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时间:2025-02-20 16:49:49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通用10篇)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1

  【学习目标】

  1、能读懂全诗,并体会诗中情景交融之美。

  2、《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思念之情。

  3、叠字的作用及背诵全诗。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内容】

  【基础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迢迢牵牛星( tiáo ) 皎皎河汉女( jiǎo ) 擢素手( zhuó ) 弄机杼(zhù )

  泣涕零如雨( tì ) 盈盈一水间( jiān )

  2、解释重点词语:

  擢发难数(拔下) 过蒙拔擢(提拔) 擢素手(伸出)

  泣涕涟涟 感恩涕零 涕泗横流 泣涕零如雨 (泪水)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迢迢:遥远。皎皎:明亮。河汉:银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擢:举起、摆动。素:白。)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章:整幅的布帛。)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去:离。几许:多少。)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盈盈:清清。间:隔。 脉脉:含情相视而不语。)

  【文本解读探究】

  1、你知道哪些牛郎织女的传说?

  乞 巧。

  传说织女的手艺极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 在少女之间,遂发展出了“乞巧”的习俗。 乞巧的习俗大约早在汉代就形成了。

  乞巧用的针就分双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七夕晚上,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針,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

  2、具体研习,突出难重点

  (1)首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诗意: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视点:站在地上,仰望天空

  修辞手法:互文(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 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

  问题:这首诗的意象就是一个人,她就是织女。为什么用“河汉女”而不用“织女星”?

  (与前面的“星”重复,又不押韵,而且河汉女还引起下文人物的活动和情态。)

  (2)三至六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诗意: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札札地正在织布。

  一整天不见她织成一匹布,却见她愁容满面,泪落如雨。

  视点:转移到天上--银河之畔

  问题:织女是天上最能织布的人,而且那么忙碌,却织不成一匹布?

  (表明她被思念折磨得没有心思织布,织女内心悲痛之情溢于形外。 )

  (3)七至十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那银河清清浅浅,两岸间相距又该有多远呢?清清浅浅的一水相隔,却只能含情相望,不能互诉衷肠。

  视点:从织女的角度写。

  问题:银河很清很浅,应该能自由往来,那为什么两人却不能见面呢?

  (是有人压制了她的爱情。反问的语气,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

  3、本诗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牵牛、织女两星为题,借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星的相思之苦,形象的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课堂基础练习】叠音词的运用:

  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

  “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 “ 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 “ 纤纤”是写素手之细,

  “ 札札”是写机杼之声, “ 盈盈”是写水流的形态, “ 脉脉”是写相视之神态。

  表达效果: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2

  教学目标

  1.会写“皎、章、泣、盈、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4.能了解七夕节所涉及的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教学难点:

  能了解牛郎织女所涉及的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图片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梁祝、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牛郎织女鹊桥会”图片,指生回答。

  明确: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牛郎织女鹊桥会。

  联系已学知识:其中有一个,我们五年级已经学过了。

  明确:牛郎织女。

  2、指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预设:传说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织得一手好彩锦,用彩绵来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织女讨厌成天呆在机房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牛郎。之后两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用天河将他们隔开,后抛不过织女,便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上相会一次。每到这天,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二、初读感知

  1、创设情境:据传说,这年的七夕,喜鹊不知什么原因,忘了到天上搭桥去了,害得我们的织女啊,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牛郎织女的一首诗,请同学们齐读题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认为容易读错的字词。

  3、质疑:这首诗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明确:没有作者

  简介《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它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中,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不是作于一时一地,其作者也不是一人。古人对《古诗十九首》评价很高,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后世很多诗人也都学习、借鉴了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一般题目为诗首句。

  4、指生回答朗读时要注意的字词

  明确:“纤”这里读xiān,不要读成qiān;“脉”这里读mò,不要读成mài。“涕”不要读成了dì。

  指生读诗后学生齐读。

  5、教师配乐范读,指生学着老师读的样子读一读。

  方法总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齐读。

  6、这首诗读起来感觉怎么样?抓关键词,明确叠词的作用。

  叠词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了,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是很常见的运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是主人公最纯真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到汉代,“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那是紧张的战争氛围中,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唐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是一位伤心之人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低声倾诉。

  这些叠词的运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种种情态,让人浮想联翩;同时,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图片

  三、深入探究

  1、自由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释义,掌握互文见义。“迢迢”“皎皎”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

  预设: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但是,牵牛星是否也皎皎,织女星是否也迢迢。我们管这个叫作——互文见义。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而又明亮。那既然是互文,可不可以调换一下。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

  明确:迢迢属之牵牛,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由此说来,又不能互换。诗歌语言的微妙就在此处了。齐读这一句话,读出牵牛远在他乡的寂寥,读出织女女性的柔美。

  (齐读)

  2、同义替换,明确主角

  河汉女是什么意思?把这句话换成“皎皎织女星”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而且河汉女则更让人能想到她是一位女子,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可见写法不同,艺术表达效果也不相同。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感觉?

  朗读指导:“迢迢”读出遥远的距离,读的悠长一些,“皎皎河汉女”则读得快一些。

  3、抓关键字,体会形象

  此时作者要写的还仅仅只是一颗挂在天上的星星吗?皎皎河汉女,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呢?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读一读这四句诗,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弄”字可不可以换成“推”?“札札推机杼”,“推”才是在织布机上工作的一个标准动作。你们觉得哪个更好一些?“弄”是什么意思?织女此时正在织布机上工作,却是用了“弄”这个字,说明她此时什么样的心情?

  此时的织女心不在焉、心神不宁,心思不在织布上,那么她在想些什么?

  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这两句诗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了一个什么样的织女?

  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突出了织女的勤劳形象,更表现了织女因牛郎、儿女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正是因为此时的织女十分的苦闷、伤心,这也就导致了什么后果?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学生齐读

  织女思念牛郎,泪如雨下,心里十分痛苦而无心织布。谁能来读一读这几句诗?

  指导朗读:注意读“纤纤擢素手”时,语调放得轻柔一点,读出柔美之感,读“札札”时,读得稍微短促一点。

  4、代入情景,感同身受

  终于到了这一天,织女来到了银河畔,却只能和牛郎隔河相望,“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是什么意思?“脉脉”是什么意思?谁能试着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他们为什么“相顾无言”“不得语”呢?

  预设:因为中间隔着“清且浅”的银河。

  那又清又浅的银河是怎么隔开两人的?中间隔着的仅仅只是银河吗?

  明确:是无涯的云汉,“清且浅”却只能相顾无言,更加突出了两人之间的离情别绪。

  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盈盈的是什么?仅仅只是银河吗?仅仅只是银河里的水波吗?

  明确:还有织女含情脉脉的泪波,脉脉的眼波。

  如此可望而不可及,即便咫尺也是天涯,以此相隔之状写出了织女的失落之感、哀怨之情。

  (板书:相隔之状 相思之情)

  齐读后四句诗

  朗读指导:注意读得舒缓一点,“脉脉不得语”这一句适当拖长语调,读出织女,清浅银河却望眼欲穿的感觉。

  四、课文主旨

  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总结:《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夫妻之间的离情别意,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2、学过这首诗,想必你对织女一定有了一个很深的了解,让我们齐读全诗,读出可望不可及的哀怨,读出那咫尺即是天涯的失落,读出织女与牛郎相隔两地的相思之情。

  五、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看一看,下列古诗词有什么共同点?

  图片

  明确:都与牛郎织女有关。

  如牛郎织女此类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梁祝双双化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孟姜女哭倒长城,这些民间传说题材多样,内容广泛,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文明发展有巨大贡献。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表露出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

  下课。

  教学反思

  图片

  1.体会叠词韵味,感受古文之美。

  叠词的运用是本诗的一大特点,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而且使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加动人。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背诵打下基础。因此,我按时间顺序拓展了一些叠词的诗句,让学生明白叠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很常见的运用,在倾听老师的吟诵、解读中体会叠词的韵味和美感。

  2.研读古诗大意,体会相思之苦。

  诗歌的教学重点在于想想、品读、悟情。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在关键处给予指导。紧扣人物感情,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我借第一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换字、换词将原本的织女星具象为了一位女子,并以对这个女子的形象、心情的分析勾连全文,做到了结构、思路清晰,也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共情。

  3.创设相关情境,引导情感理解。

  诗歌本身并没有明确时间在七夕之时,在一开始我将情境明确到了这是一个没有鹊桥的七夕,从而引导学生体会织女相望不得相见的离别愁苦,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七夕、乞巧节与牛郎织女传说的关系,对相关节日进行联系与拓展,让学生对织女的感情体会更加深入。

  4.不足之处。

  在古诗讲授时也展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首先,对于诵读形式、方法的作用、目的不够熟悉,时常随意穿插,既浪费了时间也达不到预先想要的目的;其次,情绪过于紧张,是对课堂不自信的表现,时常在想的是下一步的教学环节,而非对学生的观察与评析,这也是备课不够充分的表现;最后,对古诗本身的分析不够深入,如《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在创作之时是否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形成呢?或是可能只是古人观星发现了如此的现象,进而联想到自身,抒发对离人的思念之情。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3)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的炼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分析意境,修辞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诗中的'爱情美

  二、教学重点

  能背诵全诗,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的爱情美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以七夕节的故事导入

  2.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3.文学常识的积累,《古诗十九首》简介

  4.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让学生集体朗读全诗

  (2)听录音、正音正字、解决重点字词

  (3)朗读指导

  5.品读诗歌

  (1)首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让学生齐声朗读)

  这两句的开头都用到了叠词,叠词的作用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缠绵悱恻

  让学生翻译这两句话,起兴、互文

  明确:视点:站在地上、仰望星空——远景

  (2)三至六句: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叠词:纤纤、扎扎,让学生翻译

  明确:视点:转移到银河之畔——近景、特写

  (3)七至八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视点:从织女的角度写,深入其内心(虚化)

  思考:为什么不说河汉深又宽阔,而说河汉清且浅?PPT答案

  (4)九至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让学生翻译

  明确:视点:从织女的角度写,替其审视与幽怨。

  6.重点考点

  7.主旨

  8.总结

  9.拓展探究

  与《鹊桥仙》(秦观)比较异同

  10.作业:背诵全诗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4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爱情的忠贞,希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无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这首诗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节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详见课文下注)诗歌翻译参考: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纺织。整天都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就像下雨。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距离又有多远?

  隔着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四、层层深入,鉴赏分析

  (一)基本内容

  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

  (二)写作思路

  明确:一二句描写环境,中间四句描写织女,最后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板书:两星的形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

  (三)诗句鉴赏

  1、鉴赏诗歌叠词之美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板书:迢迢——距离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纤纤——手之修美

  札札——织布之声

  盈盈——河水清浅之貌

  脉脉——相视之态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使诗歌更具浓郁的抒情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无论谁,其实一直都需要美好的感情。诗人用织女的意象来表现自己追求美好爱情而不得的痛苦,我们因为有美好的感情,所以读了之后会深深的理解并同情。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学能模仿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答:《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2、鉴赏诗歌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觉得此诗表达了相思之苦,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可以看出,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擢”举起,“弄”是摆弄。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可以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件”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也可以看出,“迢迢”,遥远的样子。牛郎织女相2

  隔天涯,这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这首诗,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写相思!这就达到了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板书: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

  那么,诗中写得这种思念仅仅是天上才有得吗?不,是人间离情的写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绪人间离愁”(板书:天上悲歌,人间写照)

  五、拓展迁移:

  (一)宋朝的苏门四学子之一,秦观也写了一首“鹊桥仙”来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诗也是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这里写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说忠贞的爱情又何必在乎是否日夜的厮守呢?虽然他们只能在七夕相会,但只要他们忠贞不二、心心相印就足够了,同学们怎么认为呢?

  (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却还要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有人说,牛郎织女每一次的相逢都是一次漫长而痛苦的等待过程。他们这样心心念念,最终还是等来一个比等待过程痛一千倍的相逢,这样的爱情太苦,爱情不该如此。那么,你认为牛郎织女式的爱情值得吗?

  梁祝双双化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孟姜女哭长城,这些痴情男女用生命与所有的信念捍卫着忠贞的爱情,他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成全了自己也成全着后人。这种心心相印的爱情是温暖、是希望、是人们永久的信仰。每当我们拾卷重读,闭目遐想,千年前的荡气回肠就会遥遥走来,久久击打着贫瘠的情感荒漠的灵魂。

  六、课后作业背诵《迢迢牵牛星》,预习《短歌行》,完成习题

  补充资料:从前有一个牛郎,他有一头老牛,一天,老牛跟他说,仙女会下到凡间,到小河里洗澡,让牛郎悄悄拿走一个织女的衣服,这样她就会留下了给他做媳妇。于是,那天牛郎便跑到小河边,照着老牛的话做了。也可能是一见钟情吧,他们相爱了。后来,经历了一些小故事,他们两个人终于生活在了一起,还生了两个小孩,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人仙不能结合,王母娘娘发现后将织女抓回天庭,织女被抓走后,老牛就告诉牛郎,自己死后用自己的牛皮做成筐,挑在肩上,就可以飞到天上找织女。牛郎照办,他挑着两个孩子,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却从头上拔下一根金簪,划了一道长长的天河,这样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他们苦苦的相思感动了喜鹊,喜鹊就飞上天搭成鹊桥让他们相见,这样王母才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初七相见。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5

  【学习内容分析】

  《迢迢牵牛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必修一的第17课。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很能代表《古诗十九首》的整体风格。本诗借牛郎和织女相思而不得团聚的哀怨,表达对东汉末年社会观念和社会环境对百姓所造成伤害的委婉控诉。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深入挖掘并体悟诗歌情感的成因,训练“旧瓶装新酒”“缘事而发”的写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通过比较阅读,深入挖掘并体悟情感的成因;训练写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树立积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品读诗歌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运用多媒体、插图创设情境,请学生讲述民间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接着,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和情感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对诗歌情感的成因进行挖掘,训练“旧瓶装新酒”的写作思维。

  【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情境促读,读中悟情;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学时】

  2课时。

  【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学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流传非常久远的故事,历代文人都借助这个传说创作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其中有诗

  有词还有电影。而我们今天要学的也是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材的诗歌。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请同学来重温一下这个浪漫的爱情

  故事……

  2.在同学们演说故事的基础上,老师补充牛郎织女的文学掌故,先有先人对星宿命名,后有神话,而后有传说。从《诗经小雅大东》到西汉《汉宫阙疏》无情节的记载,再到东汉的《迢迢牵牛星》。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一)读诗歌,品故事

  1.齐读诗歌,然后自读,用诗句回答幻灯片上的问题。

  本诗的主体?(皎皎河汉女)

  主体在做什么?(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做得怎么样?(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为什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明确主题:夫妻咫尺天涯,无法团圆的悲苦。

  2.谁能将织女的这种悲苦泣涕朗诵出来?(学生个人朗诵,教师点评,再教师范诵)

  (二)深入探究

  设问:牛郎星和织女星到了《迢迢牵牛星》就有了故事,有了情节。可是东汉文人为什么要将故事编成这个样子呢?跟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系吗?

  明确:东汉末年,大一统帝国分崩瓦解,豪杰并起,混战连年,百姓流离失所;传统的婚姻门第观念使有情人难成眷属(联系《孔雀东南飞》)。

  三、比较鉴赏,启发思维

  1.幻灯投影秦观《鹊桥仙》,赏析并设问:《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相比,就立意上来说,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明确:这两首诗词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文本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迢迢牵牛星》是悲苦哀怨的,而《鹊桥仙》是积极坚强乐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出词人对爱情的珍视和坚守,因此对于现代人而言,秦观的爱情观更有高度,更有指导意义。

  2.写作引导:由这两首诗词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题材,我们可以根据现实和个人情感表达的需要加以改编和利用。这种写法叫“旧瓶装新酒”或“故事新编”。

  3.投影欣赏我省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

  四、写法迁移,自主创作

  1.思考交流:如果结合我们的社会现实,让你新编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会怎么构思?

  (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发言交流)

  2.作业: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打开思路,结合社会现实新编牛郎织女的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学生作文附后)

  五、总结

  《古诗十九首》里的古典诗歌,都比较通俗,比较容易上口,很好读。建议同学们把十九首诗歌找出来读读。但读文学作品,应着眼于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因而,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将“品―悟―写”三者结合起来,积极开动脑筋,将作品往深处挖掘,丰富我们的思维和素养;积极动笔创作,增强我们作文的生命力。

  第二学时:

  学生习作点评。

  附:学生优秀习作

  牛郎织女的今世缘

  高一(3)班陈施敏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唉”织女轻蹙眉,微摇头,移出琉璃榻,叹道:“现在天国大兴工业,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听说人间还好,何不下凡一游?”打好了如意算盘,擦了擦被废气熏出的涕泪,翩翩而去。

  可是由于劳累,飞了没多久,头一晕,便失去重心,从高空直坠下来,掉进了牛郎家的牛奶池里洗了个牛奶浴。都说女孩子出浴时是最迷人的,可织女的小样别提有多狼狈了,把农庄里一人数牛吓得够呛。

  那人就是牛郎。这小子经过无数的摔打跌爬,总算有了点成绩。可是命运老爷见不得他功成名就,硬是把他经营得火红的牛奶加工一条龙给搞砸了。咋搞的?很简单,就是往牛奶里加了点三聚氰胺,再把牛奶售给“三鹿”公司加工成奶粉,营销全国各地。可命运老爷下手狠了点,以致牛郎债台高筑,每天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天天没事干就去挤牛奶,牛奶把牛奶池都装满了,他就去跟老奶牛聊天。老奶牛告诉他:“你别愁,你的Mr Right将要到来,一切会好的。”于是,牛郎天天拿着小板凳,坐在屋里等命中人,躲避债主。

  牛郎回过神,大喝一声:“你是谁?你以为这是卖广告啊?难道‘樱雪’公司找你拍牛奶浴广告吗?!”

  织女抹了抹脸上的牛奶,弹了弹头上的.奶滴,没好气地说:“你说什么?拍什么广告?”说话间,已恢复当初亮丽而淑婉的模样,牛郎被惊艳了一番。好歹牛郎也是一代美貌胜潘安,两人在几秒之内沦陷,坠入了情网。

  牛郎向织女说清了现况,怕养不起她。织女摆摆手,说:“我会让你东山再起的!”

  织女说到做到,靠着标致的模样,参加了选美大赛,连晋数级,登上了冠军宝座。接着电影公司、电视剧导演、著名明星公司纷纷向她伸来橄榄枝,当粉丝问她的保养秘诀时,织女微笑:“因为我喝牛郎家的牛奶,所以我长这么美。”

  霎时,牛郎家的牛奶销量大增,牛郎不仅还了巨债,分公司还一开再开。可是,好景不长,王母家刚安装了数字电视机顶盒,看见了织女俏丽的模样,于是,立即遣天兵天将织女抓了回去。

  牛郎那个悔呀!因为天天处理公司的业务把织女给忽略了,让王母有机可乘。牛郎决定暂停业务,把织女抢回来。

  王母娘娘看见牛郎追上来了,就取下银簪,在天际划出了一条银河。牛郎哈哈笑:“你土不土啊!多少年了,你还用这招?翟志刚同志,麻烦你加快点速度。看!那就是织女,漂亮吧?能否抱得美人归,就全靠你了。”翟志刚点点头:“保证完成任务!”

  在王母娘娘的惊叫声中,牛郎与织女搭着火箭回到地球。

  后来,王母娘娘不想后世人说她没有用,就遣人做了两个玻璃人像,在银河两岸遥遥相望,命名为牛郎织女星……

  此篇习作读来天马行空,诙谐搞笑,虽然有点无厘头,但又充分显示了小作者对现实的洞察力和作文的想象能力。将牛郎和当今的牛奶行业联系起来,将织女与当今的选美风拉上关系,可谓是天衣无缝,令人拍案叫绝。搞笑之余,那种隐隐的现实批判力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反思】

  《迢迢牵牛星》这一课,文本很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法,着重对诗歌本身进行赏析的话,课堂就很难有深度。因而我就自创了“品―悟―写”三位一体的授课方式。对于这么短小精悍的诗歌来说,极大地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进一步挖掘了深度。既深入了文本,又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爱情观,多方面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事实证明,这一节课打开了学生新的写作思维,很多学生都创作了有现实针对性的新牛郎织女故事,激发了他们无穷的创造力。个人认为,这一课上得很高效,对自己的教学也很有指导意义。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爱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本课重点

  (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2、诵读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

  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牛郎织女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美文。(板书课题)

  2、古诗简介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出示课件)

  时间:东汉末年。(战乱年代)

  思想内容: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

  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再请学生自读诗歌,请一生朗读,学生评点。再请一生读,师多鼓励。

  欣赏配乐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PPT展示)

  PPT展示: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两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纤纤/擢/素手。

  再次朗读全文,看看能否品出美感。

  4、诗歌赏析

  再读诗歌,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从诗中哪里读出这样的情感的?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上做记号。

  品析字词句,说说叠词的效果。

  师:此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何以看出?

  生:“相思”。(学生异口同声)(板书:相思)

  师: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师: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观点。

  师:提问和分享的时间到了。时间有限,机会难得,大家可要抓紧啊。哪个小组先来回答?

  生: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可以看出,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

  师:织女的动作娴熟?“擢”什么意思?“弄”又是什么意思?

  生:“擢”举起,“弄”是摆弄。

  师:那她有没有全身心地织布呢?

  生:没有,正是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

  师:是啊,也可以说她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啊!

  生: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可以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

  师:读最后一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

  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凝眸深情地远视牛郎,却不能与他对话。

  师:说得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一水之隔,不能共语,多痛苦啊!还有吗,除了这几句?

  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

  师:“河汉清且浅”,是啊,让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师:噢!全文共十句,八句都已写到了相思了,那么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含有相思吗?

  生:也有啊!“迢迢”,遥远的样子。牛郎织女相隔天涯,这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

  师:“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师:看,这首诗,可以说用“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这些手法达到了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

  生:句句写相思!(板书:环境渲染,动作描摹,情感刻画)

  师:要达到这种“不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在语言上定有它的独到之处,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叠词的运用,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师:很好!(多媒体展示,这几组叠词)谁能说出它们的作用?

  生:叠词使得诗歌质朴清丽,情趣盎然,增强了节奏感。

  师:很好,从总体上说的。还有吗?

  生:叠词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显得感情凄美,婉转缠绵。

  师:这位同学也是提纲挈领地从总体上说出了叠词的作用,那么谁能分别具体说出叠词的作用?

  生:比如“脉脉”,让人联想到织女脉脉哀婉的眼神,咫尺天涯不能共诉衷肠。

  师:再如?

  生:还有“迢迢、皎皎”让人想起星空浩瀚,相思之人远隔天涯。

  师:很好!当然,还有“纤纤”让人联想到织女的柔弱,“札札”写出声音,环境单调,气氛凄凉,突出了织女内心的凄苦。

  师:咫尺天涯,深情难诉。人人都说——

  生:相思苦啊!

  师:是,相思苦啊!

  5、朗读升华:赛读(展示幻灯片)

  同学们,刚才已入情入境地研读了诗篇,接下来请你们根据所学的方法和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读得更好。

  6、拓展训练

  牛郎和织女的相思是如此之苦,他们最盼望的莫过于一见啊。假设我们此刻就是牛郎或织女,七夕前夜,牛郎、织女感慨万千。用第一人称描写牛郎或织女的心理活动。

  推荐写得最好的,我们共同分享!(巡视,询问哪位同学写得好,同学推荐)

  7、作业

  (1)背诵全诗。

  (2)想象牛郎织女相见时的场景,写一段描写当时场景的文字。

  8、教师寄语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大家在欣赏诗歌精练含蓄的语言的同时,运用你们新奇美妙的想象,冥想诗歌图画般美丽的意境,感悟诗人真挚动人的情感。在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同时,收获美丽的诗意,收获精彩的语言,收获或浅或深的感动,从而提升我们的人格魅力。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7

  一、相关知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梁代萧统《文选》;原本无题目,一般拿每首诗的第一句作题目。

  题材内容分为两类:抒写失志和伤时之感;写相思离别之情。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抒情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五言诗成熟,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二、朗读指导:

  五言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把握全诗:

  迢迢(注音:tiáo;解释:遥远)牵牛星,皎皎(注音:jiǎo;解释:明亮)河汉(银河)女。

  纤纤(注音:xiān)擢(注音:zhuó;解释:举起、伸出)素手,

  札札(注音:zhá解释:织机声)弄机杼(注音:zhù;解释:梭子)。

  终日不成章(经纬交织的布幅),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离)复几许(多少)?

  盈盈一水间(注音:jiàn),脉脉(注音:mò;解释:含情相视而不语)不得语。

  本诗写了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苦,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恋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四、艺术特色:叠词的使用

  本诗十句之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表现什么?有什么效果?

  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修美,“札札”是写机杼声之繁忙;“盈盈”是写银河水之清浅,“脉脉”是写相视含情之态。(叠词的作用)

  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叠词的表达效果)

  五、拓展延伸

  (一)读下面一首宋词(《鹊桥仙》),从思想内容、诗词立意、艺术特色比较与《迢迢牵牛星》的不同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参考观点:

  1、从思想内容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对牛郎织女进行深情的慰勉,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

  2、从诗歌立意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实际上是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同时,深深流露的是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叹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悲凉。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

  3、从艺术特色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8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资料及地位。

  2、学生经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经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资料,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感情故事。

  教学重点:

  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其思想资料,品味牛郎织女的感情的凄美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感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而今日,我们将学习另一篇感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感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

  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资料。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学生起来朗读,正音

  他读得怎样样好不好

  点拨字音:

  纤:xiān纤维素qiàn纤夫(板书)札zhá

  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一样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这是一首描述织女思念牛郎的感情诗,也能够把它归为“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应当说是较为哀怨的。

  2、团体朗读

  来,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读出来。

  (团体朗读)

  3、录音播放

  来,我们听一下录音,看别人是怎样朗读的,大家要认真听。

  4、好,大家听了这么多遍,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指明学生回答)

  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感情故事: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男女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

  (一)把握诗歌资料,体会其情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译文:牵牛星位于遥远之处,织女星明亮而皎洁。

  提问一: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明确:描述对象——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织女。“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感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引申:牛郎织女的感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感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学生初中已经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请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所以,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降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而织女则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之后,织女私自偷下凡间,重遇牵牛(牛郎),两人遂结为夫妇,生一男一女。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王母娘娘明白后,十分生气,命令天兵天将把织女拘回天上。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箩筐里,奋力追赶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织女之间一划,变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色河川(银河),于是,牛郎在银河以南,织女在银河以北,遥遥相对,无法相见。

  探究:那里用到了什么手法

  明确:那里用到了“互文”的手法。“迢迢”既修饰牛郎,也修饰织女;而“皎皎”同样也是这种情景。

  知识点回顾: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译文:织女摆动纤细雪白的手,织机“札札”作响。

  明确:那里进一步描绘了织女织布的形象。

  据说织女心灵手巧,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一样而变幻它们的颜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译文:(因相思)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匹,哭得泪如雨下)

  提问二:前一句写织女忙绿地织布,她整天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呢为什么“泣涕零如雨

  (之前我们学过《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十三能织素”,而织女是仙女,肯定比刘兰芝厉害得多,为什么还是会“不成章”呢)

  明确: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

  提问三: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什么情感

  明确: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到至极。这种情感,我们应当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背)

  相去复几许

  译文:银河既清且浅,相距又有多远

  且:并且,表并列关系。

  去:距离(一词多义:离开;除掉;丢弃;到去。)

  复:副词,又(一词多义。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赋税徭役;通“覆”覆盖;繁复)

  提问四: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当能够涉水而过,可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那么作者借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

  明确: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是因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的阻隔,感情被扼杀、遭遇挫折。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情人的感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仅有又清又浅的银河相隔,(牛郎织女)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那么,那里就给我们交代了什么(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二)艺术特色

  提问五: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叠字的使用有何作用

  叠词的使用或是状貌或是摹声或是绘情都准确而生动收到较佳的效果。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在《迢迢牵牛星》中,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

  “迢迢”,写距离之远(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皎皎”,写星光之亮(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明艳动人),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由远而近,先物后人。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

  “盈盈”写水之物貌(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仅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四、课外拓展

  1、牛郎织女鹊桥会古来诗词吟咏多。他们动人的感情故事至今被传诵。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七夕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下头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鹊桥仙·七夕》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异常是最终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众人大多慨叹牛郎织女相见太难时,它却反其意认为坚贞的感情不在于耳鬓厮磨。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9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迢》诗的叠词妙用,

  2.探究《迢》诗的意境。

  二、重点难点:

  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方式:

  鉴赏课形式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A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我们学过“初七及下九”这个文化知识,其中“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之为“七夕”。“七夕”是一个完美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那么为什么说“七夕”是一个完美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呢?因为这牵涉到一个美丽传说,大家明白吗?(对,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B提问学生

  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给大家介绍一下牛郎织女的故事呢?

  故事: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向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头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最终,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回到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轻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两人一见钟情。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最终被天帝明白,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忙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细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十分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找同学描述,说出大意即可,注意时间)

  是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真是让人感动。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异常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个美丽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

  那么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诗作是什么?(最早是见于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板书题目)

  今日这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

  2、正音练习

  A朗读课文

  我们来一起朗读《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注意要有感情,“迢迢牵牛星”预备起,好的,大家读得不错,可是开头部分似乎不太整齐,大家明白为什么吗?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的题目和开头一句完全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有学生看了注解,有反应)对,我们先来看看课本注解1,明白了吧。它收录在南朝梁代的所编的《文选》,像这样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的诗歌还有另外18首,题为《古诗十九首》。我们再把此诗读一遍刚才大家开始读的是一样,但不是从同一地方读起。我们再把此诗读一遍,这次记着从标题读起,以后读书也应养成这样的习惯,“迢迢牵牛星”预备起。

  (在学生读书时,在黑板上写上“纤纤”,“脉脉”,重点指出,并根据前两此学生读书情景而增删)这个词怎样读呢?qian还是xian呢,对,读xian,maimai还是momo呢?,读momo。

  3、正文

  A自读

  此刻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这首诗

  B问题:

  好,时间到

  a)这首诗是把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都告诉我们吗?是在复述故事吗?还是写了某一部分看看课本。

  (生答)(教师给予提示:相见?相爱?分离?)很好,织女写的是离别后的情形。

  b)我们明白牛郎织女被银河所阻隔,那么具体环境情景到底是如何呢?诗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遥远的样貌,“皎皎”,明亮的样貌,“迢迢”“皎皎”我们称其为叠音词,大家找找,这首诗共有多少个叠音词呢?对,共有六个。把他们划出来。这首诗掌握这六个叠音词比较重要。

  (教师把这六个词标在黑板上,首先在迢迢后标上路远)

  迢迢——路远环境

  皎皎——星明亮描述

  纤纤——手细织女

  札札——织布声的

  (不成章,零如雨)相思

  盈盈——水清浅悲痛的

  脉脉——情之深原因

  c)牛郎织女只能一年一度相会,那么在平时不能相见的时间里,牛郎织女各自都在干什么啊?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

  首先牛郎在干什么呢?有哪些描述吗?(生答)对,诗篇当中并没有对牛郎进行直接刻画。

  那么,织女呢?(织女平时都在做什么呢?)

  哦,在织布,哪里看出来呢?很好,“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标上“纤纤”“札札”)织女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一扎一扎地穿梭纺织。刚刚我还听到有同学说织女在“哭”,哪里写织女哭呢?“泣涕零如雨”,那里的“涕”是鼻涕还是眼泪呢,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中最终一句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里的“涕”又是什么意思呢?对,都是眼泪的意思,织女哭得泪如雨下。

  d)并且这位织女是终日“札札弄机杼”却织“不成章”,心灵手巧的织女一整天在织布却织不成布,还“泣涕如雨”呢?难免让人奇怪,引起读者的极大好奇?大家明白她哭的原因吗?

  e)具体在哪里体现呢?是的,在最终的两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原先啊,织女是因为浓浓的相思而悲伤不已。是啊,虽然又清又浅的银河阻挡着他们相见,但割断不了的是有情人的无尽相思。河汉,就是指银河,古诗最终两句交代了织女悲痛的原因。(板书:悲痛的原因)

  C串讲课文

  刚刚我们从环境描述——织女的相思——悲痛的原因对这首诗这首古诗资料进行了解,我给大家再把文章的大意串讲一次,看课本,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的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一扎一扎地穿梭纺织。

  一整天都织不成布来,哭得泪落如雨下。

  银河的水又清又浅,相隔的距离又有多远呢?

  在又清又浅的银河两边,只能含情注视而不能互诉衷肠。

  教师问:《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到达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经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仅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同时,还使诗歌具有浓厚淳朴的民歌风味和婉转流利的音乐美,既深化了主题,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D学生提问

  针对这首诗的字词,大家看看有哪些字词的注音和解释还不清楚,能够提问,坐着就能够了(教师做解答,也能够找学生解答)

  E朗读

  我们再把诗歌朗读一遍,能够试着看黑板板书试着背诵,“迢迢牵牛星”预备起。

  F背诵

  不错,我看到不少同学能背诵了。好,这次合上课本,大家一起背诵。

  很好,今日的课上到那里,下节课我们讲《短歌行》,会讲到曹操,大家做好预习。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 10

  教学目标:古诗表达思念的常用意象

  教学过程:

  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泪别小姑时有这样一句话:“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注释说古代女子在农历七月七日晚向织女乞巧。何谓乞巧?

  生: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师:讲到牛郎织女,我们就会想起在奶奶怀里听过的他们的爱情故事。

  请一生讲述故事(略)。另一生找出课文和故事相应的诗句。疏通字句(略)。

  师:本文除了“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诗句都能从故事中得到验证。但这首诗并不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复述。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它就当不起“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美誉。那么这首诗在牛郎织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代文艺理论家钟惺《古诗归》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面对这首古诗,你能思到什么?(学生讨论)

  师:提示:解读这首诗的关键应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两句。为什么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布,还哭成泪人儿呢?

  这两句诗和《诗经.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下文:“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生:原来是“怀人”。那“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怀人,思念远方的人儿。

  师:讨论:作者为什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不讲女娲补天或者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生: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作者借织女思念牛郎,牛郎织女相隔遥远不能见面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两人不能见面的哀怨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师:再看:叙述者是男是女?从何可知?

  生:女。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可知。

  师: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人的诗,有个特定的.名称:思(sì)妇诗。《古诗十九首》中有不少思妇诗,比如《青青河畔草》也是。这首诗影响了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课外大家可以分析这两首诗的关系。

  和思妇诗相对的是游子诗,这也是古诗一个主题,比如《涉江采芙蓉》,表达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

  师:所以《古诗十九首》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表现生离死别,羁旅情怀,表达思念。

  我们再引申出去,表达思念,古代诗文中除了课文所用的牛郎织女这一意象外,还有哪些常用意象?

  生:常用的还有:红豆,枫叶,鸿雁,青丝,青草等等(例句略)。还有最常用的就是月亮。

  比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一轮明月,照两地相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布置作业:

  1、古人常用月圆月缺表达人间的悲欢离合,但很少有人用到月亮里的嫦娥,为什么?结合课文思考。

  2、然而李商隐的《嫦娥》(略)却用月亮里的嫦娥表达思念,写出新意,思考这首诗为什么成功了?

  3、背诵课文。诵读课堂上所举的诗句。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及答案】相关文章:

迢迢牵牛星07-02

《牵牛星和织女星》教学设计05-22

《三个问题的答案》优秀教学设计09-04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10-19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设计模板09-15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设计范文10-2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优秀教学设计10-0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模板10-04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教学设计范文07-27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