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1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始自明代的.南京。除夕又叫大年夜,是人们最忙的一天,掸尘扫地,做年饭,贴春联。史载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令“公卿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令对联所用纸笺必须朱砂染色,名为“万年红”。“红”、“朱”同意,暗示朱家子孙永坐江山。此为汉地大年贴春联风俗之始。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比如家有丧者,头年贴紫色春联,第二、三年贴黄色春联并加贴横批和“天庆”。天庆是镂空成花纹的长方形红纸,贴在门楣上,一般贴五张,然后贴横批。另外,中秋节吃月饼也缘于朱元璋的提倡。据说徐达攻下元大都后,朱元璋曾命以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消息所用“月饼”作为赏赐群臣的节令糕点。
南京市民过年一般都要炒一样素菜,叫“十香菜”。菜以镜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红枣、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往往在以荤菜为主的年饭家宴中最受欢迎。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年灯节这一带仍非常热闹。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2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将至,草木纷纷凋零,窗外的柚树早已光秃秃的,像一个孤苦老人站在那里,好像冥想着什么,好像在等着什么。
此时恰逢凛冬,枯黄的树挺立在园中,光秃秃的杆子上只有零星几片叶子,对比着身旁四季常青的香樟,真像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一样,然而新年常来的却一直热闹,喜悦,尽管冰天雪地,大街小巷仍就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万物都在等待它的到来,湖里的鱼,土中的`虫,空中南飞的大雁,每逢新年,小小的屋檐下一直充满欢声笑语,包围着一个个温馨和睦的家。
寒冬里的新年从不缺席,清晨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早餐铺。最多,也最实惠的是羊肉汤,家家食肆都卖。羊肉汤色香味俱全,品尝时须先喝汤再吃肉,味道甚好。抄手比羊肉汤略贵,是极美味的,薄薄的一层饺子皮里包着鲜嫩肥美的肉丸,滑,嫩,鲜,香,非常不错吃。如果再在鲜汤里加上一勺辣椒油,一捆细粉丝,一把白芝麻,入口便会叫你张目结舌:这东西竟这么美味!
论新年,最让人心动还是晚上放烟花的时刻,乌黑的天空中,绚丽多彩的烟花与黑暗中的明星在对话,五颜六色的大球重叠在一块,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也成了光的海洋,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颗颗宝石镶嵌在夜幕中,最后,日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地坠落下来,漂亮极了。
老家的新年还有着一个老北京的风俗。院子里洒满了芝麻秸儿,大家在上面踩的咯吱咯吱响,这叫“踩岁”,闹得筋疲力尽,睡前给大人请安,这是“辞岁”;大大家就要拿出钱给大家,这是“压岁”。
我想念家乡的新年。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3
今天是除夕夜,也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新春佳节。
春节,同学们都知道,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所有的人都认为“春节很热闹,因为它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可不是这样想的,这个节日是用来纪念一个怪物的,它的名字叫“年”,它经常吞食过路的人们,可把人们害苦了。后来,出现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公公,他制服了“年”。人们为了防止“年”再跑下来,就用放鞭炮、贴红纸来吓“年”,所以就有了现在过年的习惯。
我的家乡在北京延庆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包饺子,奶奶告诉我“饺子”又名“交子”代表“更岁交子,团圆福禄”。还有一个传说,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后,在家乡白河岸边见百姓捱饥受寒,耳朵冻烂,在冬天,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附近搭棚派药,用羊肉、驱寒草药煮熬成“祛寒娇耳汤”,加入用饀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据说吃后身体会发热,两耳很快就痊愈了。吃饺子时,先往一个小碗中倒入一些醋,用筷子夹起饺子,轻轻蘸几下就可以吃了,吃了一口“真好吃,一点儿也不烫。”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整个饺子全部塞了进去。就这样,一碗饺子顺利地被我“消灭”了。
深夜,家家户户的灯渐渐地熄灭了,整个北京市进入了梦乡,这时,一股浓浓的雾包围了北京,使春节的夜晚更加朦胧,更加迷人。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4
我喜欢春节,因为过一个春节我就又长大了一岁,我更喜欢家乡的春节,因为家乡的春节很有趣,它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欢乐。怎么样,现在就听我说说我们家乡的春节故事吧!
春节帮爷爷贴春联、贴门神,这是我自依依呀呀蹒跚学路时候就乐于干的“活儿”, 刚开始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它好威风啊,爷爷告诉我这是保卫咱家的卫士,是贴到门上的。瞧我,拿起大刷子,一下、两下……浆糊飞到了春联上门神上、飞到了我的新衣服上、也飞到了爷爷的裤子上,爷爷夸我真能干,抱起我就用胡子“亲”我的脸蛋,当然这是我很小的时候,现在已经成长为标准的“小帮手”了。
包饺子,这可也是我喜欢干的“活儿”,大年初一一个奶奶会给我一个小面团,任由我捏成各种形状。过年家家都要包一枚硬币饺子,大年初一一大早谁能吃出来就预示着一年来谁福气最大,我已经连续两年蝉联“福星”了,嘿嘿!。
还有我最高兴做的一件事就是放烟花,家乡的天空夜晚繁星点点,很适合放烟花。每次聚集了很多的观众,看着礼花弹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样照亮了整个夜空,听着乡亲们啧啧的赞叹声,我心里美极了!
再有意义的事就是大年初一早上了,天还不亮,我就会被鞭炮声叫醒,新的一年开始了,街上会像集市一样热闹上了,乡亲们会互道祝福、互拜新年,家家都会拿出最好的礼物招待客人,我就跟着爸爸妈妈去各家各户拜年,也就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小客人。
当然,我们家乡的春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的话,就欢迎到我们的家乡来吧!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5
说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放炮这一活动,乡间的,男女老少都玩过。
随着公鸡的叫声,我迅速从床上爬起来,飞奔到爸妈的卧室:“今天大过年的.,快起来!”我看着妈妈,“买炮”两个字一直说不出口,就这样熬到了中午,妈妈才想到买炮这一回事。到了集市处处都是鲜红鲜红的,炮的品种各式各样。我大喊道:“妈妈,你要是不把这些给我买一遍,我就不走了!”经过一个小时的挑选,总算买完了。
一回到家,我立马拿着擦炮和穿天猴跑到广场去炫耀,等小朋友们一靠近,我就点燃擦炮,扔在他们附近,嘣的一声,小朋友们被吓得到处乱窜和尖叫,我就喜欢看他们这样,感觉自己“无敌”的存在,玩儿了一会儿,发现这样下去根本就是浪费。于是我带着朋友们去堆稀泥,然后我一一把炮插在泥堆顶点,心里乐呵呵的,朋友更高兴到飞起来。我们石头剪刀布,输了的就去点引线。可为什么上天选择了我,我慢慢的移动双脚,脸尽可能的离泥堆远一点,我心绪杂乱,感觉兔子就在心里乱撞,我点燃后转头就跑,人群里就属我叫的最凶,最惨。几声炮响过后,我被大人们抓回去说教了一番。
过年放炮是为了赶走年兽而搞出来的活动,几乎每年都有鞭炮声,正是这样才有我们悠闲快乐的日子,希望这一活动可以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6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当然河南也有自己的风俗。
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回到了老家。还未进门就闻见一股香气十足的饺子味儿就钻入了我的鼻子。一进厨房看见锅里那一个个如鱼儿一样精巧的饺子映入我的`眼帘,光是看着就让人咽三口水。到了晚上一盘盘美味可口的饭菜陆续端上了桌,其中那洁白如玉的饺子尤其美味。
过年吃饺子是我们河南的传统风俗,饺子的外形类似元宝,煮饺子时让饺子在锅里滚一滚,寓意来年财源滚滚、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吃过年夜饭以后,我们来到屋外把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放,那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可为什么要放鞭炮?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特定的日子就会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年十分害怕放鞭炮的声音,于是人们便用鞭炮驱赶年,还把那一天叫做“过年”,于是便有了过年放鞭炮这一习俗。其实,放鞭炮还有另一种说法,压住邪嵩要放鞭炮,爆竹一响,就说明旧年过去新年到来。
放完鞭炮后,大人们在屋里谈论一年的不易,一直谈到深夜。我们小孩儿也迟迟不睡和小伙伴一起玩。这就说到春节的另一个习俗,“除夕守岁”很久以前中国民间在除夕就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7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客人们纷至沓来的来到我家,大人们就会给咱们小孩压岁钱,咱们小孩在新年里最开心,因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咱们一家人忙开了。妈妈在大门上贴春联。映入我眼帘的是“日丽春常驻,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正要贴在门上。妈妈连忙阻止我,说道:“‘福’字应该倒贴,就是‘福’到的谐音,福光临咱们家了。春节帖春联有喜庆、财气、吉祥之意。”我一听,赶紧把“福”字倒贴了。爸爸也在精心准备,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我想:这红灯笼难道不就代表着咱们祖国的面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吗?
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的圆形鞭炮也放在门口。大人们拿着打火机把一个个的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响,圆形鞭炮“嗖”飞上天,再“轰”得一声爆炸。咱们小孩子开心极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还有吃饺子,吃饺子最有趣了,这吃饺子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那谁在新的一年里的`运气将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也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然而不管吃到的也好,没吃到的也好,这种抢着吃饺子的气氛是最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咱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8
我的家乡在温州文成,这里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
“啪啪啪!轰轰轰!”又开始放鞭炮了。我心想:这才几点呀就开始放,真惹人烦!我把被子盖到头上,继续睡大觉,以养足精神。
八点的时候,爸爸在我耳边轻声说:“今年祭祖也带你去,快起来!”听到这句话,我欣喜若狂,立刻掀开被子,穿上衣服,套上裤子,直奔卫生间开始洗漱。洗完后,我和一群大人们开始出发去祭祖的地方。
过了一会儿就到达了目的.地,这里黑漆漆的,只能依靠亮光看清楚一点点,四周都是砖瓦砌成的墙。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放鞭炮,正当我拿着一卷鞭炮和打火机时,却被一个人打了一下。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她说:“祭完祖之后才能放。”听完,我露出无奈的表情,心想:真是太扫兴了!
开始祭祖了。我和长辈们拿起篮子里的杯子、碗和筷子,在桌上摆好,倒上酒,摆好水果和菜之后便开始祭拜。我学着大人们的模样,弯下腰,跪在垫子上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念叨着:“我要有很多钱,大吉大利……”妈妈让我来烧纸钱,我先拿了一张,点燃后就放在盆里,然后迅速地把下一张铺开,盖了上去,重复几次后,火烧得越来越旺。
纸钱烧完后,就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放鞭炮。我拿起一大卷鞭炮放在地上,用打火机点燃那根细长的引线,然后迅速地跑到屋里面。“嘣啪!啪!啪啪!”白色的烟雾,就如同迷蒙的仙境一般。一些胆小的孩子则依偎在妈妈怀里,耳朵被捂着,而有些大人们自己也闭着眼睛不敢看。鞭炮放完后,还要把菜装到篮子里,再把倒过酒的杯子洗干净,一起放到里面。
这就是我们家乡与众不同的习俗——祭祖、放鞭炮。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9
我的家乡不像大城市那么豪华和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的,下面,让我来告诉你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一尘不染。之后,人们会去彩虹、大型超市出售各种水果,比如糖、年货等,这些都会放回袋子里。
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在新年时要在家里贴春联和鞭炮吗?让我给你解释一下。
很久以前,在一个有着黑暗洞穴的山谷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名叫“年”的怪物。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当新年来到新年的最后一天,它会降临到人们的身上。这个村子里的人会把门关上。但是,村里村民还是有办法进去吃村民的',村民们也没办法。许多村民到城里过年去了。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里的路上,一个仙女对村民说:“怪物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听了村民们的话,他们把红色对联放在门上,把鞭炮放在门前。当怪物来了,他们会看到红色的东西和砰的巨响,跑到山上的恐惧。这样,燃放爆竹和坚持新年权利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当我的家乡在新的一年里,每个家庭都会有一顿丰盛的饭——一年的晚餐。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着一桌的菜、有鸡、鱼等。让我们看看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有很多钱呢!
这真是令人难忘的新年!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10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节日。中华民族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民族,过着头等大日子的传统习俗可是规规矩矩的、一点也不能少。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上写着对新一年的祝福。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门中还有一个福字。我们通常会将福字贴倒,意为福到了。这看似简单的习俗。放鞭炮。
我们会在大年三十放鞭炮,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生性异常凶残,每年冬春之交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比较聪明勇敢的.人就想到一个妙计:在院中摆放“年”爱吃的东西,当“年”来时,大家就放鞭炮、敲锣鼓,是“年”落荒而逃。
从此,放鞭炮的习俗也就保存了下来。压岁钱。这个习俗是孩子们的最爱,这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吃团圆饭。我最爱的还有团圆饭,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最爱吃饺子,而在北方的团圆饭中饺子又必不可少。饺子可以包很多馅,样子也各异,是最具传统色彩的家常便饭了。
包饺子是一门学问,别看家中长辈手十分灵巧,包饺子迅速而美观。其实,饺子的厚薄、饺子馅的多少、煮饺子的时间……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许少了或没有做好哪个环节,饺子就没有那么美味了。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饺子有馅,便有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去,以寄托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过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欢乐。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11
《舌尖上的中国》曾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是的,说的就是香肠、腊肉。这些味道是我的家乡重庆过年时不可缺的年味儿,是记忆中家的滋味,灌香肠、熏腊肉也就自然成了重庆过年的一种仪式、一种风俗,重庆人碗里有了香肠腊肉,才叫过年!
又到了一年年尾——重庆大街小巷、村头村尾灌香肠、熏腊肉的时候。家家户户阳台上无一不用晾衣杆挂满了腊肉香肠,看上去喜庆无比,浓浓的年味一下子就出来了。
我站在外婆、外公身边,一边帮忙一边好奇地看她将新鲜猪肉绞成肉丝,加以配料调味拌匀,接着套上“肠衣”,最后均匀地分成一段段,打好结后用一根绣花针放掉多余的'气泡和空隙……和家人一起准备香肠是年味儿的开始。
灌好香肠,也不能忘记熏腊肉。飞速发展中的重庆过年年味儿最浓的,除了香肠,非腊肉莫属。当腊肉挂起,熟悉了味道入口瞬间,那种俗世的热闹和烟火气又回来了。“重庆的腊肉沿袭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民间加工秘方,“外婆一面用各种材料熏制,一面对我说”使腊肉从鲜肉到加工再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能让肉就不坏。“哦,所以用橘子皮和柚子皮熏制是为了这些啊!“不错,而且这样还能使得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外婆耐心地继续讲到。原来一块腊肉也有这么多学问!
经过一系列的制作,到了香肠腊肉可以摆上餐桌时,春节就正式开始了。全家人围在一块儿,享用这独具一格的地方美味,满是年味儿的浓厚气息。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12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如:包饺子,拜神,守岁,舞狮等。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包饺子。
有关包饺子的`传说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娇耳汤》: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医生,他任长沙太守时,他看见许多平民百姓在临近春节时,因天气十分寒冷,经常冻伤耳朵、手等。那位医生看见后,就用羊肉、辣椒等驱寒的药材包成娇耳,做成娇耳汤分给所有平民吃。那些冻伤的人吃了娇耳汤后,冻伤全都好了。所以从此以后每年的大年初一,人们在庆祝新年时,就模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食物,那就是今天的饺子。
每年到了除夕那天,外婆和外公早早起床,大扫除、贴对联、挂灯笼……到了下午才正式开始包饺子。刚开始,我和外婆在一旁做包饺子的馅料。有五花肉、玉米、蔬菜等许多五颜六色的配料,看得我眼花缭乱。外婆负责将肉和洗好的配料剁碎,而我负责将蔬菜洗好并削开,同时将玉米粒剥下来。剁好后将所有的配料倒进一个大盘里,并加入油、盐和酱油,混合搅拌,配料配好后,就可以包饺子了。外婆先用清水粘粘饺子皮,然后将配料用勺子挖一大勺放到饺子皮上,接着将皮的两边合上,折出花纹,最后用手一压,一个饺子就完成了。
我跟着外婆包了好几个饺子,可每一个饺子在包好后就裂开了嘴巴。正当我焦急得想补救办法时,外婆却笑呵呵地说:“你看看你包的饺子,都没有用力折花纹,虽然中看,但不中吃啊!”我恍然大悟,最终做出了令我最满意的饺子。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呢?你也来试一试吧。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13
我的家乡在武汉,每逢春节时,贴春联,猜灯谜,烧爆竹,做团圆饭等这些风俗一下子来到了武汉的每家每户,而令我难以忘怀的是20xx年春节前的团圆饭了。
先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团圆饭的来历吧。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员外雇了一个好厨师。眼看就要过年了,自己的儿子却一直没个信儿,老厨师没什么办法,只能把饭做好叫俩口高兴点儿。三十那天,他儿子回来了,厨师因儿子回来了有三个人,所以觉得两个菜太扫兴了,于是又加了一个菜,厨师将这顿饭称为团圆饭,表示全家团圆。
每到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全家就忙活起来,女人们有说有笑的买菜去了,男人们则在家里贴春联,扫尘等。而我们小孩子们自然就在水塘边放烟花爆竹。不一会儿,菜就买好了,这下厨房里传出了一阵清脆的丁当声,浓浓的烟雾夹杂着浓郁的香味一下子飘散在家里,走进厨房一看,洗菜的洗菜,切肉的切肉,煮菜的.煮菜,年味越来越浓了,只见灶台上全是腊味十足的大鱼大肉,还有一串串的肉肠。窗外大街上早已挂上红红的大灯笼,鞭炮声此起彼伏。我的心里早已兴奋不已怦怦跳个不跳。夜幕降临了,团圆饭也做好了,口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桌上已摆满了丰盛的饭菜,快看,大伯的京菜、奶奶的鄂菜、妈妈的粤菜,还有我们家独创的谌菜。“祝我们的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干杯”,祝福声把团圆饭推向高潮。
香甜的团年饭已开启,今年我们团团圆圆的相聚实属不易,这顿饭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医护工作人员的默默的付出,不能忘记钟爷爷,不能忘记张院长,以及为了千千万万人民身体健康付出的英雄们。欢迎大家来我们家一起吃上热气腾腾、年味十足的团年饭。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14
我的家乡是泸县奇峰镇,那是一个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宝地。在那里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田地,日子过得非常富足。
每年到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放鞭炮,贴对联,发红包,这也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是你们能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放鞭炮、贴对联、发红包吗?现在就由我来告诉你们吧!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他无恶不作,是村里人们的噩梦。有一次那妖怪又来袭击村子了,夜晚所有的村民都关上灯,房门紧闭,唯独有一家却灯火通明。那妖怪急忙跑向那户人家,想把他们通通吃掉。突然,响起一阵鞭炮声,那个妖怪吓得连忙抱头鼠窜,原来这家人在办喜事儿,结果刚一放鞭炮,妖怪就被吓跑了。从此放鞭炮就成了人们对付妖怪的最佳手段了。对了,人们还会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在小孩子的枕头下塞红包,因为那妖怪怕红色的东西。从此以后人们就再也不怕妖怪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春节除了放鞭炮,贴对联,发红包,还要吃团圆饭。这个团圆饭必须要有鸡鸭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还有各种蔬菜水果,还要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饭后大人们有的洗碗,有的聊天,还有的在陪孩子们,孩子们也有的看电视,有的放鞭炮,有的玩耍。
春节,其意义就是今年团团圆圆,来年红红火火,庄稼收成更好!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15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俗千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一个团圆的日子。
春节令我心跳加快、口水直流、面红气喘的还是——饺子,我对饺子独有情钟,饺子不仅能活络气血,令人食欲大开,不同的馅料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相传,在汉朝末年某个春节,著名医家家张仲景周围的很多百姓耳朵都冻裂了,张仲景便把姜、肉馅、葱……包进面皮里,做成耳朵状,百姓们吃了后,很快就恢复了健康,所以每年春节人们都会包这种“耳朵状的包子,饺子就这么诞生了。
春节这一天,我会卖力地包饺子,就为在吃的时候能多吃一些,肉馅必须加的足足的,直到饺子露出圆圆的“西瓜肚”,按照四川的老规矩,妈妈还会在一个饺子里偷偷塞一枚硬币,而吃到硬币的.人,那一年都会有福气。所以,我每逢吃饺子,都会多吃几个,不但因为更有机会吃到硬币,也因为饺子实在太好吃了,一口咬下,肉汁在嘴里乱窜,香味扑鼻,蘸一些醋,一口包入嘴中,嚼一嚼,面料混合肉馅,香味能够飘到十里之外,除此之外,春节还有舞龙,舞狮,赏花灯……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得当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然是一个传说,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遐想。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春节的风俗作文09-18
家乡春节的风俗作文10-03
家乡的风俗作文春节12-20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09-25
春节家乡风俗作文通用04-20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范文10-02
家乡的风俗春节作文优秀06-16
春节家乡风俗作文范文11-20
家乡春节的风俗作文(精选25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