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

时间:2025-02-13 15:09:45 思颖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精选7篇)

  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 1

  设计思路: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是以立体形式呈现的,为了让孩子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我们特地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找到与其相对应的立体图形,加强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活动目标:

  1、在和智娜一起找爸爸的过程中,辨认平面图形,并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为认识立体图形积累经验。

  2、体验帮助智娜找到爸爸的快乐。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PPT、线索图(人手一份)、笔、毛巾。

  活动过程:

  一、智娜的困惑

  1、智娜的爸爸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他的爱好是钓鱼。智娜和爸爸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2、智娜的爸爸留给她一封信,爸爸想要告诉她什么事呢?信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信里有3幅图,分别说明了智娜爸爸拿走的东西、出发的地方、到达的地方。原来智娜的爸爸想考验智娜,让她根据线索找到爸爸)。

  【设计思路:活动的开始部分主要通过故事和爸爸留给智娜的信,引发幼儿对信的内容产生好奇,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消失的爸爸

  1、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线索图:

  (1)你在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在线索图上看到字和图)?

  (2)爸爸到底要告诉智娜什么事呢(爸爸拿走的东西是正方形的、圆形的,爸爸拿走了2样东西。爸爸要告诉智娜,他拿走的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3)什么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4)我们看看智娜家里什么东西从下面往上看是正方形和圆形的?

  (5)爸爸到底拿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小结:原来爸爸拿走的是他的钓鱼包和鱼竿包。从下面往上看,钓鱼包是正方形的,鱼竿包是圆形的。那我们看看爸爸留下的第二张线索图。

  【设计思路:通过看爸爸信上的第一幅线索图,让幼儿尝试和智娜一起寻找爸爸带走的东西,并学习从平面角度看立体图形。】

  2、根据第二张线索图找到爸爸出发的地方:

  (1)第二张线索图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线索图上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是告诉智娜:爸爸经过的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爸爸要经过几幢房子,以及这些房子的排列位置。

  (3)智娜要从上面往下看这些屋顶,要去哪里才能看得到呢(要到高的地方去看)?

  (4)我们跟着智娜乘上电梯,请你看着线索图找一找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的屋顶在哪里。

  (5)原来爸爸出发的地方就在1号区。站在上面往下看屋顶的形状分别是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的,而且房子的排列位置、数量和线索图上完全相同。快点乘车去追爸爸。

  3、爸爸到达的地方(1)智娜马上要找到爸爸了,爸爸到底在哪里呢?看看这张线索图,爸爸要告诉智娜什么呢?

  (2)这次爸爸要智娜从旁边看图形来找房子。到底哪些房子从旁边看是长方形、圆形、长方形的?

  (3)寻找要求:请根据这张线索图,从旁边看找到和线索图上图形的形状、排列位置、数量相同的房子。找到后把这些房子圈出来,再把自己的学号写下来。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5)交流、发现。

  【设计思路:这里要注意,幼儿容易将圆柱体看成是圆形的`,教师可以出示圆柱体让幼儿观察,分清圆柱体从上面往下看是圆形的,从下面往上看是圆形的,从旁边看就不是圆形的了,并鼓励幼儿仔细观察。】

  (6)2号区从旁边看,房子的形状、排列位置、数量都和爸爸提供的线索图完全相同,这就是爸爸到达的地方了。

  4、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游乐园就是爸爸到达的地方。我们一起跟着智娜进去找爸爸吧。智娜找到了爸爸真高兴,你们心里感觉怎么样呀(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智娜爸爸送给我们的礼物智娜爸爸为了感谢我们准备了一些小礼物。瞧,这里有3张线索图,这3张线索图要请你们从不同的位置看,这样才能找到礼物。大家赶紧在教室里把礼物找出来吧。

  附故事:

  星期天的早晨,智娜起床后发现爸爸不在家,桌上只有爸爸留下的几张纸条。智娜想一定是爸爸在考验我,我一定要找到消失的爸爸。

  她先拿起第一张线索图,嗯,底是圆圆的和正方形的。底是圆圆的话,是垃圾桶,还是花盆?底是正方形的话,是鱼缸,还是玩具箱子?这些东西都在呀,如果爸爸能拎走的话,那一定是有把手的东西!

  对,就是这个!

  在有把手的东西中底是正方形的是爸爸的钓鱼包,在有把手的东西中底是圆形的是爸爸的鱼竿包,爸爸去钓鱼了。

  接着,智娜拿着第二张线索图,这么小的我要从上面往下看这么大的建筑物,要去很高的地方才行哦。智娜乘电梯来到楼顶眺望,大建筑看起来都像箱子一样小。

  小的长方形,大的长方形……都是长方形,那么现在只要找到圆形和三角形就行了。

  活动反思

  使幼儿认识到了走丢的严重后果,知道出门的时候要怎样跟着家长才能不走丢,初步达到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目标。

  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 2

  活动目标:

  1、对现代通讯工具感兴趣,有创造、发明的欲望。

  2、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演能力。

  3、了解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方便。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电话机、手机、子母电话机、教师名片。

  电视机、摄像机、实物投影仪、大屏幕、射屏仪。

  活动过程:

  ⒈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电话机、手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⑴引出课题:

  (大家坐定后,电话铃声响起)教师去接电话,然后告诉小朋友,新馨花园幼儿园的小朋友请你们去做客。

  (手机铃声响起)谁愿意接着个电话?电话里告诉你什么?

  提问:第一个电话是用什么接听的?第二个电话又是用什么接听的?

  ⑵比较电话机和手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请幼儿仔细观察,电话机和手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教师小结:电话机和手机都有数字按键和其他功能键,都能打电话和接听电话,但手机是一种移动电话,它没有电话线,它是靠天线发射和接受声音和各种信息的,可以随身携带,比一般电话机更方便。

  ⒉根据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讲述电话机、手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用途。

  ⑴你们打过电话吗?你是怎样打电话的?(打电话或手机时都要先拨对方号码。)

  ⑵你给谁打过电话?为什么事情打电话?(亲人问候、联系朋友、请假、遇急事通知别人等)

  ⑶还有什么特殊情况也需要打电话?(报警110、火警119、查电话114、查时间117、天气预报121等)

  ⑷象这些紧急电话能随便打吗?为什么?

  ⒊了解其他通讯工具,扩大幼儿知识面。

  ⑴你们还见过或打过哪些电话?(幼儿讲述后看录像)

  ⑵除了用电话和别人联系外还有什么工具也能使我们相互联系,把消息告诉其他人?(幼儿讲述后看录像)

  ⑶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

  ⑷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什么好处?(方便、传递消息速度快)

  ⒋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欲望。

  科学家们可真聪明,发明了这么多的通讯工具,我们小朋友也来做个小小发明家,你想设计什么通讯工具?

  时间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发明用各种通讯工具告诉我们。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我等着你们的发明哦!

  活动反思:

  交通工具是四年级上册第17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对交通工具的分类、对交通工具的选择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常见交通工具的名称以及使用简单的交通工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地学生的探索情况,并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结果的表达。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一: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现代交通工具,并指导学生自定标准,对交通工具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比较、分类、以及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动的交通工具有多种类型,而且用途不同,特点也不同。因为学生对交通工具比较熟悉,所以学起来很感兴趣,再利用多媒体加以辅助,学生学起来生动有趣。

  活动二:重在问题解决的情景活动,引导学生从所需时间、价格、舒适、和便利程度等方面来考虑自己对交通工具的选择,帮助学生比较几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训练尤为重要,所以,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开展学生互评活动,制定旅行方案。并且让学生说明理由。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了要从多角度分析各种因素,综合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优化课堂的出发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落脚点。教师应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的交替和补充,使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实际上学方式导入交通工具,让学生体会交通工具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兴趣。

  2、较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为每位学生创造了参与的机会。

  3、教师在设计环节中遵从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层层递进,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扫帚、簸箕等工具。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

  2、和幼儿一起准备分组活动资料:小订书机6只、刨笔器3只、卷笔刀若干、扫帚6把、簸箕6把、纸、铅笔若干、起子、小榔头、木板、铁钉等。

  3、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

  2、使用课件,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了解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联系使用各种工具。

  (1)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

  (2)练习刨铅笔。

  (3)练习用扫帚扫地。

  (4)练习用鞋刷为同伴刷皮鞋。

  (5)练习使用起子,榔头等工具进行木工小制作。

  4、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 4

  活动目标:

  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1、了解爸爸最常用的工具名称、用途、及用法,知道工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通过统计知道哪种工具是最常用的工具。

  活动准备:

  1、事先和爸爸们联系好,让他们带来自己平时最常用的.工具3—5种,以及一些便于演示工具的材料,和孩子一起进行本次亲子活动。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小朋友和你们的爸爸一起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爸爸都带来了他们常用的一些工具,这些工具叫什么?它们有什么用?是怎么用的?一会儿请爸爸们示范给我们看。看完之后,你们可以选择一样工具来介绍给我们大家。"

  2、亲子活动:爸爸的工具。

  ◎幼儿及其爸爸进行亲子活动。爸爸用带来的工具材料为孩子作讲解,介绍工具的名称、用途与用法。并演示给孩子看,也让孩子动手试一试。

  1、幼儿介绍爸爸的工具。

  ◎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一种爸爸的工具。

  ◎教师有目的地让用同一种工具相对集中进行介绍。

  2、分类统计:爸爸的工具。

  ◎ 教师引导幼儿为爸爸的工具进行分类摆放,师生共同为爸爸的工具进行统计,看看哪种工具数量最多,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

  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 5

  活动目标:

  1、认识工具箱里的常见工具

  2、了解小工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3、避免因好奇拿工具玩耍发生意外。

  活动准备:

  1、工具箱一个:内含扳手、钳子、螺丝刀、锯条、锥子。

  2、材料投放:坏的桌椅、掉了螺丝的玩具、木条、铁丝、锤子。

  3、光盘:录有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工具的画面片段。

  活动过程:

  一、认识小工具

  1、幼儿参观工具箱,知道小工具的名称。

  (1)请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小工具的`名称。

  (2)记住自己不熟悉的小工具的名称。

  2、引导幼儿说说使用小工具的方法。(板子、钳子、螺丝刀、锯条、锤子)

  3、教师逐一示范讲解小工具安全的使用方法。

  二、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

  活动室周围投放相关工具及材料,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教师观察、指导幼儿的操作过程。

  三、幼儿交流使用小工具的感受。

  (1)教师播放录像片段,让幼儿了解小工具的用途及安全使用方法,并使幼儿感知正确的操作过程。

  (2)设置问题情境,加深幼儿对正确使用小工具的认识。

  借用故事《三只小猪》片段,设置小猪盖木房子的情境,必要时可加一些合理的情节,让幼儿帮小猪选择合适的小工具。

  四、实践活动,正确使用小工具

  幼儿再一次操作,尝试正确使用小工具。

  小结:小工具也有它自己工作,我们需要帮忙时才能把它拿出来,用完后要把它送回工具箱,不正确的使用会给我们造成伤害,在使用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五、请幼儿打开幼儿画册,教师指导幼儿做画册上的练习

  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 6

  一、课程介绍与目标

  背景:本课程是幼儿园科学领域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目标:

  使幼儿认识并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培养幼儿的观察、描述、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探究能力。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尊重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具准备

  如锤子、螺丝刀、钳子、扳手等常见工具的'实物或模型。

  用于辅助讲解和示范的工具图片或视频资料。

  如手套、护目镜等,确保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三、课程内容

  爸爸的工具种类与功能:

  介绍常见工具,如锤子、螺丝刀、扳手、电钻等。

  讲解每种工具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

  工具使用安全与注意事项:

  检查工具是否完好,避免使用破损的工具。

  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避免操作不当造成危险。

  使用电动工具时,检查电源及线路是否安全。

  使用工具时保持专注,不要分心。

  遵循操作规范,不要随意拆卸或改装工具。

  实践操作与互动环节: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工具,如用锤子钉钉子、用螺丝刀拧紧螺丝等。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每组选一种工具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亲子互动游戏,如“工具接力”“寻找工具宝藏”等,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加深对工具的认识和了解。

  四、知识拓展与延伸

  介绍工具的发展史,从石器时代到现代工具时代的演变。

  引导幼儿思考工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合适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课程反思与总结

  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问题和不足。

  鼓励幼儿提出改进方案并尝试实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如何使用不同的工具。

  通过学习认识和分辨不同的工具,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培养和提升幼儿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个别或小组合作,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爸爸工具教具(包括尺子、铅笔、小锤子、螺丝刀等日常工具)、扩音器、PPT。

  学生准备:无需准备教具。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播放PPT,呈现爸爸的工具画面。

  引导幼儿思考:这些工具是什么?有什么用途?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曾使用过这些工具?

  感性认识:

  老师将每个工具逐一拿出,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地看、摸、玩这些工具,感受每个工具的特点及功能。

  幼儿根据工具的大小、材质、颜色等来分类和组合这些工具,激发分辨、辨别能力。

  理性认识:

  老师通过PPT或手写板书的形式,详细讲解每个工具的名称、特点、用途、使用方法等。

  幼儿根据老师的'讲解,自行将每个工具归为不同的类别。

  老师给出一些操作练习,让幼儿亲自操作、尝试,加深对所学工具的理解。

  运用实践:

  老师布置任务,要求幼儿找一两个工具,尽可能找到使用的场景展示出来。

  幼儿可以选择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后给其他幼儿介绍,分享使用和体验心得。

  四、教学反思

  本次大班科学教学课使用了爸爸的工具教具,针对幼儿身边最常见的日常用具,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通过实践让幼儿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关键内容的讲解,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幼儿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和需要,定期进行差异化的补充和巩固。

【大班科学爸爸的工具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身边的科学交通工具教案03-21

大班科学现代通讯工具教案及反思11-30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现代通讯工具》11-01

科学工具用处大教案02-20

大班教案:盛水的工具06-19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盛水的工具03-0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盛水的工具03-07

劳动者的工具大班科学说课稿06-28

大班科学领域《便利的交通工具》说课稿07-18

劳动者的工具大班科学幼儿说课稿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