目的刺状鳞片。但仔细观察,差异便显而易见。楔齿蜥的身体新陈代谢速率极为缓慢,这致使它生长极为迟缓,有的个体甚至到了五、六十岁仍能继续生长,寿命可达一百一十岁左右,在爬行动物中算是相当长寿的。而且,它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远超其他爬行动物,多数爬行动物偏爱热带地区,寒带的爬行动物常靠冬眠熬过寒冬,楔齿蜥却对低温的耐受性更强。

  楔齿蜥最令人称奇的,当属它头顶那独特的 “第三只眼”,学名松果眼。这只眼对光线极为敏感,在幼年楔齿蜥身上清晰可见,随着其逐渐长大,皮肤变厚,这只眼便被慢慢遮盖。尽管科学家们对其功能尚未完全明晰,但推测它或许与调节生物时钟、协调身体动作等功能相关。

  曾经,楔齿蜥的家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然而,随着岁月流转、环境变迁,加之人类活动与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如今它们仅在新西兰的部分小岛上还有踪迹。气候变化更是给它们的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巢穴温度的改变会影响幼体的性别比例,长此以往,种群的延续将面临巨大危机。

【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相关文章:

最古老的绘画形式09-21

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08-10

最古老的情诗选句,美到极致07-25

我国最唯美的古老情诗9首11-15

古老的城堡作文07-12

古老的北京作文06-16

我的“古老”作文11-27

古老的手指散文10-17

古老的颜色作文06-25

北京的古老民俗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