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事业部技术总结

时间:2025-07-16 10:26:37 蔼媚 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叉车事业部技术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叉车事业部技术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叉车事业部技术总结

  叉车事业部技术总结 1

  一、前言

  合力工业园叉车事业部项目建设是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加速做大、做强,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叉车事业部项目建设促进了合力股份产业结构、资产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有效资源裂解与重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叉车事业部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叉车核心技术手段,实现生产体系的重构与再造,由于生产体系的完整,生产手段的先进,极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合力工业园叉车事业部项目建设使合力股份具备了国内先进水平、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小吨位内燃叉车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柔性化、生产效率高、配套程度高、拥有核心技术手段的、先进的生产体系。

  二、合力工业园叉车事业部项目的项目建设目标

  以产品为龙头,专业化协作生产为基础,全面提升合力股份小吨位内燃叉车规模化、柔性化生产能力,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同行业同等水平的生产体系。项目建设将围绕主导产品的生产。项目建设及投资重点在形成核心制造能力的结构件制造、涂装、产品装配、生产柔性和高效率上。同时,根据生产流程、专业化生产的原则,组建和设置生产车间,建立新的生产模式,形成年产叉车20000台的生产能力。

  具体目标:

  1、强化物流的合理性,能够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事业部物流的最优化。

  2、强化事业部生产系统的`效率,在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换型和提高生产效率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柔性,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

  3、生产工艺及布局合理,工艺装备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关键工艺及工序达到国际同类企业水平。

  4、公用设施完整配套。

  三、小吨位内燃叉车事业部项目的主要组成、特点、优势

  3.1主要组成

  叉车事业部主要由结构件制造、涂装、装配、检测、仓库、办公及辅助6大部分构成,建筑面积25000m2。

  3.2特点

  3.2.1先进的物流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

  采用Andon系统,该系统是综合生产管理及控制系统。

  Andon系统的主要功能表现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与生产的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生产线质量及物料管理系统主要由质量ANDON和物料ANDON组成。

  本Andon系统采用大型的PLC为主控制器,以上位计算机为主配置和监视器,以总线网络结构连接Andon板、控制台、开关、按钮等和若干个控制器。

  3.2.2具有国内先进水平、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生产工艺设备

  结构件制造体系

  能力达到20000台叉车事业部主要结构件——车架、内门架、外门架、货叉架的制作任务。包括车架生产线、内、外门架生产线、货叉架生产线。各线按生产流程合理布置。

  (1)车架焊接线

  ①由左箱体焊接线、右箱体焊接线、尾架焊接线及总成焊接线4条部件线组成。左、右箱体焊接线平行布置,尾架线布置在车架总成胎附近,总成焊接线从车架总成组对好后上线进行总成焊接、二次组焊、钻孔、清理打磨、校正、屏蔽等工作。4条线上的部件通过空中悬挂吊和地面辊道输送,配以先进的控制系统。

  ②左右油箱、左右箱体的焊接采用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③车架的清理、校正、焊前板等工序采用在地面辊道上完成,工件按节拍顺利流动。

  (2)内、外门架焊接线

  ①内、外门架总成组对时间较长,各个零件定位要求高,设计将零件预先组焊成小部件,并设立轴头组焊工位,然后组对门架总成,保证产品精度。

  ②门架小部件外形小,结构简单,采用简易部件线,运输以地面无动力辊道,组对、焊接、加工设备按流程布置。

  (3)货叉架焊接线

  ①货叉架的焊接采用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②货叉架焊后采用油压机校正,设备在线布置。

  涂装线

  涂装线控制采用分散控制方式,强调控制方式、数据传输、与ERP系统的联系。涂装线输送系统不但连续运输,而且具有自动认址、转挂、停止、定位、统计、积存、升降、旋转等功能,通过PLC控制,实现复杂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有效地组织快节奏、高效率的大规模生产。

  ①适合叉车结构件涂装的多工艺流程。

  ②适合叉车结构件涂装加抛丸设备不下件的要求。

  ③适合叉车结构件油漆复杂程度不一的特点。

  ④适合叉车结构件涂装线工件烘烤、强冷要求时间长的特点。

  ⑤适合叉车结构件涂装线节能的要求。

  ⑥适合叉车结构件涂装线连接段较长的特点。

  ⑦适合车间组织生产

  ⑧适合大产量要求。

  装配线

  包括总装线和部装线。

  ①总装线采用计算机管理及调度、总线控制系统,在装配线设立计算机终端显示,总装线生产节拍按5分钟,采用连续式板链,运行速度0.5~1.5m/min,工艺设计按设1.0m/min。 14个工位。

  ②生产过程中,所有待装配零件输送到总装线或部装线指定装配工位,每个零件均进行编码,方便识别,减少辅助时间。

  ③桥箱总成采用采用地面输送小车由外协外购件库送到部装区,发动机、配重、轮胎采用自行葫芦由外协外件库送到总装工位;车架、门架采用地面移载小车或悬挂起重机由涂装线直接送到车架予装区和门架装配区,消声器、空滤器等采用AGV小车由专用件库送至指定装配工位,形成地面、空中立体输送网络。

  ④为加强部件的装配,提高部件装配的自动化水平,能够在部件装配的零件安排在线下装配,缩短总装线上的装配时间。发动机、桥箱总成装配、仪表架总成装配采用自动辊子输送机或板链按流水线组织生产,使部装和总装节拍相等。

  ⑤根据不同的零件装配要求,配备各种形式的起重设备和装配工具,对于超过15KG的零部件如油箱总成、电瓶、机罩等均采用悬挂起重机等设备配备专用夹具起吊,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⑥新车检查包括空载试验、满载试验,门架起升、制动速度、密封性能检查,可将室内试车间缩短为1.5h左右。

  3.3优势

  3.3.1生产体系优势

  项目建设围绕主导产品的生产,着眼于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和整体系统的高效益。重点研究和解决了生产物流、工艺、物料搬运、人机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控制、工程经济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问题。在形成核心制造能力的结构件制造、涂装、产品装配、生产柔性和高效率上,以系统工程为指导,在全面性、整体性的基础上,吸收了信息技术的特点,从而成功建成一个柔性化、集成化、高效的叉车生产体系。

  3.3.2生产效率优势

  建立实用先进叉车制造系统,利用了系统工程理论和物流系统分析技术,优化工程及技术设施,探索出提高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3.3.3组织优势

  根据生产流程、专业化生产的原则,组建和设置生产车间,建立新的生产模式。建立综合性的管理系统,把生产、库存、采购、以及财务成本等多项管理集成,充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整体效益。

  四、主要技术创新点

  4.1柔性化精益生产

  本项目采用以产品为对象布置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整个生产组织严格按市场要求制定,形成柔性化精益生产的模式,上下工序间衔接紧密,最大限度降低中间品积压,带有信息化识别装置的物流系统,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对市场的反应快,同时,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柔性化生产上也具有极大优势。

  4.2先进高效的核心制造能力

  合力工业园叉车事业部现具有的结构件制造系统、涂装系统、装配与试验系统,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等均属叉车生产的核心制造能力。由于各系统有效衔接,高效运行,保证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全面提高和柔性化生产的实现。

  4.3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

  采用的机械手焊接工作站、焊接生产线、涂装线、总装线、以及各种输送系统、输送方式,数据采集方式与控制系统等一大批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制造技术水平。

  上述生产工艺及设备不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也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

  五、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

  在合力工业园叉车事业部建成前,我国叉车行业的生产体系多为以工艺为对象设定,存在工序复杂、管理难度高、生产效率低、对市场反应慢、柔性化程度低,半成品积压严重、无法实施或难以实施信息化管理。叉车事业部是国内第一家叉车年产量超过万台的生产车间(或事业部),其生产组织完全按照以产品为对象设定,在物流管理与配送、生产线组织与功能、生产系统效率、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协作、技术经济指标等多方面均有开拓和创新。现生产实际表明,叉车事业部已成为我国搬运车辆行业(叉车)的样板工程,其建成与投产,对我国搬运车辆行业(叉车)行业的发展将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

  叉车事业部技术总结 2

  本年度叉车事业部围绕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开展工作,在核心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对接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也积累了改进经验,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技术研发方面,聚焦电动叉车能效提升与智能控制系统开发。通过优化电池管理算法,新款 3.5 吨电动叉车续航里程较上一代提升 18%,充电时间缩短至 1.5 小时,在行业能效测试中达到 A 级标准。智能控制系统研发取得进展,搭载的障碍物识别功能可在 0.5 秒内响应并触发减速,误报率控制在 3% 以下,已完成 300 小时场地测试。此外,针对低温环境作业需求,开发了电池预热模块,确保 - 15℃环境下叉车正常启动,填补了北方市场冬季作业的技术空白。

  产品优化工作成效显著。针对客户反馈的转向系统异响问题,技术团队通过更换高强度轴承与调整转向拉杆角度,故障率下降 72%;门架升降卡顿问题经液压系统流量调校后,运行流畅度提升 40%。全年完成 5 款主力车型的迭代升级,客户满意度调查显示,产品可靠性评分较去年提高 9 个百分点。同时,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新款仓储叉车中落地,核心部件通用率达到 65%,不仅缩短了生产周期,还降低了售后维修成本。

  技术难题攻克方面,年初面临的长轴距叉车转弯半径过大问题,通过采用全轮转向技术得以解决,最小转弯半径缩减至 2.8 米,满足了狭窄仓库作业需求。高压液压管泄漏问题经材质升级与接头结构改进,密封性能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相关技术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但在氢燃料叉车研发中,燃料电池耐久性仍未达预期,连续作业时长距目标值还差 1.2 小时,需在后续研发中重点突破。

  团队建设与技术储备同步推进。组织内部技术培训 12 场,涵盖新能源技术、智能仓储系统等领域,85% 的'技术人员通过技能考核;与 3 所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联合开发的轻量化门架技术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不过,技术文档标准化程度不足,部分设计图纸版本混乱,需在明年建立统一的文档管理系统。

  下一步计划重点攻关氢燃料叉车核心技术,目标将燃料电池寿命延长至 5000 小时;同时推进无人驾驶叉车的场景适配,计划完成 10 个典型仓储场景的自动化作业调试。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力争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 80%,为事业部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叉车事业部技术总结 3

  过去一年,叉车事业部围绕 “高效、安全、智能” 的技术目标,完成 23 项技术升级,实现 3 款新型号叉车量产,在动力系统优化与智能操控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

  核心技术突破

  在动力系统方面,针对电动叉车续航短板,研发团队通过改进电池管理算法,将续航能力提升 18%。新型锂电叉车采用模块化充电设计,充电时间缩短至 45 分钟,适配零下 15℃低温环境的电池保温技术已完成实地测试。柴油叉车则通过优化喷油嘴角度与涡轮增压系统,油耗降低 9%,排放指标达到国六 b 标准。

  智能操控系统是本年度重点攻坚方向。基于 5G 的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叉车运行数据实时传输,故障预警准确率提升至 92%,较去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加装的`毫米波雷达防撞系统,在车间复杂环境中响应时间控制在 0.3 秒内,全年辅助避免 17 起潜在碰撞事故。

  产品迭代与应用

  针对仓储物流行业窄通道作业需求,全新研发的三向堆垛叉车最小转弯半径缩减至 1.8 米,举升高度突破 12 米,已在 3 家电商物流园完成试点应用,货物周转效率提升 25%。为港口定制的重型叉车,通过强化门架结构与液压系统,承载能力从 45 吨提升至 55 吨,满足集装箱堆叠的高频作业需求。

  在客户反馈驱动下,完成 12 项细节改进:座椅减震系统升级后驾驶员疲劳度降低 30%;操作台按键布局优化使常用功能操作时间缩短 40%;新增的夜间作业照明套装,照度提升至 800lux,覆盖范围扩大至 3 米半径。

  技术团队建设与挑战

  部门通过 “师带徒” 机制培养 5 名青年技术骨干,申报发明专利 7 项,其中 “一种叉车能量回收装置” 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与 3 所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联合开展无人驾驶叉车路径规划算法研究,完成室内场景 1000 次自主避障测试。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智能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稳定性有待提升,低温环境传感器故障率较常温状态高 11%;重型叉车液压系统响应速度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下一步将重点攻关传感器恒温技术与电液比例控制算法,计划引入工业级 AI 芯片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

  未来规划

  2024 年将聚焦氢燃料电池叉车研发,目标实现续航 300 公里、加氢时间 5 分钟的技术指标;推动无人驾驶叉车在封闭园区的规模化应用,完成 5G + 北斗双模定位系统测试,力争在第四季度推出具备自主充电功能的原型机。

【叉车事业部技术总结】相关文章:

叉车司机技术总结(精选9篇)12-19

金融事业部工作总结09-21

事业部年中工作总结07-24

新叉车司机个人总结09-09

叉车工作总结09-13

叉车工作总结09-21

叉车司机卸货的工作总结06-12

叉车司机工作总结07-24

关于事业部的年度总结10-29

叉车年终个人总结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