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观察记录

时间:2025-06-19 10:03:57 记录 我要投稿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集合(15篇)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

  观看记录:

  允允和琪琪进入阅读区后,在看了一圈后,允允拿出了一只兔子的手偶套在了手上,琪琪手里拿了个萝卜,允允看到后说:“萝卜萝卜”就让小兔子“吃”起了萝卜一边嘴巴里说:“好好吃呀,好好吃呀”并接过了琪琪手里的萝卜,允允一边嘴里不停地说了三遍“好好吃呀,好好吃呀,我宠爱”一边又将萝卜还给了琪琪,转身开头在手偶中找了一个瓢虫的手偶套在了另外一只手上,瑶瑶这时放下了手里正在看的《藏在哪里了》这本书,捡起垫子上的乌龟手偶套在了手上想和允允一起玩手偶,允允一个人沉醉在自己的手偶中一边仿照起了小动物走路的声音,一边让手里的手偶走起了路,并没有理睬瑶瑶,瑶瑶就把手偶放回去,在书架上找了《农场》这本立体书,刚翻开允允就带着手偶中的小动物“爬”了过来,瑶瑶就带起了奶牛的手偶和允允还有琪琪三人玩起了手偶,仿照着小动物走路的样子,一会儿允允手中的小动物走了,瑶瑶又看起了《农场》这本立体书,一边看一边翻开里面的立体页面给允允看,同时瑶瑶戴上了书本封面上的`奶牛手偶仿照着奶牛的走路样子,而琪琪开头拿了本立体书看了起来。在整个过程中萱萱不受任何人的影响拿了主题内的书一页页地翻着,看完一本又换一本地看着主题内的各种有关小动物的书。

  观看分析:

  手偶和立体书是语言区比较受欢迎的材料,这两样都是比较立体和直观地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手偶可以直接戴在手上仿照动物的声音、走路姿势,戴上手偶让幼儿对自己所扮演的动物角色更有代入感,更情愿去仿照,同时会和旁边的幼儿产生沟通,《纲要》指出,应“支持、鼓舞、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沟通的乐趣……”幼儿在摆布这些手偶的同时,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也进展了人际交往力量。

  立体书的翻阅往往给幼儿一种处处是惊喜、处处有隐秘的感觉,每次幼儿在翻阅立体书的时候都会一页一页认真地翻阅,不错过任何一页,幼儿在翻阅的同时也会露出惊喜的表情,也会相互猜一猜到底里面藏了什么,给幼儿带来了惊喜也带来了语言的沟通。

  思考与跟进:

  在今日的观看中,瑶瑶在摆布了一会乌龟的手偶后,马上换上了奶牛的手偶,并且反复看着《农场》这本书封面上的奶牛的图片,手偶与书上内容的相结合,更引起了幼儿扮演的爱好,更情愿去仿照,也加深了对奶牛外形的理解。材料不禁思考手偶材料的投放如何挂念幼儿加深对故事和动物外形的理解?在下一次的材料调整中是否可以不是按材料的种类进行分类,而是书本与书本中对应的手偶一堆堆分类摆放,以便幼儿在摆布手偶的同时更了解书本中的内容。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2

  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

  观察情景

  今日区角活动时,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进入了益智区,熟练的拿起了一盘积木,把积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之后他拿了小方块积木一块一块细心翼翼地玩起了垒高.过了一会儿,他把小方块积木全部都垒了起来.他看了看桌子,发现没有了,就开始东张西望,我发现他有点心不在焉了.

  这时,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盘其他的玩具玩起来了

  观察分析

  我在观察他是在瞎玩,还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有所转移,就应及时介入,启发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引导幼儿继续进行建构.

  措施与结果

  在幼儿刚进行活动的时候,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行为,没有进行

  观察地点: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动区

  观察实录:

  今日是尹可欣、王假设语、余子星、付梓坤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两个,爸爸和妈妈.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就要当妈妈,我不当宝宝.原先是尹可欣和王假设语小朋友都争着要当妈妈,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已经分配好主角了,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蹲下身子问尹可欣和王假设语: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可欣抢先答复:因为我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语也说:我也喜欢妈妈,当宝宝不好玩.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问娃娃家的宝宝:为什么说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说: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边补充道:家里还有宝宝呀!我之后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相爱!可欣点点头说:我也觉得,我们家也是这样的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之后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主角,我们来试试当不一样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两个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说

  :爸爸和哥哥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我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语说:教师提个提议,今日可欣来当妈妈,小语当宝宝,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主角,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宝宝当的好能够吗经过调节和劝说,可欣最终当上了妈妈,小语当上了宝宝.刚开始宝宝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宝宝就开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已有两位小朋友自我分配好主角了.)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局部孩子都答复的是妈妈.虽

  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宝宝的主角选择时,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着当妈妈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我去选择主角.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我分配.其实孩子们对于主角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欢的主角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明白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方: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主角,我及时的用回忆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主角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我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主角.我用提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快乐,但当孩子投人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立刻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主角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拟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主角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主角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主角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时机担任自我喜欢的主角.当孩子得到自我喜欢的主角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我的时机,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主角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我,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本领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3

  场景一:中午吃面.缘的桌上洒出了几根,老师,是恬的弄清的!缘和恬坐在一组,中间隔了一位瑾.怎么回事?两人嘟着嘴,满脸的气愤,互不相让,决没有道谦的想法.了解后得知:缘说让欣不要与恬好,恬气急之下去动缘的调羹,几根面就这样掉了出来.

  场景二:吃完午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他们喜欢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群体.缘先吃完,放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恬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缘的附近,然后对她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跟你说对不起的!缘看着恬,不说话,但接受了她的抱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着恬把椅子放在附近,两人一起看起了鱼儿.

  教育反思: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片段,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从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间的一句话,仅仅是一句话怎能让一个孩子如此气愤?这要说到孩子之间的关系.成人有成人的群体,孩子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组的孩子就成为一个小小的群体.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开始聊天、说热闹.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的好朋友还是有一定界线的.恬想嬴得朋友的爱,欣就坐在恬的旁边,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没趣.为此她为缘的话而生气,停不了缘的嘴,只能另想方法对付,于是场景一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师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其实不然.恬的抱歉是自发,她想与缘在一起,也知道刚刚的做法不太好会影响她们的关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谦,之后两人又成了密友.原来,孩子的矛盾里也有学问.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4

  观察地点:美术区

  实地记录:走进美术区,开始画画。却陈志信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样安静地在一处画画,反而和几个男孩子一起相互追逐,直到户外活动结束。

  评析:陈志信有时很文静,不够大胆。有时很活泼,户外活动时,他跑的最快,说话声音也很大,老师没有去制止,目的.是让他能够更加自信,勇敢一些。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5

  观察记录:

  今天安排了一个小组的小朋友进行生活角的活动.柯瑜进行的是倒水工作;婷婷进行的是打洞工作;诺诺进行的是扣纽扣工作;琪琪、修修进行的是叠毛巾工作.他们已进入区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于是,我对他们进行了一一指导,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了工作.柯瑜倒得很认真,虽然一开始有很多水都洒在了杯子外面,但是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她逐渐能够把水倒入杯子里了.琪琪和修修在我的指导下一下子就掌握了叠毛巾的技巧,但是我后来才发现,并不是他们一下子掌握了技巧,而是因为毛巾本来就有折痕,他们是对着折痕叠的直至活动结束,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教育反思:

  虽然这批孩子是第一次进行生活角的'活动,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活动的技巧.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生活方面的技能对他们来说还是最重要的我们创设的生活角的内容如倒水、打洞、叠毛巾等活动还是比拟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帮助的而且,这些活动都是本学期新设的内容,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都比拟喜欢,所以会产生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现象.而且通过操作,他们的能力明显有所提升,并且可以运用到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当然,如上所述,孩子们并没有真正掌握叠毛巾的技巧,既然老师发现了,就可以尝试解决.如,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们叠有折痕的毛巾,让他们掌握叠的技巧,然后利用纸让孩子们当毛巾进行折叠,这样就没有折痕了.最后可以提供一些没有折痕的毛巾让孩子们折,逐步递升.从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老师在提供材料的时候,要考虑到层次性,带着孩子们逐步提升.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6

  在11月中旬,我们将所有娃娃家里的菜集中起来增设了一个“绿色超市”。超市正常营业了,生意好得不得了。

  情况一:娃娃家的妈妈出来买菜,随后爸爸又再出来,到超市里大肆购物,家里的灶台上,餐桌上全堆满了各种蔬菜和水果。

  情况二:爸爸和妈妈一起出门,途中不断争抢篮子。孔晨豪爸爸说:“你回家做饭吧,我去买菜,把篮子给我!”朱美芬妈妈:“我是妈妈,我去买菜,你要不要去抱娃娃啦?”两人商量未果,一直争论到超市里。但是,达到超市以后,爸爸妈妈买菜时却能有商有量。

  情况三:经过调整以后,爸爸妈妈知道只能有一个人去超市买菜,家里需要留一个人看家和照顾娃娃。王思齐妈妈一个人到超市以后,“买”了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可是离开时却没有付钱,而超市营业员只一味地给客人拿东西,自己一个人沉浸在发放材料的乐趣中,根本不记得要收钱。

  【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我们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识越来越强了,对于游戏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能自发地想起新的游戏内容,并且大胆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们的超市也是由此得来。在增设超市以后,我发现孩子们买菜的时候是很起劲的,可是买了菜回家却不知道如何让安置它们,随意乱放。

  在情况二中,可以看出爸爸妈妈不会协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新鲜的事物争抢不休。而在情况三中,可以看出,我们小班孩子对于新角色也很有兴趣。其实超市里的材料还是原来娃娃家里的材料,而她却可以以一个新的身份去摆弄材料,这让他很兴奋。然而,角色的里面的职责,她就没有尽到,完全忘记了卖给别人东西时她要向客人收钱这么一回事。

  【指导策略】

  1、情景回放:小班幼儿对于看自己的照片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将情况一的现象拍摄下来,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全体幼儿看,让孩子们来说一说,哪里不对,应该怎么做。这样把问题还给孩子们自己解决,比老师在一旁苦口婆心地说教更为有效。

  2、提示要求: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在游戏前引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在出门前要商量好,确保家中有人照顾娃娃。表扬在超市里买菜有商有量的爸爸妈妈,并引导他们可以把在超市商量买什么菜的对话引用在其他方面来。

  3、谈话讨论:活动前让孩子们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去超市买东西时,他们看到的营业员都是怎么工作的,客人买了东西要不要付钱。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营业员的职责,明白客人买东西需要给钱的道理。

  4、示范教育:小班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影响,特别喜欢模仿。所以教师在游戏前可适当进行示范教育。

  小班科学区域观察记录

  班级:小二班

  日期:第二周

  主题:亲亲一家人

  执教:陈超

  活动目标:

  1、喜欢模仿成人角色,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做什么的。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指灵活度。

  3、能遵守区域活动的规则

  材料投放:

  娃娃家:布娃娃、毛绒玩具若干,娃娃家套装玩具一套,馄饨、自制面条、饺子等若干。品尝区,各市糖果盒、糖果、卡通茶杯若干。

  小医院:医院套装玩具一套,自制盐水瓶若干,药瓶若干等

  语言区:幼儿图书若干,幼儿活动材料1

  美工区:幼儿活动材料《纸工》P2页,《红灯笼》,彩泥,蜡笔、画纸等

  指导建议:

  1、美工区:幼儿在做《纸工》《红灯笼》时,因为小班的小朋友接触剪刀剪纸还不是很多,教师在幼儿动手剪纸的工程中,要重点指导,并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幼儿做完成品时,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提高幼儿以后做纸工的信心和兴趣

  2、其他区域活动时,要注意每个区域的活动规则,并鼓励幼儿在区域中多说,和其他幼儿多交流。

  观察原因

  小班的幼儿在纸工游戏中,慢慢开始接触需要用剪刀完成的作品,因为小班的幼儿手指灵活度还不够,大部分又是初次接触需要用剪刀的手工,所以我想让我们班的小朋友慢慢开始接触需要用剪刀帮助完成的纸工作品,慢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观察记录

  有而在听讲的过程中还是很认真,很投入的。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孩子的一些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孩子还不会用剪刀,而我在给他们做示范的时候,又恰恰忘了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剪刀,使他们本来就还不灵活的小手显得更加的笨拙,虽然有一部分的幼儿能完整的'剪下需要的纸片,可是他们也没有正确的是用剪刀。

  思考与对策

  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在手指灵活度的方面还是欠缺的,他们的手指小肌肉群的发育还未全部完成,所以需要做一些细致的游戏或动作都还不是很协调,特别是需要使用剪刀时,就很明显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是只在纸工活动上,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也不是在课堂上完全能说明白的,除了在日常活动和交流中,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外,还需要家长平时在家中能让孩子有目的地剪一剪,练一练,这样对孩子的手指灵活度和小肌肉群的发展都有好处。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7

  9点50分区域游戏活动开始了,选科学区的人都没有。于是我重点介绍了科学区的小游戏“扎不破的气球”,我拿出一个气球和一根针,问孩子们:“如果我拿这个针扎这个气球,气球会怎样呢?”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会爆掉。”又问孩子们:“咦,有办法让球不破吗?”几位胆大的男孩子立马去了科学区,孩子们结伴商量玩什么,怎么玩?

  一开始小霖直接拿起气球吹打,用钉子一扎,气球立马破了;小轩马上拿着气球放到桌上,用铅笔头去戳气球,边上的小朋友立马捂住耳朵,砰地一声,气球又爆炸了;翔翔看到同伴们都失败了,就找了一个瘪瘪的气球,用铅笔在上面戳着,气球没破,但笔也没进去,但翔翔很兴奋,叫来同伴:“看。我的气球扎不破哦!”并用铅笔头扎气球给同伴看。孩子们对游戏很好奇,但又不会方法,都有些气馁,“怎么才能扎不破呢?”小轩来问我,我邀请他们观看视屏,当孩子们看到用尖竹签穿过气球,气球没破,都惊奇地说:“真的扎不破呀!”“怎么才能扎不破呢?”“我发现秘密了,要从这里扎。”小霖指着吹气口说,“那你们再去试试。”于是孩子们进行了第二轮实验。

  只见小轩一手拿笔,一手拿着气球,小心翼翼地将笔尖往气球吹气口那端扎,边上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里的气球,几个胆小的孩子还用手捂住耳朵。小轩经过努力,笔尖终于扎进了气球里,气球没爆,边上孩子都露出笑脸。小霖和小权也试了起来,他们用竹签往气球吹气口那端扎,过了好一会儿,碰一声,小霖手里的气球爆掉了,只见小权的竹签头奇迹般地扎进了气球里,气球却没有爆,大家非常惊讶。小权对小霖说:“要轻轻地慢慢地转动竹签,我就扎进去了。”“那能不能像我们刚看的一样,将竹签再穿过气球的另一头呢?”我对小权说,边上孩子们也期盼的望着他,“那我试试。”他小心翼翼地将竹签进入气球后,轻轻地往前扎,结果在竹签要穿出气球的时刻,气球破了。聚精会神地孩子们都散开了,很失望。

  学习分析:

  小霖:你是个好奇心强的孩子,胆子也比较大,愿意尝试,性子也急,动作大,急于探索,对于失败也不害怕,敢于尝试。

  翔翔;你的好奇心很大,愿意尝试,善于观察,你会观察别人的实验,再去尝试自己的发现,喜欢告诉同伴你的发现。

  小轩:你勇于尝试,愿意求助,积极寻找方法尝试,在失败中寻找答案,在观看中找到方法,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很棒!

  小权:你是个胆大心细的孩子,善于观察,对于有把握的事情也小心翼翼,在试验中十分仔细、专注,你还善于分享,乐于把自己的好方法教给同伴。今天的你真的很棒!

  一开始我并没有介入游戏,只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气球的弹性橡胶有一个很大的张力,孩子虽然不懂这道理,但第一次摸索中已经有了模糊概念,特别是几个吹大的气球,一扎就破,而翔翔那没吹大的.气球却怎么也扎不破。

  在科学区角活动中要注重幼儿自主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养,但当幼儿探究停滞时,教师可适时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幼儿深入探究。当我发现孩子们在实验不成功后,情绪沮丧失望,有幼儿找我帮忙,马上用小视屏吸引他们,让他们去发现气球真能扎不破,激发他们探索欲望,帮助幼儿重拾信心与兴趣。孩子们观察很仔细,都发现了秘密:要从吹气口扎进去,从顶部出来。幼儿在第二次实验成功后,情绪立刻很激动,也很兴奋,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孩子的注意力,让那些孩子也感受到扎不破气球的神奇。

  讲评时请四位小朋友向全班幼儿分享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帮助幼儿深入了解扎不破气球游戏的秘密。

  吹气口和气球顶端是两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它们的颜色较深,存在着使气球收缩的力,而且竹签穿过时摩擦所产生的热会让分子彼此牵引而收缩,这时空气不会漏出去。孩子们不知道原理,但能切身体验、感知、操作获得发展。

  在科学区区中,我们设法引导每个孩子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独立完成活动,引导幼儿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等过程,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尝试条件。游戏中指导孩子换个方向改从气球的顶端部位穿入,或许能打开孩子的思路。下次科学区中还可以增添透明胶带纸,让幼儿去尝试第二种实验“扎不破的气球”,让孩子们再次体验神奇的过程,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奥秘和惊奇正等着去发现,去探索。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8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我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十分开心.这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我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此刻观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师教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教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教师的依靠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似理解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我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拟谁的比拟好看.

  分析

  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资料.这样的幼儿缺乏必须的自信心,总认为自我不能单独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靠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资料,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

  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此刻观察她的我,立刻叫道教师教师,我不会!具有必须的依靠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我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下活动.在我的催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推荐.以直接推荐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取自我所喜爱、兴趣的活动资料.帮助幼儿构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靠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靠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用心、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我,并对她的点滴提高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我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9

  一、观察实录

  今天区域游戏,天天、晨晨和雯雯选择了包糖果。大家打开糖果盒子,每人拿了一张“糖果纸”和一颗“糖果”开始包起来。天天把糖果放在糖果纸上,卷了几次都没有卷好,他抬头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继续卷起了糖果纸。突然天天发现糖果纸卷坏了一些,向老师问道:“老师我这里卷坏了一些,怎么办呀?”老师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天天说:“换一张。”然后把卷坏的糖果纸连着糖果放在了旁边。卷了一会儿,晨晨发现糖果纸快没有了,就拿出了糖果纸的材料和剪刀,开始裁剪糖果纸。这时天天又包坏了一张糖果纸,放在了桌子上。看见晨晨在剪糖果纸,就和她一起剪了起来。剪到一半,天天说:“我不剪了。”继续拿起盒子里最后几张糖果纸开始包起来。这次包好了一颗糖果,天天把糖果放进了糖果盒子里。没一会儿,糖果纸用完了,晨晨把之前剪好的一张糖果纸给了雯雯,天天没有了。晨晨看了看,拿起剪刀开始裁剪糖果纸。天天站起来对雯雯说:“没有糖果纸了,我们要等一下。”说完便坐下来等晨晨剪糖果纸。

  二、分析与思考

  1、游戏材料:糖果纸所用的材料是彩色皱纹纸,颜色很鲜艳容易定型,但是不牢固很容易撕破。所以幼儿在操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卷坏糖果纸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操作的持续性。

  2、游戏环境:包糖果这个活动,可以投放在益智区,也可以投放在美工区。本次投放在生活区,有针对性的锻炼幼儿“卷”“包”的.基本生活技能,发展小肌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生活区提供了包糖果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

  3、幼儿发展:

  (1)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不够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低。所以小男孩“天天”卷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还出现了卷破糖果纸的现象。拿剪刀也不是很熟练,以至于出现剪了一半放弃不剪的现象。

  (2)小班幼儿爱模仿,当天天看见晨晨剪纸的时候,就也跟着一起剪纸。

  (3)最后糖果纸用完了,天天选择等待其他同伴剪好的糖果纸。遇到困难的时候,天天并没有积极开动脑筋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依赖他人的成果。

  三、策略

  1、教师可以改进游戏材料,选择结实一点的纸作为糖果纸,支持幼儿持续练习“卷”的技能。

  2、由于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教师可以联系主题活动,设计一些操作环节,有意识的锻炼幼儿。也可以在区域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共同思考、讨论解决的办法,积累一定的游戏经验。

  4、对于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现象,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因为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0

  幼儿活动状况记录:

  “老师,我不会打结。”欣欣一脸的愁容向我请教。“欣欣您已经把毛线的一头串了过去,格外棒,那还有另一头,您觉得应当怎么串呢?”“恩,用毛线的另一头串。”“恩,欣欣很棒。”欣欣听了我的鼓舞话,就接着做玩耍,旁边的谢斯涵就问:“老师,您瞧我打的结对不?”“您瞧上面的结打在了反面,而您的结打在了正面,您觉得对不?”“不对,我不会改。”她一面瞧着手头的毛线发呆,一面说。“先把毛线拆了,然后再瞧瞧前面的结就是怎么打的,学习下,仿照下,再来试试,好不?”她点了点头。

  行为分析: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放其她活动。”在活动中,很多幼儿由于精细动作进展的还不就是很好,所以在制作手工艺品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困难,特殊就是打结,串毛线等,都就是细小的动作,靠的就是小肌肉群。所以不但让孩子要学习一些制作的小技能,而且也要鼓舞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制作。通过自己的尝试,即使不成功,或者不完善,都没相关系,只要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制作,那便就是的。

  后续支持:

  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能够供应一块指示牌子,让幼儿依据牌子上的指示来实行活动,削减语言提示。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1

  观察时间:4月25日

  观察地点:教学活动、晨间区域

  观察资料:

  相对于2月、3月的‘太凶’行为,在教师的不断纠正下,家长配合,她也在慢慢的改正这些坏习惯,积极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依照昀昀的一贯兴趣爱好,很喜欢去美术区,可是由于一向来的晚,所以美术区的小朋友都满了,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她去一些不常去的区域,在《老虎拔牙》活动中,我请她去“拼老虎区”试一试,我先示范拼了老虎,她开始兴奋的念“老虎、老虎”还指着图片下头的红色彩纸说“红色的、红色的”,我朝昀昀竖起大拇指说“真棒”她也开心的跟着说“真棒!”看到她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我顺势给昀昀介绍了拼图的玩法,告诉她要“找一找”拼出完整的一幅“老虎”。之后我请昀昀自我来试一试,开始时,她很认真的按要求寻找着拼图,那幅拼图需要4块小图。昀昀找到了3块,就指着说“老虎、老虎”我提醒她还缺一块,她又在篮筐里找了一番,没找到,就自我跑走了。

  分析与措施:

  根据昀昀的`这个情景,我也思考,昀昀经常性的选择美术区、画画区,能在美术区坚持很长的时间,是因为画画是昀昀的特长,在画画中,她能够体验到成就感、提升自我的自信,越画越好!而很少、不太愿意去选择其它区域,是因为她不敢尝试,怕出错,所以昀昀尝试其它区本身就是一个提高,可能对其它的小朋友的要求是拼完整,可是对昀昀的要求能够稍微的放低一些,比如说拼了3块也能够对她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她下次继续参加该区域的兴趣,以此类推,让昀昀去积极尝试各种区域,让她有全面的发展。另外,也应积极的与家长沟通,请昀昀按时来园,保证游戏时间的充足!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2

  材料投放:各种运水的工具。

  观察要点:

  孩子们用各种运水的方法。

  孩子们在用我们收集的各种工具装水,他们发现有些不能装水的东西,如:有洞的瓶子、漏斗等,想办法后也能让他们装进水的。他们都觉得篮子是不能装水的,篮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样响了办法后也能装水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孩子们。

  悬念设置策略是指教师将幼儿在一次区角活动结束时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悬念,让幼儿在下次活动中找答案的教学策略。每次区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将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主动性加以保护,并使之延续和发展,使孩子们能比较持久地对探究物发生兴趣,教师必须将幼儿相互交流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鼓励幼儿继续探究,直到发现它的秘密为止,这样为下次的区角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为老师下一次的区角活动的精心准备提供了目标要求。例如:篮子到底能不能象有洞的瓶子、漏斗一样响了办法后也能装水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幼儿下一次探究的兴趣,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深入下去。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3

  区域:娃娃家

  时间:20xx年6月03日

  区域观察记录:孩子们最喜欢的区角时间又到了,孩子们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小家悦、林品研和小香凝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娃娃家,可是不一会儿,却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才不想当爸爸呢”,紧接着我赶紧来到了娃娃家看看怎么回事,经过询问,才明白原来是小家悦和香凝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而品研小朋友准备好了要当宝宝,在旁边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非常不解孩子们为什么这两个孩子不想当爸爸呢?我蹲下身子问小家悦和香凝:“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我知道香凝平时是个比较强势、不罢休的孩子,香凝抢先回答:“因为我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这时候小家悦也不甘示弱的赶紧说:“我也喜欢当妈妈,不想当爸爸,爸爸不好玩。”听到这里,我若有所思,平日里爸爸陪孩子的时间少,妈妈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很重要。

  现象分析:

  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相比之下,爸爸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可能平时爸爸陪孩子的.时间少一点。小班孩子已具备初步的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我想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有关。

  策略调整:

  我马上问:“家里有些什么人呢?”品研说:“有爸爸和妈妈。”小家悦补充道:“还有小朋友!”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小家悦像个小大人一样赞同的点点头说:“我也觉得。”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又看看小家悦和香凝说:“李老师有个好主意,小香凝是姐姐,姐姐让着妹妹,今天咱们让小家悦来当“妈妈”,香凝当“爸爸”,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换一下角色怎么样?”我转过头看看边上的品研说:“品研小朋友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准备好要当“宝宝”了,来,“宝宝”亲亲“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吧!”这个主意小香凝同意了,小家悦最终当上了“妈妈”,香凝当上了“爸爸”。刚开始“爸爸”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爸爸”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极易转移,她们喜欢表演,一旦投入就很快融入到区角中。

  分析反思:

  我觉得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加以引导,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能很快投入到游戏中,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同时对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同时更要重视区角完成以后的评价,让孩子发现问题,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4

  观察地点:表演区

  实地记录:Andy在小剧场表演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愿意上台表演,可是有点害羞,尤其看

  到爸爸妈妈来,他就更抗拒在大人面前表演。

  评析:黄以心是个很腼腆的小孩,但是最近我们班组织的'这个活动,他进步了不少,那天爷爷奶奶来接他,他就开始愿意在我们面前表演了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5

  观察记

  纸杯搭搭乐

  幼儿姓名:

  中二班部分幼儿

  幼儿年龄:

  5岁

  环境:

  教室里的建构区角

  观察目的:

  观察游戏时同伴间的合作交往能力和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建构游戏,能初步感受分工的乐趣,体验合作搭建的快乐。

  观察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各自走进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游戏,其中小董、周周在建构区选择了纸杯开始搭建,其他几个孩子则又选择了一些泡沫积木与纸杯一起搭建活动,他们开始了各自的搭建游戏,我在一旁观察孩子们游戏。

  开始小董和周周正在专心的搭建着。这时在一旁的小杰突然走过来“哗啦”一下推倒了他们的成果。周周急了,站起来直跺着小脚嚷起来“老师,老师,小杰把我们的杯子推倒了……”我回头一看,果然杯子散了一桌,小杰躲在一旁,偷偷的看着我。泡沫搭建区的小倪跑来说:“没关系,推倒了我们可以再来搭一次啊,小杰,你帮我们一起建城堡吧”

  听小倪这么一说周周不闹了,小杰也笑了,加入到了搭建的队伍中,他们有的运输,有的搭建,玩的。可开心了,渐渐的城堡搭的好高好高。周周和小倪搬来小椅,站到上面继续搭建。

  这一举动被小杰看到了,赶紧跑过来扶着周周说“小心哦,我来扶你”大宝也跑来说:“我来给你们递杯子吧”。看到他们合作开心的游戏,我在一旁朝竖起大拇指。最后他们玩起了城堡公主的游戏呢!

  分析评价:

  1.通过建构游戏,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了新的飞跃,对建筑成果的审美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2.他们在游戏中有分工,有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意味着他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小倪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游戏中起主导作用。

  3.在游戏中孩子们开始发生的矛盾、冲突到后来的互相关心,都是幼儿的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能调节自己的行为,人际交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

  4.伴随着游戏的进程,孩子们将游戏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生成了表演游戏,游戏中他们又将纸杯想象成城堡围墙,玩起了公主王子的游戏,非常投入。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11-08

(精选)小班区域观察记录08-22

(经典)小班区域观察记录08-26

【精选】小班区域观察记录07-11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06-15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优选】07-10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实用)07-07

区域观察记录小班(热)07-22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必备)09-22

小班区域观察记录[合集]09-21